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历史经验

2021-11-30 08:48高尚斌
关键词:攻坚克难党中央中国共产党

高尚斌

(延安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并领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在此历史关头,从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视野阐释百年党史,总结百年经验,既是对历史本真的把握,又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卓绝奋斗史

百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对一切邪恶、残暴和黑暗的大挑战,这就注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必然充满无穷的艰难险阻。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无畏,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烁古今的历史辉煌和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成立的。1921年建党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操控下的军阀混战,使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深重。因而,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共产主义旗帜下,为了“工人和贫农”即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确定的现实奋斗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和平独立统一的国家。不难想象,完成这种改造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何等艰难。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表现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特有气势和能量。建党两年半,推动形成国共合作,造就了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风暴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可就在北伐胜利大局已定的时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数十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大革命失败的灭顶之灾。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敌人的野蛮屠杀所吓倒,而是继续战斗,发动武装起义,掀起土地革命新风暴,并以毛泽东为代表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短短三年多时间,不仅建立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而且中央根据地扩大到跨越2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

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必然引来敌人的不断“围剿”。能否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决定着革命事业的命运。1931年,当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形成燎原烈火之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控制了党中央领导权。在他们的错误领导指挥下,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党中央率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遭遇灭顶之灾。然而,正所谓绝处逢生,在生死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革命事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在毛泽东等英明领导者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奇迹般地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虽然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1]139革命斗争依然困难重重,但是,开始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攻克一切艰险的能力。党中央落脚陕北后,抓住中日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路线,推动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全面抗战的形势非常复杂,人民抗战的困难十分严重。1939年底开始,国民党顽固派接连发动两次反共高潮;1940开始,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遭遇严重经济困难;1941起,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受日寇“三光”政策的大扫荡。面对这三个方面集合在一起的大困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向,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实行了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特别是抓住“整风和生产这两个环子”,[1]339推进革命斗争,不仅征服了困难,而且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在整风运动基础上召开的七大,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过渡,国民党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援下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在“小米加步枪”应对“飞机加大炮”的严峻形势面前,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运用到极致,仅用一年多一点时间,就将“自卫战争”的战略防御转变为“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消灭国民党800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民主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战争奇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极端困难,中国共产党却成功应对了在境外与美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战争的严峻挑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迭起和顺畅发展。可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年后,主要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在大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仅渡过了难关,而且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成就。经济形势好转后,1966年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酿成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内乱。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时,中华大地千疮百孔,困难成山。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坚决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开始了全面系统地纠正“文革”错误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改革开放不仅是当时摆脱困境的根本性举措,更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场深入持久的攻坚克难的社会大变革。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遭遇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还层出不穷。在思想文化领域,无论是“自由化思潮”的一度泛滥,还是“苏东剧变”的巨大影响;在政治领域,无论是1989年的“政治风波”,还是党内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在经济领域,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来袭,还是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在社会安全领域,无论是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还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流行、2020年的“新冠”病毒肆虐;在国际关系领域,无论是1989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还是2017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各种极限施压;在周边安全方面,无论是东海的尖锐争斗,还是南海的风云变幻;在祖国统一方面,无论是1996年的台海危机,还是民进党当局的“台独”猖獗,等等。这些列举并不完全、程度有所不同的大挑战和大困难,都是难以应对、难以攻克的,但都没有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都被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胜利。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非凡的气魄和领导力、深邃的思想和洞察力、高超的智慧和创造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破解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复杂问题,校正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前进航向,在成功应对美国极限施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疫情流行的斗争中,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中国建立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经历两次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攻克了革命战争形态下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奇观。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历两次挫折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战胜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严峻挑战,创造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光辉奇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这样一部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卓绝奋斗史。

二、百年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奋斗历史铸就了百年积淀的宝贵经验

百年卓绝奋斗,百年攻克艰险,百年光辉历程,铸就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百年经验。

