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2021-11-29 06:06王晓业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下颌骨围术病患

王晓业

( 辽阳市中心医院 , 辽宁 辽阳 111000 )

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常见的损伤类型,结合既往统计资料,发现其在颌面部骨折损伤中所占比例达到了50%-70%,骨折后,患者会出现张口受限、局部出血、肿胀、疼痛等表现,诱发咀嚼、呼吸及语言等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故而应得到足够关注[1]。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当下临床推荐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手段,围术期护理关系着手术成败、疾病转归。笔者纳入60例病例资料,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6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8月,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经影像学及临床症状观察等确诊,有明确的内固定指征,排除活动性出血、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严重缺陷、精神类疾病及中途退出者等。患者知情后,将病例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构成比为17:13,年龄24-65(43.8±7.5)岁,骨折类型:开放性19例,闭合性11例。观察组中男女构成比为15:15,年龄22-68(44.7±8.0)岁,骨折类型:开放性16例,闭合性14例。2组病例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区别皆不显著(P>0.05)。

2 方法:针对下颌体骨折经口内进路,颌角及下颌升支者经口外入路,在固定完小型钛板以后,开启颌间行结扎处理。若是开放性骨折,则赢在对伤口行清创缝合处理后,予以牙间钢丝固定,于1-3周内再对骨折位置进行切开复位处理后内固定小型钛板。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告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定期观察生命体征、用药与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准备。①密切观察病患的全身状况与生命体征:颌面部血运丰富,若受伤且出血量较大时,经常合并颅脑或肢体损伤。合并颅脑损伤者,应重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以及视力是否出现改变,是否有脑脊液漏情况;加强颅高压表现的监测,若出现呕吐、严重头痛等表现,则应及时将病患实况告知医生,及时予以对症处理。针对急诊入院者,应加强早期休克状况的观察,若确定无休克表征则应取半卧位,其目的是减少出血量,促进呼吸活动畅通。②维持呼吸道通畅:细致观察病患的呼吸状态(频率、节律),判断是否出现舌后坠等呼吸道梗阻状况,及时清除呼吸道中分泌物及口中异物,特殊情况下行气管切开手术。(2)术前护理。①纳入本组的病例均无急症手术者,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依次病患的手术切口予以备皮处理。术前应积极行抗炎、消肿治疗,做好营养支持,以上措施的落实能为术后骨折与切口愈合创造优势条件。责任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病况,耐心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与用药史,预测术前、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术前评估工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及护理规划、方法及目标。②心理干预:颌面部损伤多是意外事故造成的,患者无思想准备,精神高度紧张,对病患的容颜、言语、咀嚼及咬合功能均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接受度低,很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基于以上情况,护士应主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他们建设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安慰与鼓励,适时予以心理疏导,详细讲解手术方法、流程、疗效、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最大限度的迎合病患在生理、心理上提出的需求。可以多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案,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参与度,保证手术治疗工作的顺利推进。③其他护理:包括术区备皮、漱口、口腔与鼻腔清洁,皮试,术前6小时禁饮禁食,术前1天保证睡眠充足性,严格遵医嘱予以镇静剂,全麻者手术当天早晨排空大小便。(3)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全麻者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略偏向一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准备好吸引器,及时吸除口中渗血及分泌物;观察其是否有规律性的吞咽动作,以防止误吸。待完全清醒后,通常取半卧位。②气道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口底黏膜红肿、口中术腔渗血状况。针对全麻者,术后还需予以2L/min吸氧治疗、心电监护等;加强呼吸频率、深度指标的监护,及时清除口内分泌物,以防痰液对气道形成阻塞,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区间内。③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切口痛、顾虑手术疗效、担心产生较大医疗开销等,容易形成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④饮食指导:全麻患者清醒6小时后提供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减少张口动作诱发较严重的切口疼痛,常见的有牛奶,米汤,肉、菜汤等,经由磨牙后间隙置入吸管直达口腔后部,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咀嚼活动,鼓励他们轻张口进食。针对颅脑损伤意识不清者,建议予以鼻饲流质或静脉营养支持。

3 观察指标:记录术后创口愈合、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采用自拟量表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之分。

4 统计学处理: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x2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临床指标检测情况对比:对照组术后创口愈合、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依次为(18.4±5.6)天、(25.6±4.7)天、(28.9±4.6)天,观察组分别为(13.2±5.5)天、(20.0±3.5)天、(23.2±3.4)天。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治疗依从性对比:观察组符合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病例分别有21例、8例、1例,对照组依次为13例、9例、8例。关于治疗依从性指标的比较上,对照组vs观察组为73.3% vs 96.7%,差异明显(P<0.05)。

讨 论

因为下颌骨骨折位于面下1/3处,位置相对突出,易受外物创伤而引起骨折[3]。下颌骨骨折是人体面部中唯一能活动的大型骨折,在出现骨折后,会诱发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局部出血、肿胀、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躯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步降低。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因为下颌骨骨折对患者心理形成较大创伤,增加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部分病患甚至不愿意面对事实,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这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推进,也势必会影响手术疗效,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故而内固定治疗期间需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这对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过往,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以改善病患症状体征、减缩住院时间为主,多是遵医嘱实施护理干预,缺乏全面性、针对性,难以迎合现代群体对临床护理服务的差异性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常规护理势必作出革新。综合护理应时而生,用于下颌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围术期中,最大限度的保证术前准备工作内容的全面性,力争确保患者以最优良的状态参与手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纠正他们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这符合现代临床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满足病患群体身心全面康复的主观需求;术前加强病情监护、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等,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予以解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病情转归进程[5]。总之,综合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真正确立病患的主题地位,为其身心全面康复而服务。

在本次研究中,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创口愈合、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较为显著。由此可见,下颌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围术期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有益于提升病患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患转归进程,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下颌骨围术病患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钛修复体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