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2021-11-29 13:40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陈小霞
营销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人口消费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 陈小霞

经济决定消费,消费影响经济,特别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居民消费率仍然处于偏低水平,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需求不足仍然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然而,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并且影响效果错综复杂,其中人口结构决定消费需求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动也决定了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引导消费市场的纵深发展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消费结构也会因此出现不断更新换代的趋势。

一、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实际上,人口收入和支付能力、购买力的变化是界定潜在目标市场的重要依据;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城乡构成变化,不但直接制约着商业、服务业网点的设置,而且影响着生产、生活所需各种商品供应数量及其构成;人口迁移、流动规模和频率的大小,对交通、旅游、服务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一)人口收入阶层对消费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中低收入阶层,收入越多,可以并能够满足需求的消费也就越多,其消费支出就越多,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几乎所有收入其实都花费在消费上了,几乎谈不上储蓄与投资支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尽管较低收入阶层大,但相对较高的收入,消费所占的份额仍相对较低,因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满足其消费欲望的消费水平还是有限的。比如,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从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等,受当时社会经济水平及其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收入居民在消费选择时无不考虑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人口高中低收入阶层仍然处于“三角型”态势,与理想的“橄榄型”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突破很多难关。

(二)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1.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对消费的影响

数量巨大的中年人口,是社会消费的主力,他们稳定的经济实力会促进中高端消费市场的扩张。目前,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可以储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使以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长期以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现代经济部门在扩张过程中,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从而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力报酬的比重必然偏低。尽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给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的“人口红利”,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要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持续降低,必然会造成消费需求的相对不足。

2.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退出劳动大军行列,由原来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也必然导致社会经济负担的急剧增加,具体主要表现在退休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医疗费用、护理保健费用、社会福利费用和社会保障费用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负担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些都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而用于积累的部分减少。从微观来看,家庭人口老龄化会使家庭收入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家庭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家庭消费向老年人倾斜,进一步影响了其他家庭成员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使家庭和社会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急剧上升,使未来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发生重大变化。相应的社会生产结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将作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为满足老人的消费需求,“老年产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人口人均消费支出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中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同时,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低于劳动人口的消费水平,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十分有限。

(三)人口分布对消费的影响

1.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们迁移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同时,通过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对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条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正面影响,人口迁移会给迁入地带来更为充足的劳动力,并有可能降低本地区的劳动力平均成本;会刺激迁入地的消费,进而刺激商业活动和城镇化发展;会减轻迁出地的就业压力,促进地区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二是负面影响,人口迁移会增加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以及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会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和构成对城镇原有管理体系的挑战,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会导致迁出地的人才流失。

2.城镇化对消费的影响

人口由农村到城镇,由于消费环境的改变,通过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会大大提高,但并不意味着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因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的扩大最终取决于收入的增加。另外,消费者的预期也是影响当期消费的一个因素,当预期未来收入超过预期支出时,当期消费才能扩大;反之,在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甚至支出预期超过收入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行为就比较谨慎。特别是转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由于社会保障、就业歧视、自身素质等原因,进城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必然提高,由于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收入预期下降而支出预期陡升,除了必要的基本生活费用以外,很难在其他方面消费,甚至还会由此发生债务。在相当长时期内,进城或欲进城的农村人口即期消费倾向可能更低,一是为买房、装修需要预先储蓄和借贷;二是买房以后可能需要偿还前期债务;三是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昂贵的城镇生活费用。因此,城镇化驱动消费需求是一种趋势,消费需求扩大是一种间接的、滞后的效应,而快速城镇化的结果将会导致高投资和低消费的形成。

从长远来说,城镇化建设将推动消费的持续增长。因为工业化是创造供给,城镇化则主要是创造需求,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第一,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还产生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因此,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第二,城镇化不仅仅表现为城镇空间的扩展,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人口的集聚和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化可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能带来人均国民收入的明显增长,可以显著提高居民购买能力;第三,农民大量进城落户后,其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不仅从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而且会大量增加工业品消费;第四,城镇化还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和就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二、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一)提高消费服务,刺激消费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年龄段人口的消费需求层次日益提高,对高档消费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对服务性消费需求强于商品性消费需求。然而,居民消费是依靠对市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效用选择来实现的,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对居民消费形成直接影响。因此,要求经济部门根据人口发展和市场需求,对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数量、结构、质量和品种进行调整,特别是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要随着消费需要逐步升级,提高国内市场上中高档商品和服务的比重,满足居民日益增强的消费需求。同时,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组织等多元互动的基础上,应针对老龄人口这一差异群体设计出更加具体可行、纵横交错、长短结合的政策链,改善老龄人口的消费环境,保证“老有所养”,有效引导老龄人口的消费,提高生命品质。

(二)逐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实现人口适度规模化

人口适度规模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经济发达区域又会吸引人口的聚集。因此,逐步加大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人口适度规模化和扩大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的有效途径。人口聚集效应将对需要一定人口规模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很有影响力,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该根据实际创造条件吸引外来人口和人才的落户定居,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加大城镇化投资建设力度,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增加居民收入新渠道和刺激消费需求。

(三)加大政府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

政府应该把扩大消费需求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首先,增加对居民消费项目的投资,主要增加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就业等关系民生的财政资金,降低居民生存成本;其次,及时调整产业、产品和服务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不同收入层次的人群提升消费层次,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最后,加强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引导农民自动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合理人口分布,而不是简单的“终结”农村和农民。

总之,政府要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加快研究制定引导和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促进消费热点形成的新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合力,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人口消费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