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1-29 16:28苏永祥贺龙强陈彦君刘忠阳姚巧玲单连伟
焦作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思政技能

苏永祥 贺龙强 陈彦君 刘忠阳 姚巧玲 单连伟

(1.焦作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分析化学课程是高职材料、化工、药品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分析技术及能够对常见的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务实、求精、求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曾进行了基于岗位需求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并形成了相应的改革成果和结项报告[1]。改革虽有突破,但受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学条件、双师素质及教师意识等的限制,特别是受国家“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取消的政策影响,学生很难自我加压,自觉到实验室练习实验技术,因而造成了学生素养、工匠精神和分析检验技能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形成。基于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教学团队大胆改革,大胆尝试,效果明显。

1.成立思想过硬+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三师型”教学团队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割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做到用娴熟的专业术语传授知识和文化,又能用“思政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更得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的教学团队为思想过硬+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三师型”教学团队。“三师型”教学团队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立志成才,心系祖国,有利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良好素养的养成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2.升级改造实验室,打造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教学强调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建立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融教室、实训、实验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场所,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这样的教学场所应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等多种功能[3]。目前,教学团队所在的化工学院对部分实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了智慧黑板,配置了可拼装、可移动的学习桌椅,基本满足一体化教学场所有关要求。一体化教学空间的构建不仅提高了分析检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为老师教中做,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载体。

3.采取多元化的改革措施,提升教学效果

3.1 合理分工,大胆实施,采取团队成员共担一门课的新授课任务法进行教学

之前的改革中,基于岗位需求,我们对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构建和重组,形成了数据处理、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三个较为合理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实际情况又有若干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将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1]。但由于分析检验技术涉及化学、物理、电子等多学科的交叉应用,每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不尽相同,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素质要求较高。为此,经慎重研究,不再实行一个授课教师承担所有模块内容的传统教学任务分配方法,而是多位教师分工协作,分别承担其中的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待一学年结束后老师轮换教学模块,这样每个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熟悉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方法有更深入的思考,能够有效实施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等。老师对所承担的教学模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良好。由于学校实验室的分析仪器尤其是色谱、原子吸收、红外等与企业相比不够先进,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代级差,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的培养,为此,课程教学团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委派任课教师到河南尚科计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实践锻炼,而且必要情况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将同学们带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加深了对分析检验岗位的认识,实现了“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缩短了毕业与就业间的职业适应期。

目前,团队正在编写具有工作过程和职业特色的新型活页式教材,相信活页式教材的编写和团队成员共担一门课的新授课任务法的深入实施,将会更进一步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2 注重思政育人,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2019年3月,习总书记提出,“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6]。为此,我们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自身言行,遵循师德师风规范,履行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职责。一方面,根据课程特点,深入思考,认真设计,形成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并重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也即: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认知目标;②严谨、务实、求真的职业态度目标;③“道技合一”、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目标。另一方面,授课过程中,团队教师深挖“思政元素”和“思政载体”,“润物细无声”处思政育人,从而确保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例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教学环节中,中国古代天平的讲述,宣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了文化自信;分析天平的规范演示可培养学生讲规矩、讲原则的意识,逐步树立法律框架下做人做事的法治意识;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操作气氛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而对数据的处理可使学生明白数据的法律效力,分析检测要公平、公正,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觉守法意识,并将之付诸于实践中。

目前,分析化学课程已经形成了可动态更新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典型案例集的形成和动态更新使职业技能与思想价值观同步发展,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分析检验技能,更加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要求。

3.3 多元化教学中,突出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基本操作训练是分析化学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分析实验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反复训练诸如移液管、容量瓶及滴定管的使用和减重法等基本操作,通过反复“做”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标准操作技术,为胜任真实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真实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一边讲授和一边实际操作的方法,也可以是在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的较短的时间内讲述必要的理论知识后进行实操环节,也可是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的“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红外光谱部分,老师在一体化教室讲授必要的红外理论知识,而后播放红外实验操作视频并对视频进行讲解,接着对红外设备进行规范化操作演示,演示结束后随机抽取同学进行操作演示,无误后同学们分组实训,老师认真观察学生实训并及时纠正不当操作,如有个别同学实训操作不好,则可以进一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红外操作并掌握相关要领。而对物质的红外谱图解析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再如电化学中pH计的使用,可以首先对pH计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对仪器有个总体认识,然后实验练习,待练习结束后再学习pH计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对气相色谱部分,可以是先讲授有关概念、原理,然后再认识仪器并进行色谱实验,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之后再讲授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最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实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而对于酸碱滴定则采用市场上食醋是否合格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时,老师首先布置任务,学生弄清目标,之后老师讲授必要的酸碱理论知识和有关滴定技术,学生学思践悟,在弄清测试原理、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和最佳方案确定。然后,学生对食醋含量进行正确分析检验,依据检测结果判断食醋是否合格并形成检测报告。最后,老师对项目予以总结和评价。基于真实问题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知识融汇贯通、操作技能熟练应用及职业综合素质提高。

一体化教学的深入实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在学、做、思中提高了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了“书本走向实际,小视野走向大格局”的质的转变。

3.4 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的授课教师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掌握信息技术。目前,学习通平台上建有分析化学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该在线课程资源丰富,有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教学视频、微视频、电子课件、随堂测试、主题讨论、单元测试、课后作业等。上课前教师发布签到活动,可培养学生按时守纪的时间观念,进而养成注重效能、遵规守纪的优秀品质。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教学视频、微视频及电子课件形象直观,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教学效果提升。线下授课时重点讲解,讨论交流,选人提问,随堂练习,促使学生及时消化重难点知识,实现了效率提升的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促进了资源共享,强化了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频率,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5 注重过程性考核,建立基于“化学实验室技术”世界技能大赛的终结性考核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取消了“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赛项制度,但“化学实验室技术”世界技能大赛的开展则直接提升了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因为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准备仪器设备及试剂,自行配制溶液并进行分析、测试及计算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注重过程性考核的基础上,积极融“化学实验室技术”世界技能大赛与期末考试于一体。具体而言如下:过程性考核满分50分,通过学习通进行。每一个教学模块的过程性考核主要由学生签到(5%)、单元测试(40%)、实训操作(30%)、课后作业(15%)、回答问题(10%)组成,所有教学模块的过程性考核总成绩与模块数的比为过程性考核成绩。而终结性的期末考试满分也为50分,题目为往年“化学实验室技术”世界技能大赛中分析化学部分的考试题目,老师提前告知学生70%的实操内容,学生熟悉任务,反复酝酿,反复训练,最终考试时老师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以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为依据,采取校内老师、往年参赛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学生最终成绩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的和。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发了明显改变,使之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过程,同时,技能大赛考核方式的引入,使学生们对技能大赛有了正确认识和心理预期,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赛,也为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4.结语

基于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对高职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三师型”教学队伍建设、一体化教学空间构建、教学团队共担一门课、注重思政育人、一体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尝试,通过实践,效果明显,学生不仅掌握了常见的分析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严谨、务实、求精、求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改革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对其他课程有明显的借鉴作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努力使分析化学课程教学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思政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