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一体化提高治理效能

2021-11-28 00:16郑娟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治理效能片区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怎样才能提高治理效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宁波市江北区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片区组团一体化治理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也存在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益共享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文章总结了江北区片区一体化发展的成效,提出要创设 “合作治理”、完善“八联工作”等机制,为片区一体化治理提供建议,更好的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关键词:片区;组团发展;下沉治理;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新”目标之一,提出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充分发挥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慈城镇环云湖片区和洪塘街道洪塘湾片区等地,积极试点“片区组团下沉治理”新模式,节约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片区一体化治理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片区一体化治理是以最多跑一次、跑一地为引领,以片区大党委为统领,围绕公共服务、群众办事、矛盾调处和项目建设等,推进治理重心下沉,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片区基层,实现片区组团式发展,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为片区内的社区群众提供精细化、高效能的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整体性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1.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实现从碎片化到片区化的转变

针对江北区社会治理存在的“碎片化、分散化、复杂化”等问题状况,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模式,精细科学规划片区与特色网格空间布局,深入推进“物、居、业、网”融合自治。依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重新划分的情况,对现有各类网格功能进行调整优化,以公共服务职能为基础设置网格功能,以行政力量为前提强化网格力量,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网格职责体系,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兜底”。

线上线下紧密配合,构筑“基层平安网”。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构建多维联动的片区化发展体系,以“平安江北”为目标,构建和谐安定的片区化风险防治体系,聚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全力推进江北区综治中心运行。有效集聚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相关服务管理职能,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空间规划、平安建设向智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从悬浮式到下沉式的转变

融入式办公,“四平台”服务。为确保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接地气、见实效,江北区推进融入式办公模式,实现资源、服务、人才、责任“四个下沉”,完善组织机构和考核方法,形成精干高效的专业化队伍。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开展集中办公,变“单打独斗”到“全体联动”,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大幅度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以热情真诚服务赢得民众赞誉。

3.不断拓展区块链技术,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江北区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加快拓展区块链应用空间,有力推动片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区块链技术有着分布式、透明性、可追溯性和公开性等特征,适用于促进社会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及服务过程透明化,从而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数据安全性,推动治理智能化和可信任“数字江北”建设。

江北区从源头上把控信息质量,让社区群众拥有高品质的社会服务,有效解决社会信任缺失问题。加快针对区块链技术的专门性法规的制定,应尽快结合新技术的发展完善现有法规,也要促进现行法规之间的衔接与统一。江北区充分发挥区块链自治中民众的治理主体作用,加强民众对于安全使用区塊链技术的知识,鼓励民众自我规范、相互监督。增强区块链技术使用者传播信息的规范意识,助推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4. 不断增强治理合力,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到多元共治型的转变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探索“一核多元 融合共治”的片区治理模式。江北区在多元协商共治过程中坚持党委领导,完善基层党委领导体制。利用组织平台深入基层,动员各种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与治理。坚持政府负责的原则,职能角色由传统管理型向服务平台型转化,在社会治理中搭建制度平台,做好政策指导、加强沟通协调等服务型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建设,建立符合法治精神的协商程序、协商规则和保障机制,保证协商共治依法、有序、规范进行。积极主动地为多元协商提供优质服务,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极大提高了基层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多元共治塑造“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江北模式。各片区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地位平等,打破传统信息获得的不对等、决策过程中的话语失落问题,尊重各主体的发声,给每个主体提供平等参与机会。公共事务从最开始决策到实施,都向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开信息,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使每个主体都能表达诉求,广泛接纳各种声音。再通过有效的协商机制,进行沟通、协商、整合,最后达成共识,使决策得到广大主体的认可和支持。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实现矛盾冲突最小化,达到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平衡,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5.不断提升文化治理功能,实现分而治之到三治融合的转变

江北区结合当前浙江省全力构建的“三治融合”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的生动实践。充分挖掘科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善治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现代社会治理的智慧。注重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构建和谐社会、凝心聚力中发挥特殊作用,全面推进“文化江北”建设新局面。

