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理念的儿童书籍设计探析

2021-11-30 08:09彭燕雪
流行色 2021年9期
关键词:互动性材质隐喻

彭燕雪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 401520

“儿童书籍”并非简单地理解为适合儿童群体阅读或以儿童群体为主要受众的书籍,而是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找寻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书籍的总称。儿童书籍的主题内容也并不单一,除了常见的益智类书籍、插画类童话书籍等,还有外文类、典故类、艺术类甚至文学类。而在目前这个信息社会,这些书籍如何更高效地被儿童所喜欢、接受且选择,互动理念的融入刻不容缓。

一、儿童心理及互动理念分析

1.儿童心理的剖析

在对儿童书籍设计进行研究前,需要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剖析,明确儿童阶段是人生中早期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值得被关注。只有对儿童的这些发展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书籍内容的合理范围以及实际运用时的可实施性。换而言之,就是要确定儿童目前阅读的认知水平能否接收到书籍的信息传递,以及其手脑发育情况是否能匹配书籍的阅读形式(如开启、翻页等)。

(1)儿童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由于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受限,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都很强,任何小元素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求知欲望也空前强烈。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儿童更愿意自主地去探索问题、去思考问题、去求知问题,这种学习更有效率。由此可见,好奇心的培养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正确鼓励和引导儿童的好奇心,能促进其正确的认知态度、兴趣爱好的形成发展,并且能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更高效地接收和吸纳知识。

(2)儿童喜好的直接性

儿童——尤其是低龄的幼儿,其喜好是感性的、随性的,非常简单纯粹,不太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所谓喜好并非独立的个体,它会由于各种因素,如成长环境、性格差异、亦或是当下的心理状态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成年人的喜好还可能受市场、潮流、工作性质的差异而有所差异。而对于儿童来说,喜好更像是一种赋形活动,是一种视觉审美意象。色彩鲜亮还是暗淡、造型复杂还是简洁、结构新颖还是传统等,

才是影响儿童喜好的最直接因素。

2.互动理念的解读

“互动”这个词最初是形容两者或两者以上相互的沟通交流,是其连续的进行“对话”并“回应”以在此之中影响的过程。在儿童书籍中,“互动”设计对儿童受众而言非常重要且有意义,良好的互动可以让他们更加高效地接收书籍传达的信息,同时进行一定的反馈。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理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交互性

交互性是互动理念的本质体现,互动理念的核心思想都体现在“交流”行为上,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流情感、交流反馈等。这种交流并非实时的,它需要一定时间的对信息的反复输出;同时这种输出也并非单向的,而是在输出的同时会对对方表述的信息进行接收与吸纳。交互性最初是出自人机交互,后来逐渐应用到儿童书籍设计及其他领域。

(2)隐喻性

“隐喻”在当今社会思想的传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早已从语言修饰的边缘地位晋升到对人类感知进行解读的重要地位。对隐喻的分析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方面,需要辨别出隐喻是否存在;另一方面,在辨别之后,要领会到隐喻的内容,主体通过隐喻想要表达的信息。在儿童书籍互动设计中,隐喻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存在于书籍外形、书籍翻阅形式、书籍材质等与内容主题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书籍内页的图形、文字和色彩之间,还可以存在于书籍与儿童读者之间的互动之间。

(3)感官体验性

感官体验主要是指人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及知觉体验,它不单是日常生活中生理需求的客观存在,也是人们的心理所需要。儿童书籍互动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感官体验性,明确相同内容的书籍,也会由于其不同的书籍材质、外观造型、翻阅形式等因素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互动形式,进而带给受众不同的认知感悟。与此同时,感官体验的融入也会对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了其多样化创新和发展,以此满足儿童读者对儿童书籍的不断提升的要求和对多元形式呈现的憧憬。

二、互动性儿童书籍的设计方式探究

1.形式结构多样性

在探讨儿童书籍互动性设计时,首先就会考虑到能吸引儿童阅读兴趣和好感度的外部形态,这是书籍给儿童最直观的印象,也是最初的记忆。因此,视觉上的创新是幼儿互动性书籍设计的重要参考点。

对此,异形仿生类儿童书籍开始盛行,且得到了很多儿童的喜爱。异形仿生类儿童书籍具有其独特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儿童对该书籍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其阅读兴趣,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来自美国的保罗·汉森创作的儿童绘本《我妈妈的手提包》(图1),以一个与妈妈日常使用的手提包相似度很高的造型作为书籍的外轮廓,里面设计了7 个夹层,并且这些夹层可以通过翻折、抽拉、扭动等方式呈现不同的形态。这些夹层中分别展示了不同的物品,以此勾起儿童的好奇心,刺激了儿童的探索欲。

图1 《我妈妈的手提包》

还有一种目前流传度较高的儿童书籍——翻翻书,翻翻书的翻页大小不一,主要通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纸张之间的遮挡关系,即画中画的形式呈现。这一的设计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使儿童自主进行翻看,让孩子有一种“探索秘密”的体验感。这种探索的过程需要儿童脑、眼、手配合才能实现,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儿童科幻图书《我们的身体》,它选择了翻翻书的形式呈现,利用小翻页设计创造图书的“第二维度”。翻页背面搭配讲解性文字,与插图内容更好地结合,进而帮助儿童更快更深刻地记忆和了解身体的各个器官以及相关的知识。

2.材料选择适用性

在对儿童书籍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确认后,就需要考虑设计材料的选择,不同材质的软硬程度、肌理变化、自带气味等,都会赋予儿童不同的阅读感受。当然,材料选择的前提是具备安全保障,对儿童的身体和感官不会产生危害,在满足了这一原则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受众,决定最终制作材料。

如今,除了常见的纸张,纺织物、不沾布、皮革、塑料等材质也被一些厂商选择,在传递书籍信息的同时,因其自身特殊的属性,与儿童形成别样的互动。比如被称作“最适合儿童阅读的软书籍”的布艺材质儿童书籍,这类书往往会配有一些类似魔术贴、小挂件、小纽扣等物件,增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加之其材料自身的柔软性和抗撕性,儿童可以肆意地进行拉、扯、翻、撕、叠等各种行为,很大程度促进了儿童对书籍的兴趣和喜爱。如图2,这一系列布艺儿童书籍的边缘设计了各种动物的尾巴,儿童可以通过尾巴找到对应的动物简介。布艺材质的选择避免了书籍被撕坏或揉皱的情况,且由于它的柔软性,还能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有很高的安全性。

图2 布艺儿童书籍

还有一种以防水的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作的儿童“洗澡书”也流传较广。这种材质遇水不会变形或褪色,也不会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可供儿童在洗澡、游泳或者户外游玩时阅读。很多洗澡书还内置了BB 器,按压书籍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缓解部分儿童在洗澡时的不安感。还有一些洗澡书配置了灌水笔,儿童可以在澡盆、泳池等地方,用灌水笔给洗澡书填色(图3)。

图3 儿童“洗澡书”

毋庸置疑,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儿童书籍材料也向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儿童书籍的互动性很有可能来源于科技感十足的交互性材质,如智能芯片、虚拟现实等相关设备的融入,让儿童书籍的趣味性更高、信息传递性更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更紧密,进而使得儿童的阅读兴趣更加浓烈。

结语

儿童时期的基础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而儿童书籍是给儿童传播知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载体。在儿童书籍设计中融入互动性,使得儿童与书籍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交流更加无阻。互动性设计还能提升知识传播的效率,同时增强儿童书籍的趣味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猜你喜欢
互动性材质隐喻
《活的隐喻》
玩转表演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