植物季相中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2021-11-28 21:17曹晟烜贾之实邓传远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季节园林景观

曹晟烜,汪 强,贾之实,邓传远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引言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的核心元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表现形式与特征[1]。植物的外貌特征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表现,称为季相。植物的叶、花、果、枝干的形状和色彩随着一年四季的转变而变化,在开花时、结果时、枝干变色时或叶色转变时具较高的观赏价值[2]。植物基于自身生命活动规律,能够于四季的交替中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表型特征,园林景观中,则以色彩变化和空间变化为显著的特征,为环境带来多样化的景观展示[3]。关于植物的季相变化方面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季相对园林空间及景观效果的影响、植物季相的色彩特征分析、植物季相的变化分析及应用设计等方面[3~8]。植物群落展现出的多样的色彩及时间上的变化,是构建园林色彩景观的主导因素,往往决定了一处景观的主要季相特征。人对外界环境感知主要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途径,其中以视觉为主。而在视觉的部分里,色彩是人们最先接收并产生反应的一部分。已有研究表明,色彩与形状相比较,人眼对色彩的注意力,初看时占80%,而对形状的注意力仅占20%;时间延续2 min后,对形状的注意力可增加到40%,对色彩的注意力降至60%;5 min后,色彩和形状给人的印象才各占1/2[9]。因此具体从植物季相变化来看,颜色的变化无疑是最主要、直观的变化,对于人类心理的影响也最为丰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色彩心理、植物季相变化以及在园林中的巧妙应用等方面。

2 色彩与色彩情感

2.1 色彩的概念与特征

色彩是一种视觉效应,产生不同色彩的原因本质是由于光的波长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是人们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视觉是人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的途径最直接的方式,色彩的性质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色彩具有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对人的感官刺激是最广泛、最有效的[10,11]。

2.2 色彩的情感

对于人类来说,色彩与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色彩是产生、改变情感的重要因素。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Carolyn Bloomer提出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理感受。德国心理学家Rudolf Arnheim在研究中提出,色彩能表现情感,这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12]。

色彩具有生理、心理上的双重效应。生理上主要是对于人体内激素水平的调控,如冷暖色系产生的生理影响。冷色系能够让人感受到冷静、镇定;暖色环境能提高人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提高脉搏和血压。在心理上,色彩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和内心深处的情感,例如红色和黄色,会使人联想到婚庆或者是新年的场景,代表了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绿色或者是蓝色,给人以天空、大海的开阔之感,使人感受到宁静的氛围;红色与黄色相互搭配,能够给人以跳跃感,联想到跳跃的火焰,运用到餐厅中能够激发人的食欲;黄色象征阳光,代表温暖明亮;绿色象征着大自然,代表青春,健康与活力[13]。当某种色彩进入人类视线中时,总会产生无意识的想象,这种效果来自经验,因此,了解色彩的心理因素,查明色彩的性质以及对人产生的影响,可以在园林中进行更为有效的植物配置和季相设计[14]。对于本文所讨论的植物季相色彩来说,其变化产生的色彩心理上的效应,都与人类长期以来为生存而产生的植物景观偏好及对环境的适应有密切联系。在Kaufman的调查研究中,人们倾向于喜欢有绿色和红色的树木[15],因为其意味着更大的生存机会[16]。

3 植物季相中的色彩变化与特点

3.1 植物季相

季相有狭义、广义之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自然界中的事物伴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因此广义的季相包括了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例如动物的冬眠、候鸟迁移、河流的汛期与旱期、植物的开花落叶等自然现象[17]。狭义的季相即本文所讨论的植物季相。

植物的季相变化指在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有着不同的表现,其本质是一年中因各种植物的不同物候进程而表现出来的不同外貌[18]。植物本身在某一季节所呈现特殊的颜色样式,则为植物季相的反映[19]。植物直接体现出的季相变化,其空间、光影和色彩由于不同形态的茎干、果实、枝叶和花而多姿多彩,不同的植物景观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季相体验。一年四季,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和其生命周期的不断更迭中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植物景观。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通过合理配置植物,能打造独特的植物季相景观。

3.2 四季中植物色彩变化特点

色彩作为植物季相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在不同物候期,植物组织有着不同的化学构成,花、叶等器官中含有的色素组成、比例不同,从而形成了色彩上的多样变化,形成姿态万千的植物季相。色彩变化是园林植物最直接的表现。随着季节转换,植物叶片的颜色变化丰富,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20]。春暖花开,许多树木都绽放花蕾,姹紫嫣红地点缀着缤纷的春季。夏季枝繁叶茂,墨绿的浓荫,既带来凉爽,又展现了热烈的生命。秋叶亦能呈现出斑斓色彩,各色果实更是为秋季植物景观增添亮点。一片沉寂中,松、竹、柏为冬季带来一线生机,还有梅花“凌寒独自开”[21]。对于单一植物来说,色彩的变化十分丰富。如银杏是季相变化明显的树木,春季初发叶片呈嫩绿色,夏季繁盛葱郁,金秋时节摇身一变,满树金黄,冬季则落叶休眠。杨柳新叶为黄绿,后渐为浅绿,夏季为深绿色……春季的柳绿花红、夏季的万木葱茏、秋季的叠翠流金和冬季的银装素裹,这些都是植物季相变化中给人带来的丰富的色彩体验。

