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配合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29 06:06孙淑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无菌

孙淑丽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 , 辽宁 建平 122400 )

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其尽早恢复健康,回归社会。但是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对象多为老年群体,老年群体多合并各种基础性疾病,加上身体机能远不如青壮年,因此在其治疗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为此,本次研究为分析护理配合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随机抽取了我院150例需要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担任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抽取我院在2015年-2020年之间收治的150例需要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77例,女性患者共计7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70-90岁之间,均值(76.18±3.66)岁。其中有74例患者为左侧股骨颈骨折,76例患者为右侧股骨颈骨折。由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共计52例、由跌倒致伤的患者共计90例、由高空不明物体坠落致伤的患者共计8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50例患者均排除病理性骨折,同时150例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此次研究,均能够进行正常沟通。

2 方法:术前护理配合。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1天和术者进行沟通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同时核对好术中所需相关器械有无缺少等,使用的假体种类等。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告知其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手术流程等。针对情绪过于焦虑的患者,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以分享一些典型案例给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此外,面对患者的疑问,需要耐心给予解答。术中护理配合:(1)器械护士又称洗手护士,工作范围局限于无菌区内,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全过程所需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工作包括:①术前访视:再次帮助患者疏通其紧张情绪,将手术室的温湿度进行适当调控。②术前准备: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准备好无菌器械台;协助医师行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单。③清点核对物品。④正确传递用物。⑤保持器械和用物整洁。⑥配合抢救。⑦标本管理。⑧包扎和整理。⑨整理用物。(2)巡回护士又称辅助护士,其工作范围在无菌区外。主要任务是在台下负责手术全过程中器械、布类、物品和敷料的准备和供给,主动配合手术和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完成输液、输血及手术台上特殊物品、药品的供给。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包括:①术前准备。②核对病人。③安置体位。④清点、核对物品。⑤术中配合。⑥术后整理。术后护理配合。在手术结束之后,搬运患者的时候,动作尽量缓慢,特别是对患者的术肢,保持下肢外展20°-30°,足中立位,避免内收及旋转。在将患者送回病房之后,应该将病人的术中情况及物品和病房护士做好详细交接,并叮嘱病房护士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同时将患者情况简单和家属交代一下,对于家属的问题,耐心予以回答,针对家属的焦虑情绪,适当予以安抚。病房护士需要做好搬运、体位、功能锻炼、牵引护理、术前准备等工作。术后还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位、活动、饮食、功能锻炼的护理,适时地开展健康宣教。

3 观察指标:(1)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70分以下为较差。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2)通过生存质量评估量表(GOL-BREF)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评分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成正比。

5 结果

5.1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个月后,150例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秀、良好以及较差的例数分别为94例、40例和16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33%。

5.2 生存质量评分情况:150例患者护理前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2.58±7.03)分,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83.37±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0,P=0.00)。

讨 论

随着近几年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2-3]。特别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机体免疫能力也在不断下降,骨质越来越疏松,因此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导致发生股骨颈骨折或者是股骨头坏死等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4-5]。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广泛[6-7]。但是由于骨折突然,多数患者都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因此容易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配合度,进而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0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干预之后,相比于护理之前,其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说明加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150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达89.33%,说明加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9]。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术前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视,通过和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而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一起密切配合术者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最后术后加上病房护士的有效护理配合,整个护理过程配合紧密,因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10-11]。

综上所述,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无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充气升温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疫苗无菌灌装的微生物控制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