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及提升路径

2021-11-30 00:19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课民办高校

罗 云

(浙江树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自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推出的“05方案”实施以来,经过16年的探索,思政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其中亲和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觉是感性认识也是整个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思想理论教育想要在个体层面对人施加影响,必须满足人的感性存在方式,以亲和力突破感性屏障,才能切实发挥作用(1)史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亲和力的价值分析和实现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8期,第124-129页。。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质量有更高要求,对思政课亲和力有更大期待,但思政课亲和力不是迎合力,它与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不可分割,与思政课强烈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更是紧密相连。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聚焦“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建设目标,是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的应有之意;研究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问题,以亲和力赢得最广大青年学生,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思政课亲和力概述

“亲和力”一词最初出自化学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该词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化学领域,而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亲和力”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两种及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二是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从词源学的意义出发,亲和力作为一种力量,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力量(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051页。。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应该包含两个特点:一是思政课本身散发出一种魅力,形成了一种吸引学生的力量;二是学生真心喜爱思政课,愿意亲近和参与思政课。因此,思政课亲和力是指思政课焕发出来的学生愿意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是思政课对大学生所具有的亲近、吸引的能力。思政课亲和力特征体现在透彻的学理性、强烈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全面的渗透性以及动态的发展性等方面,具备这些特征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必将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一)透彻的学理性

理论的说服力是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前提,“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第506页。。上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为思政课具备说服力与亲和力奠定了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是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具有透彻的学理性。思政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透彻学理性的展现,是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源泉。思政课教师研读经典著作、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相关理论,在真懂、真信的基础上,将理论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展现思政课的理论魅力,是提高思政课亲和力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的阐发要有说服力,若教师本身对理论一知半解,只围绕着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转,就无法赢得青年学生对思政课的信任和喜爱。其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亲和力、生成亲和力,不是单靠态度取向上的谦恭亲和就能实现”(4)白显良:《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逻辑生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4期,第93-98页。,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教师筑就深厚的理论功底、构建广博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透彻的学理性,赋予课堂充实的内容,体现课程严谨的学理,展现课程蕴含的理论魅力,从而拉近与学生的思想距离。

(二)强烈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紧密相连,有亲和力的思政课课堂一定是有强烈针对性的。要针对社会现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以及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等,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在备课时体现强烈的针对性,在授课时做到常讲常新,引导学生将课堂上、书本中获得的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分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对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关怀。反之,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空洞的教学内容,没有重点、难点和详略、照本宣科的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只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拉大与思政课的心理距离,更遑论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

(三)突出的实践性

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第506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检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质。实践教学是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来源,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真实需求,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实践教学能够拉近思政课与民办高校学生的情感距离,体现思政课的亲和力。

(四)全面的渗透性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传统的课堂讲授中采用的灌输等显性教育方法,曾是其最主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但一成不变的单一灌输、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对“95后”“00后”大学生而言亲和力不足,容易让学生产生疏离感。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不是苍白的、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而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渗透,使学生在知识感受、真理熏陶、价值引导和实践体验中接受意识形态的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学效果与社会、学校的大环境关系密切。在实现理论“说服人”的过程中,全社会形成合力,各级各层面相应理论的宣传、课程思政的积极推进、高校内环境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利用等,都在加强思想渗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着思政课的亲和力。

(五)动态的发展性

作为思政课主要教学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践形式等,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以强烈的时代感、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体现思政课的亲和力。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基本上是“95后”“00后”,他们对网络的敏感度和接受度高、依赖性和信任感强,与网络时时捆绑、须臾不离。因此,思政课教师应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信息媒介与思政课的适度融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架构起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方法上彻底克服思政课单向度“灌输”的弊端,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在考核方式上克服单一、单调的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因子。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包括教学手段在内的教学形式应紧跟时代、动态发展,凸显思政课的亲和力。

二、民办高校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必要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如何让群众更好地掌握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列宁同志曾提出,要“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毛泽东同志力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并身体力行,他的系列讲话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光辉著作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对群众而言充满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进而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期待与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首次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8)《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其中亦包括“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人民日报》2019年8月15日,第1版。。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是思政课的活力来源,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凝聚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关心、重视和期待,为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增强亲和力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亲和力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是民办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738所,其中民办高校771所(含独立学院24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8.2%,在校生791.34万人(10)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08-27,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机制灵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有助于缓解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供需矛盾,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与公办高校一起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是社会主义高校,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要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从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切实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亲和力提升有更大期待