3.2.1 叶的色彩

色彩是植物景观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多数植物中叶是其最大主体,叶色的缤纷变化创造了园林色彩。而不同季节叶色的变化也为彩叶植物的景观配置和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入秋之后叶色的主要变化得以体现,叶子由绿变黄或红,鸡冠花从夏季开始叶片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红叶杨、紫叶碧桃、红叶石楠在春季叶片为红色,夏季变绿,秋季再变为红色或紫红色;金枝槐、金叶女贞、金叶榆在春季叶片为金黄或黄绿色,夏季变绿,秋季变为黄色[22]。应和着季节规律,园林植物的叶色相应地转换,植物景观中的色彩得到了一种不同于加加减减的丰富,不仅增加了景观中色彩的数量,且使色彩具有了“波动”变化之感,在不同的季节能形成各异的景观视觉效果。

3.2.2 花、果的色彩

花是色彩变化中的点睛之笔,而植物果实则更富趣味。花卉种类繁多,花期早晚各异,色彩也极其丰富。如早春开花的二月蓝、郁金香、风信子等;夏季开花的美人蕉、葱兰、大花萱草、葱兰等;秋季开花的早小菊、荷兰菊、菊花等;冬季开花的水仙、黄花石蒜等。通过观赏性果实的生长规律和果皮色彩的变化,为选育适合园林应用、具有不同果实色彩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将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改良品种、提高果皮色彩的品质奠定生理学基础,同时明确了不同物候期的季相景观效果[23]。

3.2.3 茎干、枝条的色彩

茎干枝条的色彩景观常常在秋冬或早春时期展现。相比春夏秋三季,冬季的园林景观就显得单调、逊色得多。挖掘园林景观的冬季造景具有必要性[24],此时观枝观茎植物就跃然纸上了。茎干也有多种多样的色系,常见的有黑、棕、黄、白等,不少只有在落叶之后才能欣赏到。白桦清新的白色,拥有着妙不可言的温柔,给人们以淡雅而平凡的视觉体验,灰白色树皮层层剥开,成为冬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早春玉兰先花后叶,也配合枝条形成满树繁花的效果,异常惊艳。无论在什么季节,植物茎干的色彩变化给园林绿化创造了独特的魅力。

4 植物季相色彩变化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鲁迅在《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对植物季相色彩的生动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是生机勃勃的春日色彩,带给人们欢乐、轻快的节奏。绿色的树叶到秋冬的黄色、红色叶,不同季节盛开的颜色各异的花朵,以及果实随着季节产生的颜色变化等等,都是植物色相变化的直接体现。生长过程中颜色的深浅变化,如新叶的浅绿嫩绿带给人们轻盈的运动感、快活感;而深绿、墨绿的枝叶带给人们的是静籁与沉稳等,不同季节植物呈现的不同色调,年复一年、四季更替的植物色彩,对身处其中的人们有着强烈的心理影响作用。

4.1 春季

经过寒冬,大地恢复生机,多数植物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周期。每年2月南方地区早春时节,银叶金合欢在山间陆续开放,迸发出金黄的花序,美不胜收。山间景色由经过秋冬两季黯然而死寂的绿色,开始转变为青山绿水衬托着红黄相间的山间美景。山腰的绿道两侧,山茶和杜鹃也热烈地开放着,由单调的绿色开始转变为五彩缤纷的光景。从色彩的冷暖关系来看,花色的火红、金黄给人以温暖而热烈的心理体验;各种花色交织在一起,一切都是新生的,散发着生机,又给人以新鲜感,增加更多观赏、游览的兴致。因此,在每年的春季,往往是登山锻炼人数最多的时期,也是途中欣赏风景停留人数相对较多的时期。在部分北方地区,经过冬季的雪天,植物开始抽芽开花,由于低温的影响,大部分植物的生理活动进入休眠,在温度回升后重新萌动,正如早春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表现出来的春意盎然。春季萌发的新绿是充满生机的绿色,是生命的基色,给人一种放松而健康的心境,加之百花齐放,形成多种色彩的混合搭配,能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增加不少趣味性。但除了植物带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受外,春季有时也是容易使人产生低落的心情。和秋季的“悲秋”情结类似。春秋两季作为气温不断交替变化,植物景色转折时期,在人的心理建设影响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由于新一年的到来,植物生命又开启了新的轮回,有些人在一片花红柳绿中,反而会产生如此“伤春悲秋”的情结。冬去春来,除了色彩的变化,气温升高变化刺激带来的情绪波动,也会产生感叹时光飞逝、回忆过往等多愁善感的表现。

