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谱读法》的价值与思考

2021-11-29 05:33孙郑音
轻音乐 2021年1期
关键词:读法声部作曲家

孙郑音

《总谱读法》是从事乐队指挥、合唱排练、指挥与教学工作以及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学习者,在进行作品分析环节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总谱读法》通过使用钢琴阅读并视奏总谱,了解多声部音乐作品的横向声部关系与纵向和声效果,并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各层级次级结构;作品所使用的调式调性特点以及调式调性变化特点;作品所使用的乐队编制以及作曲家在配器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特性;作曲家表情术语、力度术语、速度术语、演奏法术语等所体现的细致入微的演奏意图,特别是要对作品速度的把握、以及各种速度变化的控制等各种音乐表现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更为细致地了解作曲家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思维,了解作品内在的结构逻辑,了解作曲家或平铺直叙,或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了解作品配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各个乐器的演奏难点等;尤其是对于近现代作曲家使用序列音乐等现代手法写作的首演作品,其独特的个性音乐语言表达方式、纵向叠置的特性和声效果与创新的乐器音色的组合方式等,更需要通过阅读总谱来分析作品的和声语言特点、材料使用特点、乐器音色特点,了解乐器组合的配器特点、力度、速度、演奏法等音乐要素的各个方面,惟其如此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创作风格,才能准确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进行有效的排练工作。由此可见,总谱读法对于分析作品的重要性。那么,《总谱读法》读什么呢?

一、通过《总谱读法》的阅读了解作品的整体风貌

在我们拿到一首作品的总谱之后,可能就想要知道作品的实际演奏效果,虽然现在网络音像资源唾手可得,在各个音频、视频网站我们随时能够找到不同指挥家、不同乐队与合唱团演绎的各个版本的作品音响并聆听到音响效果,以此可以了解作品的大致风貌,并知晓不同指挥家的处理方式。但是对于要排练、指挥演奏演唱的指挥家而言,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不仅要从作曲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创作流派以及他自身的思想与写作技法的创作阶段等方面进行作品的背景分析,还要从作品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和声方面对作品的写作技法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全面了解作品所使用的复调手法与配器风格,这样才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与思想情感。

首先,对作品进行创作背景分析是了解作品风格的基础。对于身处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其创作手法与创作风格截然不同,不同的创作流派与风格直接导致了作品力度的处理方式、基本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方式、节奏与节拍的律动关系、乐句的演奏方式、各乐器组的组合方式、装饰音的处理等方面截然不同,同时,对于作曲家本身而言,其不同的创作阶段还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很多作曲家都经历了传承、探索、创新等几个创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作品风貌不尽相同,其不同阶段作品的调式调性安排、纵向和声特点以及配器方式等各方面也不尽相同,这些都要求我们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尤为重要的是,还要对作曲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与人文背景、作曲家的哲学思想、世界观、个人信仰、人文知识背景、作品所体现的哲学思想等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深刻理解作曲家对于人生、生死、命运、情感的哲学思考,才能有助于我们表达音乐的深邃内涵。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阅读总谱之前要了解的重要内容,这是总谱读法的第一步。

