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指导初探

2021-11-28 08:53纪苗春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小班幼儿

纪苗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园提倡开展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因其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深受幼儿喜欢。因此,民间体育游戏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师应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活动;小班幼儿

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幼儿体质、促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1]。而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对各年龄层次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教育”。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教师应结合其认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适宜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小班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在小班融入民间体育游戏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 [2]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从而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一)创设物质环境,巧用区角来营造民间体育游戏的氛围

兴趣与需求是幼儿探索的动力[3]。想让小班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首先要让他们感到有趣,从而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游戏上。笔者认为,在环境创设上,教师应将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天气和季节等变化选择一些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游戏,使幼儿保持对游戏的新鲜感。例如,笔者根据我班“真好吃”的主题,把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与照片融入主题里,利用墙壁设计不同食物的形状,再把如“跳皮筋”“东南西北”“拉线转轮”“打纸牌”等体育游戏的玩法步骤图贴在食物形状上,并提供这些民间体育游戏材料。这样,幼儿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在这里分享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并与同伴一起尽情玩耍。

(二)创设人文环境,让小班幼儿爱上民间体育游戏

要想活泼、生动地开展游戏活动,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还需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师幼之间只有和睦共处,建立爱的连接,才能让幼儿之间团结互助,使幼儿带着一颗热忱的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1.教师参与,成为幼儿的玩伴

《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笔者融入民间体育游戏,并以积极饱满的状态与幼儿共同游戏,以此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比如,有一次在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笔者扮演“鸡妈妈”,让一位幼儿扮演“老鹰”,其他幼儿扮演“小鸡宝宝”。游戏开始了,当“老鹰”开始抓“小鸡宝宝”时,“鸡妈妈”尽全力保护“小鸡宝宝”,而“小鸡宝宝”也会跟紧前面的小鸡,团结一致地躲开“老鹰”。幼儿在左右躲闪时还会时刻提醒同伴“跟紧了”“快点往这边躲”“不要被捉到”“你要紧紧地拉着我的衣服”,等等。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应积极参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与游戏规则。这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同伴之间的团结互助,还能拉近师幼关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2.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能力存在差异。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选择简单易玩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幼儿只需要借助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参与。比如,笔者班里的一位幼儿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运动项目,每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总是躲到一边羡慕地看着同伴。据此,笔者增加了“木头人”“石头、剪刀、布”等不需要剧烈运动的游戏,请他来一起玩。一段时间后,这名幼儿也能主动地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笔者班内还有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笔者先让幼儿两两互相配合或让几位幼儿一起合作,融入“翻纸牌”“斗鸡”“编花篮”等民间游戏,之后逐渐向需要多人配合的游戏过渡。这样通过笔者的用心指导,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民间体育游戏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精心筛选适宜的游戏,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小班幼儿。教师应做有心人,积极收集素材,精心筛选,认真整合,才能挖掘其中的教育作用,让幼儿真正喜爱民间体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4]。

(一)选择有民间童谣的体育游戏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部分游戏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笔者选择配有民间童谣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使其积极参与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小孩小孩真爱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红绿灯”“拍手歌”“长高了,变矮了”等。在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时,笔者带领幼儿念朗朗上口的歌谣,让一位幼儿扮演老狼,捂着眼面朝着墙,其余幼儿扮演小羊站在老狼背后。游戏开始后,“小羊”开始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九点了。”“小羊”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大声说:“十二点啦!”这时,“小羊”四散跑开,因为“老狼”一报十二点就意味着追捕开始了。如果有“小羊”被“老狼”抓住,被捉住的“小羊”就要扮演“老狼”,游戏重新开始。幼儿在念歌谣时兴趣十分高涨,很快就融入游戏角色,并主动参与配有歌谣的民间游戏。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搭配朗朗上口的歌谣,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二)让幼儿玩适合该年龄段的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对幼儿身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筛选出最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幼儿在玩中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小、中、大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因此,笔者在小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教学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民间体育游戏。目标一是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笔者为幼儿选择了“小兔过河”“采蘑菇”等民间体育游戏;目标二是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笔者选择了“跳格子”“袋鼠跳”“跳竹竿”等民间体育游戏;目标三是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笔者选择了“猫捉老鼠”“老鹰捉小鸡”“小老鼠上灯台”“贴大饼”“开锁”“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民间体育游戏。又如,为了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笔者选择了“飞镖”“掷石子”“降落伞”“扔沙包”等游戏;为了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笔者选择了“坐轿子”“不倒翁”“梅花桩”“踩高跷”等游戏。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伙伴,自由选择游戏场地,一起边念儿歌边游戏,气氛非常活跃。

三、搭建合理的家园联系平台,共同参与民间体育游戏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幼儿园,教师应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让家长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应“将家长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开辟多种途径,支持、引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民间体育游戏需要丰富的材料,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再利用。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制作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教师、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各类教具,如沙包、毽子、弹弓、降落伞、布袋玩偶等。幼儿在制作活动中能够增长知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为了让小班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应努力为幼儿创造游戏机会,把健康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促进每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孟丽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重庆:西南大学,2007.

黄瑜莲.家园合作共促幼儿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02):56-58.

陶宏.论幼儿体育游戏化及其对幼儿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1):220-221.

蔡冬兰.浅谈小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4):66-68.

猜你喜欢
民间体育游戏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探究
本土民间幼儿体育游戏课程构建与实践
如何培养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兴趣
从源流与发展看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