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问题及实践路径

2021-11-29 04:00江海林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树人立德

江海林

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问题及实践路径

江海林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处,安徽 池州 247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数据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操守,能够做到严谨执教。然而,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教师内化意识不足、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师德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应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实践中锤炼师德之魂;优化师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师德师风;实践路径;长效机制;师德环境

2020年5月21日,全国两会拉开大幕。教育新基建和教师道德规范成为两会教育的热门话题。早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教会”上就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不能拘囿于知识的传授,要更注重品格的修行。教师队伍建设应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核心地位。“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要以德为纲,把德作为立身、立学、施教的根本所在。“师风”即教师的风度、风骨,出自《北齐书·元文遥传》:“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掷剧饮,甚得师风。”高校教师当有格局、有品行、有风度,并将之传承。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国教委《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一项关系我国能否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一方面,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道德导向性,发挥师德师风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2],从而保证高职人才培养有活水之源。教师坚守高尚的师德师风,树立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职业道德,能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灵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和人格上的楷模。由此可见,唯有教师在道德上进行坚守,才能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偏离轨道。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到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3]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师德师风建设要持续加强。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采取问卷星网上问卷和网络访谈相结合的办法。选取安徽省6所同类高职院校,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率为93%;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962份,有效率为96.2%。同时,有针对性地访谈高职院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任教师、学生代表等,从微观上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现状。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是从政治立场、职业操守、严谨执教三个方面调查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现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操守,同时能够做到严谨执教。

1.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调查数据显示,186名教师认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积极贯彻执行,占100%;180名教师认为自己关注或了解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占96.7%;172名教师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有必要,占 92.5%;184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占98.9%;183名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应当贯彻教学全过程,占98.3%;174名教师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但是有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占93.5%。总体而言,高职院校教师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自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认识较为全面,依次为爱岗敬业,共176人,占94.6%;关爱学生,共153人,占82.2%;育人治学,共148人,占79.6%;主动担当,共146人,占78.5%;自觉求教,共 125人,占 67.2%。在立德树人内涵的调查中,154名教师认为自己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占82.7%;152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好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有重大意义,占81.2%;180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应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占 97.8%;172名教师赞同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有德”“有才”“有格局”,占92.4%;138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对班级管理产生较好的影响,占74.2% ;128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对学生行为养成产生较好影响,占68.8%;113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较好影响,占60.7%;112名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对学生综合素质产生较好影响,占60.2%。总体而言,高职院校教师能遵守师德示范和做到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

3.教师能够严谨执教

调查数据显示,908名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占94.3%;872名学生认为教师按时完成了教学进度,占90.6%;820名学生认为授课教师认真完成了教学任务,占85.2%;783名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有着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占81.4%;654名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占67.9%;642名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沟通和对话等方式与学生交谈,占66.7%;632名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占65.7%。总体而言,高职院校教师能够遵守教学管理制度,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到为人师表。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6所高职院校的师生调查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近年采取的师德师风建设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师德师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打“攻坚战”“持久战”,且不容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调查显示,当前的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内化意识、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和师德环境三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个别教师内化意识有待加强

总体而言,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思想道德过硬,能够自觉做到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自觉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但是,仍有个别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其内核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境界,做到“知行育”三者合一。73名教师认为评价高校教师素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科研能力,占39.2%;58名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传授知识和钻研学术,占 31.7%;32名教师认为“师德师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形态,没有实用价值,也无须引起重视,占 17.2%;28名教师认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状况普遍存在问题且影响严重,占14.3%。甚至有5名教师对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的意识形态,不能正确认识,占2.7%。

(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调查显示,认为师德建设不完善的内部原因依次是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不健全,共72人,占38.7%;师德师风考评不健全,共57人,占30.6%;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不完善,共36人,占19.4%。关于本校教师师德师风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依次是团队合作148人,占75.5%;自我表率140人,占75.3%;育人意识132人,占70.9%;师德修养117人,占62.9%;言谈举止76人,占38.8%;爱岗敬业69人,占37.1%。从整体来看,当前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教师考核考评中,师德师风考核流于形式,重科研、轻教学,重业绩、轻育人的情况仍然存在。[4]二是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政策导向、制度支持、协同发力。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长效制度并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的标杆,使其欣欣然从之。

(三)师德环境亟须营造

调查显示,178名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良好的外围环境,占 95.7%;认为对当前师德师风氛围满意的教师仅108人,占58%。高校是社会的一方净土。师生在这方土壤里共同播种、浇水、培育最美的心灵之花。良好的师德环境是这片土壤的阳光雨露,需要师生共同守护。在市场经济与理想信念起冲突时,“当自利与利他之间产生冲突时,个体便会对行为进行慎重考虑,即陷入了道德行为选择困境”。[5]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基本上都是在做实验或写论文,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职业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标准。当现实生活与心理预期有落差时,缺乏“德高身正”师德环境氛围,往往容易使人丧失道德底线。

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实践中锤炼师德之魂;优化师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一)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习近平教育系列论述为指导,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活动。首先,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掌握师德师风的理论知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其次,要通过讲座报告、专题研讨、社会调查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进而约束自身行为。最后,要树立师德典型,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同时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加强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进而以点带面、凝心铸魂,建设新时代教师新风尚。

(二)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制度层面确保师德师风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完善新进教师准入制度。在新教师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中,要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其学术水平和道德品行,确保师资队伍源头“清澈无鱼”。二是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考核评优、课题申报的首要标准,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学术不端和品行不良的教师晋升评优。对那些德高学优、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教师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做到选人唯贤。三是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同行、学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成立师德师风督查小组,开通专门的电话热线和网络信箱,鼓励师生对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对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和劝诫。对严重违背师德和法律的行为,绝不姑息,要依规依法处理。

(三)落实立德树人,实践中锤炼师德之魂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的责任,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以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立德”,只有“德”达标了,才能“成人”,进而“成才”。为此,要在实践中锤炼师德之魂,将师德师风建设分解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论文指导、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等各个具体场景中,以“德”为先,引导教师以优良的品德示范学生、服务社会。要鼓励教师发挥自身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服务社会,在“产学研”结合中,锻炼自身的品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优化师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作为群体中的人,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师德环境,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点燃师道之魂,让师魂之光照耀校园。为此,要净化师德环境,为每一位才高德望的老师提供应有的待遇,从而促就人人重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尽可能地为广大教师争取政策,在岗位评聘、进修培训、薪资福利等方面尽可能向一线教师倾斜,让教师有获得感。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培训,让师德师风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使其做到自觉维护和遵守师德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和良性循环。

[1]唐志凤.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站位[J].高教学刊,2019(21):163-165.

[2]常青,韩喜平.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的协同机制构建——基于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1):94-10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3].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503/t20180503_524220110.shtml.

[4]邸燕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107-111.

[5]舒毅彪.道德冷漠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5):68-71.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Hailin

In recent year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aken a variety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thics and have already achieved good results. Data surveys show that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owadays have a firm political stand, noble professional ethics so they can teach rigorously.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and teaching style ha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eachers’ internalization consciousness, insufficient long-term mechanism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and insufficient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er’s moral environmen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highlight political guidan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round the focus of casting soul. Besides, we should strengthen system guarantees, improv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eacher's morality, implement morality and temper the soul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practice. Last but not leas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teacher ethics.

Teacher's morality; practice path; long-term mechanism; teacher's moral environment

2020-07-06

江海林(1962- ),男,安徽池州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经济师。

10.13685/j.cnki.abc. 000538

G645.1

A

1671-9255(2021)01-0067-03

猜你喜欢
师德师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