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研究

2021-11-30 03:24张中江陈善平刘丽萍潘秀刚宋绍鹏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体育竞赛独生子女

张中江,陈善平,刘丽萍,潘秀刚,宋绍鹏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要建立面向人人的竞赛,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才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同时他也强调,学校体育竞赛要引领社会风气,决不允许竞技体育中的一些腐败行为在校园体育竞赛中出现。但是,有研究表明,当前学生的失范行为已成恶化趋势,学校体育竞赛已存在竞技体育中的一些失范行为,如冒名顶替、以大打小、服用违禁药品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甚至还会造成竞赛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肢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如解决不好还会造成重大的校园问题,不利于“四位一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失范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以队员、裁判员、组织者、志愿服务人员和观众等身份在参加课外体育竞赛中违反竞赛规范的行为。社会学认为失范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客观、科学、合理地看待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深入探究其失范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怎样制定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控制对策,对丰富失范行为理论、减少大学生的失范行为以及实现“四位一体”教育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随机选取20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大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可能违反的行为规范种类,设计了4个题目:(1)在课外体育竞赛中违反竞赛规则;(2)在课外体育竞赛中违背体育道德;(3)在课外体育竞赛中违反场馆管理制度;(4)在课外体育竞赛中违反法律法规。要求大学生根据“最近一年以队员、裁判员、组织者和观众等身份参加课外体育竞赛的亲身经历或周围同学的行为表现”选择备选答案:①从未,②很少,③有时,④较多,⑤经常。采用5级Likert量度,得分越低表示大学生在课外体育竞赛中的失范行为越少。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4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340份,有效率为97.5%。

1.2.2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2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现状

调查显示(表1),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总分为1.054±0.264分,说明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行为比较规范,失范行为占比也不高(3.3%~4.5%)。虽然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行为总体比较规范,失范行为比例较低,但也不容忽视。因为失范行为具有扩散效应,对体育竞赛具有很大影响,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裁判执法不严与执法不公就有可能引起校园群体事件。从4个题目应答的频率分析来看,大学生违反“竞赛规则”的人数排第1位,有105人(4.5%);大学生违反“体育道德”的人数排第二位,有97人(4.2%);大学生违反“场馆管理制度”的人数排第三位,有90人(3.8%)是;大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人数排第4位,有77人(3.3%)。这也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表1 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各题目平均分和应答的频率分析N=2340

2.2 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见,男、女大学生在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到竞赛失范行为的4个子维度,男、女大学生在违反“体育道德”“竞赛规则”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违反“场馆管理制度”“法律法规”2个方面差异不显著,但男大学生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表明男大学生失范行为比女大学生多。

表2 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独立样本t检验

2.3 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差异

由表3可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体育竞赛失范行为4个子维度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体育竞赛失范行方面虽然没有显著差别。

表3 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以往对独生子女的研究资料来看,独生子女在行为方面问题较多,“娇生惯养”“自由散漫”等成为独生子女的代名词。而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这一结论有出入。这一结果可能还需要从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和教育环境以及兴趣来解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和农村实施的力度不一样,现在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主要来源于城市,而非独生子女主要来源于农村。在张兰玲调查的66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中,城市大学生有57人,占86.4%。由于城乡差别,城市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一般要好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较好的体育锻炼的支出能力,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影响子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所以独生子女的个人要求基本上能得到满足。而非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就不能满足其要求,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城市大学生在基础文明道德素质的养成上和遵纪守法方面略强于农村大学生。 另一方面,这可能与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不一样有关。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比较孤独,加之父母比较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所以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方面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研究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体育锻炼参与有积极而显著的影响。独生子女的体育兴趣较高,独生子女中体育爱好者和感兴趣者达到84.5%,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每周比非独生子女高7.2%,体育价值观和态度比较积极。

2.4 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差异

由表4可见,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在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是在违反场馆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各项得分均低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表明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少。

表4 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独立样本t检验

2.5 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年级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总分以及4个具体的体育竞赛失范行为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大学生在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总分及4个具体的失范行为上的得分最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明显增多,得分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从不同年级之间的两两比较中可以看出(表6),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不同年级差异主要存在一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达0.001;二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有一定的显著性(P<0.05);其余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5 4个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的方差检验

表6 4个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两两比较的方差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较少。失范行为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违反竞赛规则、违反体育道德、违反场馆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

3.1.2男、女大学生在违反体育道德、竞赛规则和失范行为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表明男大学生失范行为比女大学生多。

3.1.3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1.4体育社团大学生和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在违反场馆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体育社团大学生,表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比体育社团大学生多。

3.1.5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竞赛失范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失范行为得分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表明低年级大学生失范行为少,高年级大学生失范行为多。

3.2 建 议

3.2.1 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竞赛规则知识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要增加体育竞赛规则的教学比重,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要与规则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对队员和裁判员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教材建设。

3.2.2 加强体育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体育道德素养学校要将体育道德教育有机地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要重点针对高年级大学生、男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开展体育道德教育。要积极创新体育道德教育方法,如在体育课教学中加强体育道德的教育,或将队员集中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或在比赛现场悬挂宣传标语,或改革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选方法等措施,来提高他们的体育道德素养。

3.2.3 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扩大体育社团的影响各体育社团要加强宣传,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充分发挥体育社团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创造风清气正的体育竞赛氛围,从而减少课外体育竞赛失范行为。

3.2.4 积极创新课外体育竞赛方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新颖的课外体育竞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根据男、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多组织一些男女混合赛,或者将适合女大学生参加的艺术体操、健美操表演等安插在篮球、足球、排球等大型项目比赛中,这样不仅能疏导男大学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减少男大学生的失范行为,而且还能使更多的女大学生有机会参与更多的体育比赛,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兴趣,提高比赛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体育竞赛独生子女
职业院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2010—2019年我国体育道德研究进展分析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
浅析体育道德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