4.2 夏季

我国的夏季普遍高温炎热,多数园林植物也进入了生长旺季。许多春花树木在夏季结束了花期,在阳光下长成了枝繁叶茂的树木景观。城市里的行道树、公园里高大的榕树、香樟青苍滴翠,投下一片浓荫。多数植物在夏季里给人以热烈的生命气息,这是植物生命活动最为旺盛的时期,身处其间,浓密的枝叶带给人们最极致的自然之色,在炎热的夏季释放出健康向上的心理境况。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人会加快自身的生活节奏,人体也会随着季节进入更加旺盛的代谢时期。有些人受到夏季植物茂密的深绿带来的低沉、稳重的影响,以及天气的炎热,也产生一些焦虑、浮躁的心理反应。

4.3 秋季

秋季的植物产生的季相变化往往是最明显的,色彩变化是重中之重。受气温降低以及内部遗传调控影响,植物叶片中各种色素的组成、比例以及分布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植物组织的色彩,形成秋色。秋色树种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带给了人们鲜艳而不同的美感。有了秋色树种的点缀,萧瑟的秋景也可以拥令人惊艳的美丽,创造出专属于秋天的园林意境。枫香广泛分布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在秋季天气转凉形成橘黄或橘红的叶色,与周边的常绿树木形成反差对比,产生远近不同的层次感。北京植物园的枫香树,到了秋天,红艳似火,展现出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自然美景。银杏作为我国的珍稀树种,在秋色叶的园林风景构建中也作出了其独特的贡献。在我国偏北方地区,银杏在进入秋季后,与南方部分地区“死寂”的黄色不同,雌株挂满杏红的种球,全株长满金黄色扇形叶片。多数的秋色叶植物进入秋季以后产生的是火红、金黄等热情似火的暖色基调,正如深秋时节北京香山公园的红枫和黄栌,分外宜人。

秋季的植物除了秋色美景,往往也暗示着一个生命周期的逐渐结束,天气由热转凉,又常常能给人以凄凉之情,让人对萧瑟秋景而感到伤感。秋季植物季相对人们的影响,其决定因素不只是其所处气候环境,同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思想中生命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影响。“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悲寂秋色也往往少不了秋色植物的影响。植物季相色彩的转变,反映着生命活动进入一个句点,暗示着生命活动开始减弱,带给人们凄清、凋零之感。但潮起潮落,生命不息,秋季的植物季相又能使人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渺小,让人增加不少慨叹。除了叶色的变化,秋季往往还是收获的季节,果实的生长、发育与成熟的色彩变化也十分引人注目。春华秋实,大部分园林植物果实都在秋季成熟。作为秋季观果植物,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色彩点缀整个秋景。果实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其色彩与形态的变化富有观赏性和趣味性,如逐渐成熟后的黄色的枇杷、橘黄色的柑橘、红色的石榴、山楂、火棘等[18],都以其各具特色的色彩点缀园林景观。

4.4 冬季

进入冬季的园林植物往往给人的直观感受便是索然无味。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冬季多数树木保持常绿,但相比其他季节却少了一份生机。我国北方冬季常见下雪,雪白的天地、落叶的树木形成了沉寂的画卷,但也不差松、柏等常绿树种依然挺拔,在白色的天地中留下绿色,感受生命的希望。晚冬的长江流域,梅花在气温回升时出现,与雪景融汇在一起,形成踏雪寻梅之景,往往贴合了文人雅士赏景创作的情致。虽然没有丰富的色彩,但不少植物的茎干枝条也在冬季展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冬季的植物在沉寂中度过,直到迎来新一年的春天。

5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提倡新发展模式,“绿水青山”等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人们的审美水平及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这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各类园林在植物造景中对季相景观的营造愈加重视,植物季相尤其是色彩的变化,对人类心理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人类心理随着植物季相变化的规律,并运用于园林景观中,对于丰富园林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拥有大量季相色彩变化丰富的观赏植物种类,但在园林中的应用却较少,且形式较为单一。此外,不少植物景观还存在只关注色彩的搭配,而忽略了时间尺度上的季相变化产生的效果,最终不能呈现出和谐且富有变化的色彩布局。季相变化和色彩心理还受到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我国对于植物季相中色彩变化的应用探究还不够深入,导致不少季相景观形式较为单调、趋同。因此需要在植物配置应用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开发并应用更多有潜力的季相景观植物,将各类景观鲜明的季相植物进行灵活的配置应用,创造出适宜的园林色彩布局。通过季相变化来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营建,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景观效果,为居住地的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季节园林景观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景观平面图》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相聚在花开的季节里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