其次,不论是在交响乐作品还是多声部声乐作品中,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并了解其主要的调性,调性的转换、调性调式的变化色彩,以及不同规模、不同体裁、不同音乐情绪的乐曲及其曲式结构特点。对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以古二部曲式结构的各类型舞曲所体现的对比呼应原则,对于古典风格的作品,以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作品所体现的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变奏原则等,对于浪漫乐派作曲家作品,以单乐章结构等各种方式对古典曲式结构的创新、现代作曲家使用音乐要素的力度、速度、音色、织体等作为音乐结构的要素进行曲式结构的创新表达等,只有准确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才能把握作曲家的音乐陈述特点;而对于使用中国民族音乐语言完成的作品,除以上典型的欧洲曲式结构之外,还会有民族音乐特有的根据板式的变化形成曲式结构的作品,如使用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段落组成的作品,因此还需要了解民族音乐曲式结构特点;而对于当代作品,创新性使然,其曲式结构更是具有融合性、边缘性、模糊性与多义性,更需要我们对作品的结构思维深入了解,因此,对作品的曲式结构了然于胸才能把握作品的整体,才能知道音乐陈述、对比、再现等各个部分所要表达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作品在横向的主题旋律特点方面,根据曲式结构的不同部位了解主题部分的变化特点,在音乐呈示与再现的段落中,根据主题所使用的乐器、声部,了解音乐的陈述方式;在音乐的展开与对比段落中,要了解使用主题所做的音程扩大、缩小、倒影、逆行、分裂、模进等手法或使用新主题所表现出与呈示主题的对比性特点。在纵向的和声方面,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了解调性转换的方向与和声功能的进行,以及所使用和弦结构的变化,对于现代作品,要了解其横向与纵向的独特结构方式,惟其如此,才能对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情绪准确把握。

二、通过总谱读法的训练熟悉移调乐器声部

在管弦乐队中,使用了很多移调乐器,如木管组里的短笛、英国管、单簧管;铜管组里的圆号、小号;还有弦乐组中使用中音谱号的中提琴和低八度记谱的低音提琴等。在欧洲音乐创作早期的管弦乐队以及不同的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不同作品常常使用不同调的小号、圆号等乐器,同时中音乐器使用各种变化谱号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这些移调乐器,都需要指挥者了然于胸,才能正确识别、判断横向的旋律音与纵向的和声关系,才能正确理解不同时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因此,在各种总谱读法的教材中,“以固定唱名结合借用谱号体系读法”[1]针对这些情况都是由浅入深,把移调乐器逐步加入到各个声部中,使我们逐渐熟悉并掌握移调乐器的读谱并能够形成快速准确弹奏的技能。

在吴灵芬老师编译的《总谱读法》教材中,以快速视奏技术练习、C谱号及变调乐器声部的读谱、整体总谱缩编三部分内容进行总谱读法的训练,并要求在具体训练时,不能忽视作为“音乐家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用内心听觉以及敏锐的耳朵聆听键盘”[2],并通过十三章的教学内容,把乐队中所使用的各种谱号进行了训练。在G谱号与F谱号的章节中,通过三个与四个声部的经典作品片段,进行了和声性与复调性的谱号练习;在C谱号的练习中,着重讲解了C调短笛、低音提琴以及莫扎特使用的C调圆号的读谱特点;对于降E调小号与圆号、中音萨克斯以及E调圆号,教材通过这些移调乐器与弦乐组、钢琴、木管组的组合,加强了移调乐器与其他乐器组的组合训练;在中音谱号训练的章节中,主要训练了中提琴与其他弦乐声部的组合关系,以及弦乐四重奏的弹奏训练。在降D调圆号、小号、短笛以及D调小号的训练中,不仅有这些乐器与钢琴的组合,还有它们与弦乐四重奏的组合训练,特别是出现了穆索尔斯基等使用降E调萨克斯和英国管等音换调记谱的谱例;对于男高音谱号,由于大管、大提琴、长号的高音区常常使用,而使它与其他乐器的组合的难点更多;对于降B调单簧管、小号、短号以及现在不常用的中音圆号,由于大都是现代管弦乐队里的常用乐器,因此更需要大量的训练;对于A调单簧管以及不常用的A调圆号、小号和降A调小号的读谱训练,都是了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钥匙。对于F调的圆号与英国管以及不常用的F调小号,它们与木管组的组合都是管弦乐队的常用写法;对于G调圆号和中音长笛的读谱训练,更是巴洛克时期作品弹奏的基础,经过这些移调乐器训练之后,最后一章,就是完整的管弦乐队总谱练习,通过从巴洛克时期直到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把交响乐队历史发展中常用及虽现在不常用而古代常用的各种乐器的组合进行综合训练,使读者在对音乐历史上各个阶段的乐队作品中所使用的各种移调及本调乐器都能够快速识别音高并演奏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总谱的演奏[3]。

