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课堂实践探索

2021-11-29 23:56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内角线段本质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芦 池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主动参与动手探索过程,深刻认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数学知识由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形成发展性的学习能力,并且逐渐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提升学科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了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的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动手操作,把握概念本质

小学中年级学段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尚不发达,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因为他们往往只是依靠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对于概念的本质把握根本尚未触及。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利用从生活中习得的丰富体验,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对表象事物进行提炼、概括、分析和总结,抽象出事物的实质内容,便能够顺利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点,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逐渐发展空间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牵扯到三角形的概念。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操作过程,懂得概念的来源呢?此时,笔者先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自己摆出三角形,摆完之后,直接在纸面上把自己摆出来的图形画出来。学生在操作中会发现,三角形都有三条线段,但是有三条线段的未必都是三角形,如有的线段没到顶点,而有的线段却超越顶点,最后得出结论,即由三条线段顺次连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经历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亲自得出了三角形的概念,把握了其本质特点。

概念性的内容在数学学习中确实显得比较枯燥,但是内容却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让知识经历由表层到本质的过渡。

二、通过动手操作,实现知识建构

数学学科以其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焕发出别样的精彩,而且知识的难度等级和推理结构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新知识需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新知时,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利用旧知识的延伸拓展,借助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主经历感悟、思考,一定能顺利实现新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建立崭新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卡纸折叠或者剪出边长分别是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初步建立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的表象知识,并且让学生动手比划,体会这两个单位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小组用四根长度为1米的直尺在地上围成一个正方形,以此来认识1平方米的大小。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在里面摆放数学书,平铺可以放30本,或者可以放16张方凳,真正体会到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实现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拓展思维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便称之为再创造。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恰恰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主动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从书上剪下三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分别量完三个角的度数之后,把它们加起来;有的学生把三个内角都剪下来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也有学生通过把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的方式,均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学生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创新了操作方式,得出了最终的知识结论,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学习活动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概念本质,建构知识结构,勇于开拓创新,切实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内角线段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设计的本质
三角形分割问题
怎样画线段图
数线段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