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分析

2021-11-29 23:24王玥琦孙玲沈阳大学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大学生

王玥琦 孙玲(沈阳大学)

■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想走的长远,离不开创新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培训机构,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需要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符合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实践能力。故而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媒体创新要点,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让创新创业在多媒体背景下得到更好地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我国教育行业在近代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了许多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高校推出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是结合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于一体的教育方法,它的主要优势是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提供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能够切身体会创新创业的内涵,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础,从而培养优秀人员的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观点是:创新思想及整合所需资源来探索和鉴别时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组建企业的管理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一)完善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机构被喻为“白色的象牙塔”,它充分说明了我国教育的缺陷,而创新创业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前懂得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方式以及有一定能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故而在教学时期,教师要当好领路人,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就业竞争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

(二)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在多媒体时代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支撑,它们还给社会注入新动力,使得社会竞争力加大,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优秀的人才若我国想要在国际竞争中有所作为,那么必须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及创新意识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在多媒体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更好地人才培养,并且可以提高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综合素质,故而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自小学开始,家长及学校太过于注重成绩进而使得学生钻了牛角尖,总是在想着提高成绩而忘记了动手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设置,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创新思想及创业技巧,还可以激发并提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懂得发现自己的优点、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全面发展,确定自己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性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理念不科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他们盲目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培养企业家和社会企业家,由此将难以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创业创新教育只是毕业后就业指导的一部分。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也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只对具有创业意愿的人才开放,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感兴趣,不能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而这种不和谐的教学气氛也将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二)没有一个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尚未形成规范合理的教学模式,由此使得教学模式呈现分散、不成熟以及缺乏系统性的特点,这将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进而难以为满足市场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在线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堂需要充分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教学理念,以此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首先,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积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并且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路径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信心,为转变就业观念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由此更好地提升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在现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要求下,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此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提供教学环境。

(二)加强学校条件保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创业课程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之初,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并做好相应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可以通过建设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咨询中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想法付诸实践,尤其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由此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竞争、团队合作活动等都将是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品质以及专业素养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考方向,进而为后续的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营造出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在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内容讲授的过程中依然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创新创业课程而言,纯理论的知识难以基于实际情况对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解决,而这种教学模式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发展。因此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实践演练等方式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授模式,为提升学生应对创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问题做好心理建设工作,进而更好地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过程中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为促进学生创新创造意识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四)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

1.完善组织结构

完善组织结构需要将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高校组成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以此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更好地完善校企合作的是平台,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校企合作规划,进而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提供基础保障。其次,还需要设置执行服务部门,以此便于大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双向沟通,使得校企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

2.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基于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上需要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以此更好地推动校企工作顺利运行。因此,首先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和健全法律体系,对于大学生在企业中的就职情况进行规范监管。同时,作为高校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安排,其次,还需要建立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课程设置等机制,由此更好地提高校企合作的有序性。最后,还需要政府部门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地完善校企立法,进而为校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当前的就业发展形势以及创新思维开拓的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积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以及观念,使得教育实践的形式得到创新发展。同时还需要结合当下的网络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以此更好地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为进一步开拓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大学生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