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路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研究与思考

2021-11-29 23:24姚凯哈尔滨广厦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教院校融合

姚凯(哈尔滨广厦学院)

■引言

产教融合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研究学生对产教融合的需要、企业对产教融合的期望以及院校产教融合的开展情况,提供几点思路,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企业、学生、高校三方需要产教融合

(一)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募集人才。在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招聘需求上看,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衔接的紧密程度较为重视。企业普遍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倾向于招聘有同行业实习实践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然而,招聘效率不高、企业再培训成本高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企业的校园招聘工作,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

(二)学生需要在企业实习,提升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在企业实习,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

(三)产教融合,校企双赢

产教融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是产教融合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学校需要企业提供资源,达成校企双赢的局面。其次,由于长期从事教学,企业一线工作涉及机会不多,专业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实践性不强,高校教师需要通过产教融合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企业、学生、高校三方推进产教融合

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院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企业、学生、高校三方推进产教融合,通过产教融合达成三方共赢才是最佳方式。为此笔者提出“一个定位、两方合作、三个保障、四方驱动”的设想,推动高校产教融合工作,切实提升在校大学生职业能力。

(一)院校平台定位

在产教融合工作中,院校应利用自身场地、人力、专业技术等资源优势,搭建一个学生受教、企业受益、学校的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平台的作用,使产教融合项目在院校执行落地,成立专门责任机构或服务部门,简化合作流程、探索共赢模式,尤其要吸引地方、区域、行业的领军企业入驻平台,形成领头羊效应。通过与领军企业的合作,借助行业领军企业的影响力,吸纳更多产业链合作企业进驻平台,打造产业闭环链条,探索院校平台服务架构的设计。同时,学校方应该让企业在确认人才需求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形成企业紧盯市场客户需求变化,学校时刻关注合作企业需求变化,依据需求指导学校进行专业方向调整、课程设置调整、课程内容调整。从而逐步形成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

(二)专业群与产业群两方合作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鉴于学校单一专业力量薄弱的客观情况,而企业需求面一般又比较宽,建议学校方加大力度打造专业群,打通专业之间的壁垒,甚至打通二级学院之间的壁垒,利用专业群的跨专业集成优势与产业对应,形成专业群对应产业群的合作模式。致力于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推进更多的课程在专创融合平台的项目中完成,或者为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学校、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培训,培养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诚然,正如一些学者所担忧的“专业群内部的深度融合和评价方式都将成为新的课题,考验各校的专业群治理能力”,但是我相信教育从业者们会不断在学习中成长,突破专业间的壁垒需要大家持续的坚持和共同的努力。

(三)院校产教融合保障措施

为了充分推进产教融合,发挥学生、教师、院校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观能动性十分必要。首先,对于参与的学生可以给予学分置换的相关政策。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让学生去选择,保证完成学时即可置换专业实训课程学分。对能够参与企业项目或者横向课题的学生,准予其以答辩形式获得一定学分,该学分可以置换与项目相关的其他科目学分;其次,建议高校将参与产教融合工作认定为教师工作量,在教师职称评定上给予参与产教融合的教师优先待遇,另外鼓励教师参与横向课题建设。院校还可以延长教师假期时间或给予其灵活掌握上下班时间等便利,鼓励教师在岗带领学生团队参与横向课题项目,甚至短期离岗参与企业经营;第三,院校应该革新思想,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入手,加大产教融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话语权。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教务部门可以考虑三年级开始灵活排课,小班错时排课等多措并举为产教融合创造环境。

(四)四方驱动保落实

1.院校驱动,打造品牌专业

院校可以鼓励自有专业群与企业产业群对接,相互助力形成合力,同时利用企业资源打造品牌专业,在各个高校专业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的困境中,通过区域差异化竞争策略,形成院校的新名片,比如:东北地区的冰雪文化、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华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等等,任何一个地区的院校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品牌建设思路和方向,形成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新亮点。

2.企业驱动,提升盈利能力

合作企业扮演着重要资源整合者的角色,企业通过与院校平台的合作,整合学生、教师、学校、政府等多方资源,资源纳入成本低、信誉好、品质高,通过与合作院校平台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企业可以获得实质的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企业自身能力提升也能够反哺学校,反哺人才培养,同时在新的竞争中又不断出现新的需求点,参与专创融合的同学可以在需求的带动下不断地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3.教师驱动,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通过不断历练,促进专任教师跟上企业节奏、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体系、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同时,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也能够反哺企业重点项目的攻坚克难,引导教师把创新思维带到产业中去,形成创新型的知识增值,助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另外,兼职教师的渠道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极大地提升了专任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

4.学生驱动,确保成功执行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同时学生也是落地执行的关键驱动者。学生通过日常理论课、实训课、实践课,企业认知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多种模式,完成企业工作任务以及学校的课业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专业知识在行业中的应用,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增强学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结语

本文认识到在产教融合领域学生、企业、学校、社会的四方需求,也看到社会需求和院校供给之间的鸿沟。通过问题分析,本文提出学校建立平台,企业与专业群合作,院校在学生端、教师端、院校端保障,发挥院校、企业、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产教融合模式,初步总结出“一个定位、两方合作、三个保障、四方驱动”的可行性方案,为切实提升大学生职业能拓展新渠道。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融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