要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除了研究教材和理论外,还要研究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展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既有共性,亦有自身的特殊性。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收费、生源、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两类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相对来说,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思政课亲和力有更大的期待。由于民办高校的学费往往高于同层次公办高校,其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和教育成本意识相对较高,对高成本教育的回报率抱有较高的期待。这种期待具体表现为: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科研影响力等师资力量方面的期望较高;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宿舍、食堂、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对自己未来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具体到民办高校思政课,一方面,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认为学好专业课才更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对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民办高校教师均抱有更大期待,期待能够得到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和指导,期待教师有真才实学且授课时深入浅出、富有亲和力。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亲和力有更高要求

民办高校招生录取的批次相对靠后,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对思政课亲和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朝气蓬勃、获取信息渠道广、活动能力强,他们尝试思考事物、现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信、空虚和迷茫;自我意识较强,不轻易对人敞开心扉,却又期待能够得到信任师长的指引和鼓励,帮助他们解答学习、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大学有憧憬、对未来有向往、对学业有期待,但理论基础普遍较弱,对学习不自信,在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方式感性直观、能力不强、自律性较差等特点。他们在音像的世界中长大,更乐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教学展示和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缺乏深入理解的耐心和兴趣,需要教师搭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排斥一味地理论灌输和说教。若思政课教学缺乏亲和力,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反感和抗拒。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既要遵循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关注自身的特殊性。教学工作必须考虑教学对象所处的时代背景,充分体察教学对象的特点,紧紧把握教学的时代气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三、民办高校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建设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思政课规范化建设得到了较好落实。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上相对滞后,思政课建设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大多建校时间不长,首要考虑生存问题。受思政课建设不能创造直接收益、思政课不能使学生增长专业知识、与学生未来就业关系不大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往往经费不充足、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制约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相对迟缓,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对滞后,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思政课整体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也相对较弱,思政课亲和力提升面临较大挑战。

(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对滞后

思政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思政课建设需要而产生,思政课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单位,两者相生相伴、相互支撑”(11)张雷声、顾钰民、佘双好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1期,第1-21页。。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1992年4月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存在起步迟、进度慢、数量少的情况,全国最早的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的南京三江学院,较公办高校整整滞后23年。近年来,各地民办高校根据中央的精神,自觉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也成立了“全国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会”这样的全国性组织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地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但总体而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时间短、起点低,客观上与公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存在较大差距,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方面的力量还较弱。

(二)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相对薄弱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05年增设的,归属于法学门类,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党的建设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而建设,与高校思政课之间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定位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和服务,助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要真正把思政课讲好,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强化学科支撑。”(12)《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4期,第7-17页。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为推动学科建设,都在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总体而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与公办高校国家级、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有很大差距,为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提供思想性、理论性资源方面的支撑力量还较薄弱。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较弱

以亲和力为突破口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首先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部要求以不低于1∶350的师生比核定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使各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掀起了人才争夺战。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学校知名度相对较低,高层次教学和科研平台较为缺乏,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量、结构和素质整体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流动性较大、学术带头人缺乏的问题也较突出,难以形成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存在教学和科研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民办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立项、高质量论文发表难度相对更大;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显著增强,但受教学条件、支撑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以及上述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思政课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13)梅传声、毛亚梅:《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2期,第53-54页。。具体到教学层面,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能够做到以教材为纲、规范教学,以学生为本、增进实效,但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与理论性、亲和力与针对性均有待提升。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讲授条理清楚,论证正确,但“出彩”较少,教学吸引力不强;一些教师教学准备不足、照本宣科,不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史和文化史,不注重研究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脱离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授课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让理论知识入心、入脑。

(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能力较弱

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1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教学过程中,教材为思政课教学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但具体的教学活动还需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克服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古板单一的弊端,增强教学吸引力,提升课程教学实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思政课教学以内容为王。一方面,教师如果缺乏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偏离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味迎合学生,追求标新立异、追逐负面和敏感事件,无异于舍本逐末,背离思政课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教师如果缺乏宽广的知识视野,照本宣科、生硬说教,会让学生感觉理论空洞无趣,产生抵触情绪,不接收、不接受、不行动,与思政课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民办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相对不足,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能力较弱,教学内容易偏向“迎合”“说教”两个极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能力偏弱,不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此外,实践教学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民办高校学生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实践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具体,其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鉴于学生安全、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普遍开展难度较大,适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不断探索中。

四、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路径

民办高校要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亟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打造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深厚、学科视野宽广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此为基础,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改进思政课堂,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时代性,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浅出,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一)加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在高校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坚持党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以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抓手,为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进而提高其教学实效提供坚实支撑。