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江北区把握“自治”核心,将基层治理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法治”是基层治理的筋骨,是自治和德治的边界与保障。抓基层法治,重在让群众切实感受公平正义。抓住基层治理“德治”的支撑,为自治和法治赢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自觉遵守。江北区注重弘扬孝文化、善文化、和文化、家风家规家训文化、诚信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清廉文化,以传统文化的柔性滋养人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在创新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给优秀传统文化烙印上新时代精神,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

片区一体化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利益共享机制不顺,农村人力资本缺失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理顺机制,提高治理效能。

1、创设 “合作治理”新机制,破解效能不高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论断为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从空间角度来看,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主体、区域交织而成的立体化形态,也是由大大小小的社区、地域组成的如拼图一般的平面结构。因此,对社区的治理从结构上讲是碎片化、幅面宽、不规则的。众多的大中小社区构成了社会整个层面,但随着社区事务的日益复杂,社区的碎片化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使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受到限制,管理呈现乏力状态。因此,基层治理迫切需要提高统筹层级,扩大统筹的覆盖面,谋划全域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深化片区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边界壁垒,注重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跨层级联动机制、跨事权集成机制,上下联动、条块联动、抓点带面,实现工作路径由“条块分割”向“条专块统”转变,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2、完善“八联工作”新机制,破解多头管理难题。机制统合、资源融合、力量整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基本路径。在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存在着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市场监管等各种机构,呈现了多元主体的现实情形,是一个“复合型”的治理架构,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行政化的社区治理力量处在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中,多头管理,治理合力未能有效发挥。江北区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八联工作法”,涵盖组织联建、网格联心、事务联商、会议联席、项目联审、财务联签、管理联动、成效联评八个方面,取得了好成效的。要进一步加强边际协作,着力调动辖区各类单位群众参与性和积极性,建立“八联”网络体系,打造一个职责分明、网络健全、功能强大的治理体系。完善合作机制,通过完善资源共享、工作协同、项目运作三大机制,主动上门联系社区辖区单位,鼓励其开放资源、联建互动,确保“八联”有序运作,完成“三单”制定,即:“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共建清单”,推动“八联”取得实效。

3、创建“服务下沉”新机制,破解权责失衡难题。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面对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矛盾能力。推动工作重心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完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三服务”工作体系,及时响应企业和群众需求,定期上门服务、定点提供服务、实时在线服务,努力实现服务随时在、破难无死角。着力在服务下沉常态化、精准化、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4、建立“一地办好”新机制,破解矛盾化解难题。浙江继“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又进一步提出新举措:“最多跑一地”,把改革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更深层次。“一次”“一地”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以“人”为主体、以“事”为中心,对地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重构整合。江北区实行片区下沉式治理,实现“中心全覆盖”,而这个中心就是综治服务中心,将片区内综治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片区内社会治理的数据平台、枢纽平台、组织平台、实战平台。通过整合工作机制,实现“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通过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大数据平台的一体化运行;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实现综治工作的科学化管理;通过夯实网格服务管理,实现末梢阵地的精细化治理。以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满意度增加为目标,通过一次把“事”解决好、把“人”服务好,把矛盾和压力在微观层面提前消解掉,夯实全社会宏观稳定的微观基础。

5、创新“区块链+”新机制,破解技术支撑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鲜明指明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创新治理能力尚不适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要求。为创新治理的模式和服务,必须推动创新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深刻把握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发展大势,把大数据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实践。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深入研究大数据平等、开放和共享等特征,找到其与社会治理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利用大数据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共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将人民需求作为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达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

[2] 《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

[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878650959407819&wfr=spider&for=pc

[3] 黄新华《“十四五”时期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EB/OL]人民论坛网

[4] 马梦鸽《新时代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究》[J]法制与社会 2021,(08)

[5] 曾凡军 潘懿《基层治理碎片化与整体性治理共同体》[J]社会科学文摘2021,(07)

郑娟(1979—)女, 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和制度。

文章系:宁波市社科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课题《政府治理效能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编号JD5-ZD5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治理效能片区
苗寨欢度鼓藏节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理论与策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效能
后税费时代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选择与发展研究(上)
政府社会治理效能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从2015 年教育部颁布的两个行动计划看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逻辑
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中国政府的网络认知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