对于合唱指挥来说,似乎移调乐器声部的阅读训练必要性不大,但对于指挥这个职业来说,不管是乐队指挥还是合唱指挥,必备的基本素质还是要有的。在合唱指挥中,虽然很少有移调的声部,但混声合唱的四个声部中的男高音声部,在大谱表与分声部谱表记谱的实际音高的区别也应该了解。

三、通过总谱读法的弹奏了解作品的气质与内涵

《总谱读法》不仅仅是通过移调乐器的正确读谱、各种乐器的组合阅读训练继而正确地弹奏总谱,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气质与内涵。

首先,我们在进行总谱阅读弹奏训练时,要知道乐谱的主要旋律声部、次要辅助声部、伴奏织体声部以及低音声部都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然后就要尽可能地在钢琴上把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弹奏出来。我们可以想象到,就拿木管乐器组来说,由短笛或长笛、双簧管、单簧管、或大管演奏的旋律,其音色是截然不同的,更遑论弦乐组、铜管组与木管组的区别,当然还有单一乐器演奏的主题与复合乐器演奏的主题,以及由单一乐器组演奏的主题与复合乐器组演奏的主题的差别;对于伴奏织体声部来说,仅仅是分解和弦,就有可能是单簧管与大管,或者二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或者竖琴等来完成,不管是音质的颗粒感还是音色的差别都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我们还要把谱面上所有的力度、速度、演奏法以及表情记号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曲家的特点正确演奏,这些记号与乐谱的音符一起,有机的构成了作曲家内心的音乐表达,因此,我们就需要熟悉并牢固记忆各种速度标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值,还要了解不同演奏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奏方式,同时对于不同国家作曲家在作品中常常使用的意大利文、德文、法文、俄文的音乐术语都要了然于胸,才能做到真正准确地弹奏作品。

尤为重要的是,仅仅正确识别并弹奏音符与演奏法等这些音乐表现要素,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作曲家作品的气质与内涵。我们知道,欧洲作曲家、亚洲作曲家以及美洲作曲家所处不同地域其所代表的文化特点也不同,使得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具有截然不同的气质,因此,学习、了解这些地域文化的特点与发展流变,才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同时,不同国家的作曲家由于自身对于本国民族音乐的积累与运用,因此常常在作品中表现本国的民族音乐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能歌善舞的欧洲各个国家与民族来说,不管是节奏节拍还是旋律特点都别具一格,只有真正了解并掌握这些国家民族音乐的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音乐内涵。同时由于不同流派的作曲家有意无意表现出及其个性的写作手法,其作品中特意流露出不同于常人的音乐处理与音色,这是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掌握的。

综上所述,《总谱读法》是阅读、分析总谱的金钥匙,通过阅读总谱,我们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对作品的结构框架要有清晰的了解,还要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并能够知晓主题旋律在作品不同结构部位的不同意义,还要了解作品的纵向和声特点,这样才能通过和声的协和与不协和,紧张与松弛寻找到音乐表达的特点。同时,通过阅读总谱的基本训练,我们能够学习了解不同乐器,特别是使用移调乐器的不同乐器组合时纵向的和声关系,能够学习了解欧洲早期管弦乐队以及民族乐派作曲家所使用的不常见的移调乐器的读谱,能够学习了解准确阅读总谱,并在钢琴上施展弹奏的技能,这样才能初步了解管弦乐队作品的大致风格。在此基础上,还要着重了解管弦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学术经历、作曲家所处的地域与风格流派等,才能在阅读总谱的时候,不单单只是正确阅读音符与节奏节拍,还要根据作曲家自身的地域与流派特点,表现作曲家以及作品的气质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了解作品,才能通过乐队展现指挥者对作品的准确处理。

注释:

[1]杨小丁.指挥学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58.

[2][3]R.A.Melcher W.F.Warch.总谱读法基础[M].吴灵芬编译.美国奥伯林音乐大学.内部资料:1.

猜你喜欢
读法声部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0”的读法和要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长大可当作曲家
答案大放送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