第一,加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战斗堡垒。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系统的中坚力量,办好民办高校思政课,需要优先保障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应认真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决不放松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要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拔苗助长,也不一把尺子量所有学校,依据生源及其不同培养规格的特点、教师队伍自力与借力并存的状况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的特殊性,在借鉴公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建设工作。

第二,建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05方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4门课程,与7个二级学科中的4个存在着高度契合性,4个二级学科直接服务于4门思政课的教学。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开展科研,树立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学科建设水平决定课堂创新水平。实践也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才能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更透彻的理论阐释和更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思政课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提供多角度的学术支持。

(二)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增强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关键在增强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亲和力。要按照教育部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要求,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并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教师聘任方式,适当聘任有影响力的校外专家和校内优秀的中高层领导干部、辅导员,将引进和培养、教育和培训、专职和兼职相结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思政课师资队伍。

第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理”,且“理”能使学生信服。要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用理论的透彻性去赢得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应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了解写作背景、著作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联等,帮助学生感悟真理力量、坚定信仰。思政课教师更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只有学好、学深、学透原著,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原理,才能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逻辑严密性,彰显思政课理论魅力,才能使思政课真正焕发出学生愿意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第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情”,且情能打动学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既是一个理性问题,也是一个感性问题。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凭借对教学的投入赢得学生的尊重,凭借对课堂的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以炽热的家国情怀和浓郁的育人情怀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特别是民办高校思政课年轻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理论功底相对较弱,但与学生年龄相近,更容易理解和走近学生,对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年轻教师要珍惜具备这一优势的黄金时期并善加利用。

第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优化思政课话语表达,增强教学语言感染力。语言是思政课的重要载体,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最重要的呈现方式,思政课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教学语言中理论术语的使用应当以准确、严谨为前提,力求简洁、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避免繁杂拖沓。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要融入鲜活的生活语言,体现时代气息,把抽象寓于具体、晦涩寓于生动、概念寓于形象、理性寓于情感,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语和接地气的家常话,将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三)突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

思政课亲和力与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不可分割,与思政课强烈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更是紧密相连。同时,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的突破口。

第一,凸显强烈的针对性,体现内容解释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思政课教学必须凸显强烈的针对性,兼具深度与温度,体现内容的时代感和解释力。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抗击疫情是师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抗疫”话题嵌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看待疫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这有助于学生凝聚共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有助于教师讲活思政课、提升亲和力。

第二,落实突出的实践性,增强教学亲和力。课内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外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外化于行”,在校园生活、网络和社会生活中践行并检验理论。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现场教学、挂职锻炼以及课题制等各种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了解国情与省情,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第三,以“互联网+”为依托,推进教学方法守正创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思政课最主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拓展传统课堂教学空间,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在录播、直播、在线讨论等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活动中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大大加速了“互联网+思政课”的进程。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在线考核记录能够实时、准确、高效地记录学生线上学习轨迹,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此外,“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没有吸引力,原因在于思政课考核内容单一、方式单调等”(15)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2期,第7-9页。,有必要探索和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通过设定丰富的考核因子,从签到、视频学习、课堂互动、参与讨论、作业、章节测试和期末闭卷在线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全过程考核,督促也吸引学生参与到每次课的学习当中,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和亲和力。

(四)体现渗透性,增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的亲和力

西方国家没有思政课这样的课程名称,也没有思政课亲和力这样的提法,但十分重视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课程建设,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愉悦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他们在学校中开设历史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宣传西方政治体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媒体、教会、党派、社区、图书馆、纪念馆、戏剧影视及报刊图书也都承载着西方的价值观。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也需要有一种世界眼光,善于进行比较,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取长补短(16)靳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逻辑、方向和体系》,《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第16-23页。。要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融于大众传媒和文艺作品,提高其社会化程度、扩大其影响范围。近年来,国产电影、电视剧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官方宣传片、纪录片被群众广泛认可和称赞,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民办高校独特的创立、发展史,创始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等,构成了民办高校生动立体的思政课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例如,浙江树人大学创始人王家扬先生忧国忧民、敢为人先,书写了艰难创建学校的动人故事。他生活简朴、无私无畏,坚持公益办学,无形地影响着青年学子。又如,上海建桥学院创始人周星增鼓励学生做雷锋式的劳动者、平凡的善者,创建雷锋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对青年学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和使用学生所处环境中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本身就是最富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学素材。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课民办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