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县烤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1-29 14:56杨丽江江余昌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烟区烟农轮作

杨丽江,江余昌

(1. 梁河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梁河679200;2. 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梁河679200)

梁河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域,光、温、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冬春烤烟产业。境内海拔860~2672.8 m,年均气温18.3 ℃,年均降雨量1342.3 mm,年均日照时数2385.3 h,2019 年全县总人口17.8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2 万人;耕地面积13920 hm2,其中水田6713.3 hm2,旱地 7206.7 hm2;农村经济总收入 19.49亿元。生产实践表明,梁河县不但能种植烤烟,而且可以生产出优质烟叶。种植烤烟既能富民,又能强县,梁河县应抓住德宏新烟区建设机遇,乘势发展,做特做优做强烤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1 烤烟产业现状

梁河县新一轮烤烟产业开发始于2009 年,当年种植烤烟33.33 hm2;2012 年全县烤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当年种植烤烟达1365.87 hm2,同年梁河县与全州一起被列为云南省新烟区,至此烤烟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2019 年全县累计种植烤烟20060 hm2,累计收购烟叶84.91 万担,烟农售烟收入11.23 亿元,实现烤烟烟叶税2.46 亿元(不含增值税);平均交售烟叶42.3 担·hm-2,平均售烟收入5.6 万元·hm-2,平均烤烟贡献烟叶税1.23 万元·hm-2。全县累计建设密集型烤房2341 座,建设防雹点9 个,建设标准烟叶收购站2 个,简易烟叶收购点3 个。

2019 年,全县种植烤烟 2866.67 hm2,涉及 8 个乡(镇)42 个村委会273 个村民小组4880 户农户;收购烟叶11.62 万担,烟农售烟总收入1.61 亿元,实现烟叶税3552.8 万元;交售烟叶40.5 担·hm-2,售烟收入5.63 万元·hm-2,实现烟叶税 12393 元·hm-2,上等烟比例 72.25%,均价 27.8 元·kg-1,户均烟叶收入 3.30 万元。全县种植烤烟品种2 个,为KRK26 和云烟87,其中:KRK26 种植面积为1613.33 hm2,云烟87 种植面积为1253.34 hm2。

2 烤烟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1 烤烟产业发展机遇

2.1.1 梁河县于2012 年被列为云南省新烟区

梁河县第一轮、第二轮烤烟生产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被列入云南省烟区,没有国家下达的种植收购计划,得不到配套扶持。梁河县被列为全省新烟区后,国家、省、州每年给梁河县下达了明确的种植收购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调动了各级抓烟积极性和主动性,烟农订单生产、订单收购,收入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1.2 梁河县气候条件较好

梁河县气候条件与津巴布韦烟区气候条件比较接近,为发展国际型优质烟叶KRK26 提供了条件。津巴布韦烤烟专家多次到德宏考察、培训、指导KRK26烟叶生产,对德宏KRK26 烤烟生产给予了高度评价。2019 年,梁河县 KRK26 种植面积 1613.33 hm2,约占全州KRK26 面积的50%,成为德宏州特色优质烟叶KRK26 重点产区,也是全国“KRK26”种植规模最大的烟区之一。

2.1.3 梁河县烤烟生产水平较高

梁河县产业相对单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烤烟产业高度重视,加之烟区平均海拔较高,烟叶产量、质量、效益较全州其他县(市)高,单产平均效益连续6 年全州第一,为全县烤烟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烤烟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卷烟销售市场出现萎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吸烟有害成为广泛共识,吸烟群体及卷烟销售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细支烟、短支烟的出现,减少了烟叶需求量。

2.2.2 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成为新常态,高档卷烟销售大幅减少

随着高档卷烟销售市场的下滑,多数卷烟生产厂家基于成本考虑,减少了高价格的烤烟品种(如:红花大金元)供应量,原来种植的高价烤烟品种面积必然减少,烟叶收入约减少3~4 元·kg-1,导致种植户收入同时出现下降。

2.2.3 烟叶产销矛盾突出

由于烤烟产业税收高,各烟区为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千方百计发展烤烟产业,造成丰产烟叶、过剩烟叶较多,烟叶产销矛盾凸显,烟叶买方市场将成为新常态。

2.2.4 梁河县属新烟区,与老烟区相比,生产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第一,烟区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落后,烟区工程性缺水的问题突出,后备烟区开发面临较大压力;第二,全县耕地总量偏小,烤烟轮作十分困难,病虫害呈现高发态势;第三,梁河烤烟的生产期处于气温偏低和降雨稀少的季节,叶片较少,烟叶开片差,叶片偏厚,结构较紧密,烟叶整体质量不如夏烟,烟叶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第四,德宏烟区是个小烟区,种植规模小,烟叶产量少,对于全省烟叶总量而言可有可无,若烟叶无特色,质量上不去,有被淘汰的可能。

