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视域下办学特色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11-28 08:32金利俊杨瑛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路径研究劳动教育

金利俊 杨瑛

【摘要】劳动教育强调动手与动脑、实践与体验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尝试从环境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活动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等多角度探析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办学特色;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的出台使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的育人意义得以彰显。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在已有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相结合,以劳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的凸显。

一、劳动教育的实施基础

(一)学校管理基础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民办全寄宿制高中,在日常的校园管理中,学校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劳动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挖掘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创设情境化的育人空间,并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从知、情、意、行多角度提升学生能力[1]。

(二)学校资源优势

学校目前配备各项专业教室,为学生校内动手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学校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手工工作坊的建立也为学生亲自动手感受乡土“非遗”文化提供了途径。同时,为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学校建立了校外勞作基地,将校内与校外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与创新劳动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构建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三)学校已有经验

学校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目前,学校“建立四三四劳动育人课程促进学生品格提升”已成功立项2019年常州市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高中劳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与“知识地图视域下高中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正在申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与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系列课题的立项与申报体现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为后续打造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办学十余载,始终秉承务实、求真、奋进的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内涵一致。因此,在凸显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学校将务实、求真、奋进的思想融贯整个教育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基于有效家庭成员的劳动教育

学校重点强调对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希望通过本模块劳动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适应寄宿制高中的生活。

1.礼仪教育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是一所民办全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基于学生现状,学校率先提出礼仪教育,从形象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就餐礼仪、升旗礼仪、课间礼仪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这成为学校德育环节中亮眼的一环。

学校将礼仪教育与思想品德、历史、政治等学科课程相融合,从礼仪历史的变迁、品德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现代文明礼仪等角度开展教学,让礼仪知识外化成学生文明行为,最后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意志品质。

2.食育

食育,即饮食教育,是指将科学的营养知识结合本国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本国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结合食物制作过程,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教育(见图1)。

为充分利用校外农场劳动实践基地,学校积极推进饮食教育,从食物的种植、食物的制作和食物的品味三方面全面构建食育校本课程体系。

食物的种植。学校创设农场、果园等多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切实感受务农的辛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责任意识,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同时,学校结合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通过二十四节气中展现的中华文明,带领学生感受传统食物的制作加工过程,塑造工匠精神。学校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劳动因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食物的制作。学校利用烹饪社团,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食物制作方法,锻炼学生自我生存技能;与食物营养搭配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饮食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食物的品味。学校从食物品味的角度,深刻分析食物中积淀的传统文化;带领学生通过对世界各地食物的品味,透过食物的窗口,从食物中了解世界,从细微之处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未来社会公民。

3.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即从衣、食、住、行等生活角度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劳动课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实现跨学科的劳动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劳动行为,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培养学生劳动情趣,以实现劳动育人的教育目标。

例如,学生通过观察、学习、践行,了解服饰的构造材料及简单的制作过程,并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学校的“女红坊”中,每位学生在一针一线中学会了缝制的技能;与历史学科相融合,了解了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利用现代新材料对服饰进行再创造,培养了创新意识等。

(二)基于学生职业选择的劳动教育

高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未来学习领域与发展方向,学校将基于学生职业选择的劳动教育作为办学的亮点之一,以体现金沙高级中学的育人之美。

体验性艺术教育。学校结合本地“非遗”文化,开展体验式艺术教育,现已成立女红、刻纸、面塑等40多个艺术社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社团指导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于2019年6月被评为金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示范基地。

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逐步了解自身兴趣所在。学校结合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办学亮点——生涯规划体验式劳动课程。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职业的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在活动实施上,学校注重个性选择、全体参与,高一、高二年级每位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体验小组。

在课程评价上,学校注重学生职业生涯体验成果的汇报,让学生通过集中汇报的形式来相互交流,更多地认识不同种类的职业及该职业背后的故事。通過职业体验,在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下,学生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为自己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奠基。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通过与高职院校展开合作,组建了一个个专业的师资团队,丰富了劳动课程资源,保证了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三)基于未来社会公民的劳动教育

学校在办学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培养自主自信、健康文明、尚美乐美、会生存能发展的未来社会公民”的育人目标,构建基于未来社会公民的劳动教育体系,以体现金沙学生的价值之美。

服务学习。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通过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服务活动,体现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沟通合作技能,加深学生对社会服务的理解。

审美学习。自建校以来,学校结合学生的发展特质,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教育成绩,成为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在办学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结合劳动教育特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劳动之美,并以此为题创作了具有劳动元素的艺术作品,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技能与美学素养。

三、劳动视域下办学特色建设的重点

劳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惠及金沙全体师生,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特色建设成果显著。

(1)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细挖学生生活细节,注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实地操作与感受加深学生的认同感。

(2)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劳动教育中,学校注重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深化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展现形式、提升学生的科学修养,实现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

(3)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在劳动课程中,学校强调结合语文、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深挖学科课程中的劳动因素,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其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锻炼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发展智力。

【参考文献】

孙进,陈囡.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评[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07):73-81.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路径研究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