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发展

2021-11-29 13:40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狄淳祎
营销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技园科技成果园区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狄淳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手工业阶段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器生产阶段,再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电气化阶段,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主力也由熟练的手工业者逐渐转变为具备专业理论素养的知识型人才。当前,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科技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不断扩张,高精尖人才对科技成果的创新应用的决定性作用愈发凸显,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功能定位不断完善,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地方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大学科技园的概念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通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大学科技园的兴起主要基于孵化器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其核心功能定位是依托大学的科技资源优势对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进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因此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打造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产学研整合示范基地和综合服务基地。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大学科技园还应该具备网络中枢作用、技术辐射中心、产业集群吸引地和标准化基地的作用, 搭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促进政校企行深度融合,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等。

二、大学科技园的起源发展

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一方面是大学对于自身发展所受到的资金制约的一种主观上的反映,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客观上对大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即当今大名鼎鼎的美国硅谷。这所科技园的兴起和发展,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奠定了美国科技发展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最早始于“863计划”对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部署,作为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集中区域,成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2002年第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成立至今,我国已拥有了115所大学科技园。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尖端科技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技术迭代的速率也不断提升,科技理论应用的滞后性对产业发展的桎梏愈发明显。很多企业的科技成果在投产时候还是新兴产品,到厂房建成恐怕就已经成了落后技术了。比如上海某上市企业在上海张江投资兴建生产线,可是项目还没建成,本来很先进的生产线却已经沦为二流,不得不忍痛割爱,停建收工,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大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富于活力的创新机制,成为人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走在了人类创新活动的最前沿。通过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形式,把大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

三、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与工业经济不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主要依赖于人的精神能动性和创造性,依赖于人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其主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知识、信息等无形产品的生产,而工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有形产品或有形商品的生产。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 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 为了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国的大学科技园除了要打造技术创新及转化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人才集聚中心等,还有必要也必须实现更多的功能, 以满足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从而带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乃至要孵化出更多的中国硅谷。

(一)科技成果转化功能

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和经济基础是支撑科研发展的三大支柱。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储备和较为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在研究过程中偏重于知识性、理论性,但大学的科学技术理论成果往往无法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科研过于倚重有限的经费补贴,制约了创新水平的提高。科技型企业作为市场化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其具有完整的市场运作经验,在科技研发中偏重于技术性创新,但由于理论上的滞后,难以实现飞跃式突破。

大学科技园的设立,一方面为理论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连接场景,使科技企业能够及时应用前沿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理论性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反哺科研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的理论创新能力。

(二)科技企业孵化功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大学科技园对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好的孵化功能。大学科研人员在取得科技成果以后,可以利用大学科技园提供的软硬件支持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其领先的科技优势,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现有的一些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入驻园区,享受政策优惠和科研红利,依托大学科技园的科研设施、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在园企业转型和创新,从而做大做强。

(三)双创人才培养功能

当前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较大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这就容易导致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产生结构性人才短缺的问题。大学科技园的创立,能够为教师、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空间,使其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创新性的理论、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践,使人才、项目和企业相互渗透,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积极的激励政策,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四)科技人才聚集功能

大学科技园往往具有园区优势,有利于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前来聚集。一方面高质量的中小型企业会吸引人才前来工作,从而充实园区人才队伍,一方面优惠的产业政策会吸引人才前来创业,带动大学科技园更快发展。

(五)科技产业聚集功能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往往在政策上为企业提供有相当可观的优惠政策,包括且不限于税收优惠和租金补贴等,优惠的产业政策更容易吸引中小科技企业的入驻。同时,聚集大量科研人员的大学,掌握着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通过良性循环,使科技产业的规模扩大化,带动经济增长。

(六)专业科技服务功能

大学科技园是政校企行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基本囊括了产品从从概念到实物的所有环节,因此必须配套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从帮助中小企业筹措研发资金、借助品牌效应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到建立管理机构、提供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和基本生活设施等,不仅要为企业提供服务,还要为园内的研发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等。

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议

(一)强化协同创新功能

协同创新是大学科技园不变的主题,构建以大学科技园为中心结点的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网络,将大学、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有效链接起来,在创新主体合作过程中,协调各方关系,促使创新活动有序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促进大学科技园健康发展。

(二)建立良性科研体系

大学科技园既要服务于产业发展,又要服务于科研进步,因此,建立以大学科技园良性发展为基础的科研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科技园的科研体系,一方面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以问题导向的思维,着重解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最急迫的技术性问题,一方面也要在理论上寻求突破,不断刷新理论认知的新边界,为技术迭代做好储备。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提高对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才的虹吸效应。一是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简化大学科技园建设土地的审批手续,减免部分建设用地使用费用;二是在各级政府的权限范围内,对园区内的基本建设收费实行零费率;三是出台配套的激励政策,对园区优秀的企业和研究人员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四是强化人才引进,指定奖补措施,鼓励优质人才企业落户园区等。

(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大学科技园应当建立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例如为园区内的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助力科技园内的优质企业获得充裕的研发资金支持,得以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同时,利用大学深厚的人才底蕴和人脉优势,组建专业的服务咨询体系,保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为园区内企业进行经营扩张及资本运作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支撑服务。

猜你喜欢
科技园科技成果园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