2.2.5 烤房烘烤设备老化严重,维修成本大幅攀升,资金筹措困难

全县现有烤房2341 座,其中2013 年及以前建设的有1821 座,占全县烤房总数的77.8%,这些烤房使用年限长,设备设施老化损毁严重,有的已不能正常使用,急需维修维护,维修资金筹措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烤烟产业发展对策

3.1 增强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营造提质增效氛围

当今烟叶市场,竞争激烈,质量成为产品的生命线,优质才能取胜,取胜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发展。各级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烟叶生产质量,增强危机感,上下一致,形成共识,从源头抓起,严格落实规范化生产措施,加强过程监管,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营造全县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工作氛围。

3.2 依靠科技,提升烟叶质量和效益

第一,科学规划,优化烟区。选择海拔1400 m 以下、有灌排水或浇水条件、土质为壤土或砂壤土、地势开阔、光照条件好的水田或旱地种植冬春烤烟,主要包括勐养坝、芒东坝、南甸坝、勐蚌坝、勐龙坝灌排条件好的水田和各坝子边缘有灌溉或浇水条件的梯田、旱地。严禁将无法排水的低洼田、无灌水条件的雷响田和泥性重、耕性差的水田或旱地纳入烟区。同时,为解决烤烟轮作问题,应将有潜力的工程性缺水水田或旱地纳入后备烟区规划,逐步开发。

第二,千方百计坚持轮作栽培,减轻病害损失。烤烟是最忌连作的农作物之一,连作烟田病害发生普遍严重,有的给烟农造成毁灭性损失。梁河县耕地总量小,为解决烟草轮作问题,只能分步、分批轮作,对连续种植3 年以上的多病、重病烟田优先轮作,采取的主要轮作模式为年内轮作模式(如:烟—稻,烟—稻—鱼等模式)和年间轮作模式(如:重病烟田改种甘蔗2~3 年后再种水稻、烤烟,重病烟田改烤烟—水稻模式为冬玉米—水稻模式)。

第三,积极开展烤烟栽培烘烤试验研究,为烤烟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烤烟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市场在变,气候、土壤、品种、病虫草害、种植户、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生产条件也在变,所以,所谓的成熟配套烤烟生产技术也是相对的,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有发展的眼光,通过开展试验、创新,不断完善技术实施方案,为全县烤烟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加强培训、指导与考核检查,促进规范烤烟生产技术落实到位。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梁河生产部和梁河县烟办已探索出成熟配套的烤烟生产技术,只要将规范化生产措施落实到位,全县烤烟质量和效益就能有大的提升。要落实好烤烟规范化生产措施,就必须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开展培训、指导,必须制定完善县对乡(镇)、乡(镇)对村和村对烟农的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考核监管。

3.3 全面推行业主承包烘烤和按效益收取烘烤费模式,全面提升全县烤烟质量和效益

为提高烤烟烘烤组织化程度,有效减轻烟农烘烤压力,让烟农放心种烟,集中精力种好、管好烟田,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升烟叶整体质量,应全面推行业主承包烘烤和按效益比例收取烘烤费模式。

3.4 积极争取烤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努力改善烟区生产条件

一是向上级烟草主管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整合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完善配套老种烟区域烟水烟路工程,在有开发潜力的新烟区新建烟水烟路工程,扩大新烟区;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修建完善箐头河水库等水库灌区配套水利工程,增加高稳产烟田面积,为烤烟轮作提供条件,有效减轻烤烟病害发生;三是多渠道争取烤房维修维护资金,保证烤房设施设备正常投入烘烤。

3.5 加强宣传,提高烟农生态环保意识

一是加大木柴使用监管,鼓励烟农使用燃煤、生物质燃料烘烤,保护生态家园;二是加快引进生物质燃料生产厂家入住梁河县,有效降低生物质燃料烘烤成本;三是引导烟农做好废旧农地膜、农药瓶(袋)等污染源收集处理工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烟草产业。

3.6 加强保险和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梁河县烤烟生产期间冰雹、洪涝等灾害频发,损失较为严重,抓好保险和冰雹等灾害防控工作意义重大。一是继续实行烟叶保险全覆盖;二是要积极做好灾害天气监测预报;三是承担烟草保险的保险公司要适度增加防雹炮弹经费投入力度,让气象部门储备充足的炮弹;四是县财政应继续将防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五是应建立全州防雹联防机制,提高防雹效果。

猜你喜欢
烟区烟农轮作
兴山县烟农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数字化转型中烟农社区平台的建设
——以韶关市为例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基于GIS和FCM的宁乡植烟土壤养分管理分区
宝鸡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上杭县烟区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宝鸡烟区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始兴
浅析烟草企业如何提升服务烟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