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野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究

2021-11-29 07:05陆艳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思政素养

陆艳艳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次会议为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筑指明了方向。教育工作者基于时代背景,纷纷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析,并探究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进而开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商务英语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以商务活动为基础的语言类课程,例如商务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商务英语合同、商务英语考试、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词汇及商务礼仪等均属于商务英语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这自然对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提出了要求。但是,从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层面,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明显不足,而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在未来商务沟通中的表现。针对此,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与判断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更能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并在商务沟通中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

课程思政视野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融合,因此,教师应结合课题项目,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理顺课程思政与商务英语之间的关系,以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1]。结合理论研究,课程思政视野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需要理顺以下四方面关系。

(一)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教学实践应该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贯穿始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思政元素应与语言课程内容实现和谐统一。当然,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不是对商务英语课程“另起炉灶”,而是在当前课程内容基础上,深入挖掘,整合思政元素,这样才能找到商务英语课程在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中的价值。

(二) 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课堂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设计则是实现教学熏陶,促使学生实现思想政治素养构建的重要途径。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课程中的延伸,并通过专业研究,构建商务英语课程基础;结合教材、教案、讲义、讲坛等载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生动案例,促使学生将社会生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料与良好的载体。

(三) 课程教材和思政课程的关系

教材是教书育人的载体,也是在商务英语专业构建课程思政的依托。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商务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商务英语合同、商务英语考试、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词汇及商务礼仪等教材内容既包含专业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而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探析教材理论内容,拓展商务英语教学范围,将教材作为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并探索完善教材内容,优化课程思政结构的方法,奠定商务英语思政教学基础。

(四)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直以来,教师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新时代,教师不应仅仅是一名“教书匠”,更应该成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人。基于此,在课程思政视野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应理顺自身职业素养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另一方面也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相长中构建学术共同体,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二、完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思政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一)明确立德树人,优化课程构建目标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课程思政视野下,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商务英语课程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目标构建中来,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基于内省与反思基础上的笃信和理论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2]。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青年。例如,在Doing Business in China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商务对话情境,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目标体系,要求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理解赏析中国文化精粹,并在分组讨论中对比中西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语言学习与品德陶冶的和谐统一。

(二)挖掘思政元素,丰富专业课程内容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需要从新的视角对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挖掘,以丰富课程内容,推动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课程体系的细分,例如通过商务英语中诚信、金钱、时间、合作等主题的讨论,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对经济生活形成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贴合实际,基于学生的当前与未来发展挖掘德育元素,例如针对大学生毕业、就业、择业、深造等话题,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构建,结合实际案例指明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避免机械的灌输与说教,让学生在思考当下、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三)创新教学方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来,教师应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以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涉外函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五分钟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生根据实际案例阐发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发表看法,训练学生有条理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根据导学提纲和函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课程内容,并结合key words在实际中的运用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探究涉外函电的主要报答结构,通过函电内容对商务合作中的交流语言进行介绍,并分析西方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设计相关话题,组织相关小组进行项目驱动学习,并在课堂上分享成果,帮助所有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积累,并思考不同语言表达背后的文化信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函电语言表达方式的看法,训练批判性思维,结合对外商务案例引导学生的规整思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文化差异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采用线上教学方法,渗透思政教育理念。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个人人格、国家人文情怀、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平台。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知识的与情感的渗透,而学生也能够利用项目驱动、产出驱动、兴趣驱动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创新,实现思想政治素养的构建[3]。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即学生分组演练复习巩固商务会议、电话联系、商务考察、复印机使用等技能;在实践演练中,则以修建室内体育馆为背景,组织学生模拟主方与客方进行谈判,即12 名学生分为四组,两组为主,两组为对方会晤内容进行谈判,最后结合实践分角色撰写电子邮件和商务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线上指导,渗透商务谈判中的礼仪,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情感价值的塑造。

采用体验认知法,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在对外商务工作中,强大的利益诱惑会让一些人突破底线,做出违背道德、违背法律的事情。因此,在商务英语的课程思政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商务沟通过程,以渗透传播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例如,在跨境电商情境下,教师结合商务英语课程要求,为学生设计体验任务,在讲解关键词汇、重要句型的同时,做好对跨境商务背景的补充,同时通过自身经验,在意象图式的引导下,启动、激活和巩固商务英语讨论主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体验氛围中建构知识体系,理解跨境商务谈判的过程。同时,在诚信经营、依法经营以及跨文化交流等角度渗透思政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多元评价,优化课程思政体系

一直以来,结合课程内容构建量化标准,并利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在课程思政视野下,这种量化导向的评价方式自然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此,在商务英语专业构建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的思政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讲,在商务英语思政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坚持人文性、多元性的评价原则,将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效果、学习过程构建动态评价体系,形成更加精细的、更能够反应学生成长过程的指标,以推动立德树人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合。

三、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落实课程思政的能力

在课程思政视野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实践者需要在知识层面与思想价值层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培养,进而提升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4]。高校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思政素养培养,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教师入职后,应组织集体学习,内容包括商务英语知识、职业道德,以及当前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等。结合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提供课程资源,促使教师自主学习,挖掘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探究协同育人方式。加强专项培训,利用集中报告、青年沙龙、专题调研、现场教学等环节增加教师的实践锻炼机会,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规范,形成系统化的教师培育机制

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应结合商务英语课程试讲、备课等环节检验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通过线上交流拓宽教师的专业素养,把握当前课程思政构建情况,促进教师的自我转型。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围绕课程思政确定教师素质培养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目前,课程思政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构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教学实践需要理论的全方面支持。针对此,学校应结合课题项目,组织教师展开科研工作,利用学科平台引导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积累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并探索理论依据。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借助更高的项目平台实现自身成长。推动校企合作,利用与外贸企业合作,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感受商务英语运用环境,进而调整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方向。

结束语

总之,基于“大思政”育人格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应针对课程思政进行构建与完善,即深入理论分析,理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完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思政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落实课程思政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思想道德、情感价值、政治素养、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