(一)只有信仰坚定、勇敢斗争,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因为信仰而生而兴,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信仰而战而死。这个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就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无论遇到怎样强大的敌人和怎样艰险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及其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无所畏惧,勇敢斗争,一往无前。当大革命失败、大批共产党员惨遭屠杀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毅然展开土地革命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相对抗,贺龙、叶剑英、彭德怀等反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大转移的时刻,毛泽东、党中央用胆略和智慧书写了“四渡赤水”的得意之笔,红军指战员用意志和牺牲书写了长征胜利的人类史诗;当抗战出现最困难的时刻,毛泽东把它看作黎明之前的黑暗、胜利前夜的困难而从容应对,党员干部带领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而渡过难关;当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时刻,毛泽东坚信在人民和正义面前“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1195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当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经济大困难的时刻,毛泽东、党中央勇敢担责,和人民共克时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当改革开放后发生“六四”风波,遭遇西方国家制裁的时刻,邓小平坚信“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3]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又以敢闯敢试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勇往直前;当1998年发生罕见洪涝灾害和20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刻,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抗洪与抗震一线指挥,党员干部和军队指战员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同灾区群众风雨同舟、英勇奋战,夺取抗洪抢险与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当2020年爆发异常凶猛的“新冠”大疫情的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果敢,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党员干部、军队指战员、白衣天使迎难而上、奋勇当先,在较短时间内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基于崇高信仰的勇毅、战斗和牺牲,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这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只有实事求是、路线正确,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实事求是,从党领导伟大事业的实践角度来说,就是要使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只有符合基本国情的党的路线,才是正确路线;只有贯彻正确路线及方针政策,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在大革命失败的危难时刻,毛泽东打破条条框框,坚持实事求是,果断地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实行以农村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从而打开了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党中央进驻延安后,深刻论证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和把握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并结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客观形势,正确地贯彻总路线及方针政策,从而攻克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和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从而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把握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新特征,丰富和发展了基本路线的内涵,制定并强力贯彻一系列新的重大方针政策,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打赢脱贫、蓝天保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基于实事求是而制定的基本路线即政治路线,是党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正确路线不动摇并与时俱进地贯彻正确路线及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坚实政治基础。

(三)只有理论创新、思想指引,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这就是以中华文化为深厚土壤,以宽阔的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创造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谓思想指引,就是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确立为指导思想,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成为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党中央到达陕北之后,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并自觉确立为指导思想,从而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样夺取革命胜利和怎样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引党和人民攻克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难险阻,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自觉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先后确立为指导思想,从而破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或基本的问题,指引党和人民攻克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进入新时代,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自觉确立为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指引党和人民啃硬骨头、闯急流险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根本思想保证。

(四)只有为民谋利、赢得人民,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人民需要而成立的,建党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中国共产党又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为了人民,才能赢得人民;只有赢得人民,才能赢得胜利。建党之时,二大之所以确定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现实革命纲领,就在于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着想。这是建党后短短几年推动形成轰轰烈烈工农大革命的根本动因。土地革命时期,在根据地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实现了贫苦农民的最大利益诉求,从而赢得他们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衷心拥护。这是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能够打败数倍甚至十倍之敌的根本原因所在。延安时期,在领导革命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同时,在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厉行民主,执政为民,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过上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得到喜闻乐见的文化享受,形成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力排众议而转战陕北,因为他深知:哪里群众基础好,哪里就最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和检验工作的标准,带领人民不断推动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社会大变革,实现了经济大发展、文明大提高、社会大进步,归根到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大改善,从而使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始终具有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十八大以来,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特别是带领人民彻底根除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群众既获得了更多实际利益和幸福感,又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听从核心领袖的召唤。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幸福,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牢固社会根基。

(五)只有党员带头、英模辈出,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革命斗争还是改革攻坚,无论生产建设还是抗灾抢险,无论文化创作还是科研攻关,无论行政管理还是人才培养等等,在各个年代、各条战线、各种行业,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的带动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总是率先垂范,军事将领总是身先士卒,涌现出的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改革以及重大战争、抗灾斗争中,同样涌现出难以计数的优秀党员和英雄模范。仅进入新世纪20年来,庆祝建党80周年、85周年、90周年、95周年和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由党中央决定授予和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者472名;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表彰奖励的英雄集体或先进集体1044个,模范个人、先进个人2345人;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11393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由中央有关部门联合评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00名、“最美奋斗者”278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者100名。特别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等9位“共和国勋章”,授予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等“国家荣誉”称号者31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建党百年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员、一批批英雄模范的先锋带头作用,激起亿万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从而战胜了包括美帝国主义在内的强大敌人,攻克了层出不穷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英模人物的骨干带动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巨大牵引力量。

(六)只有领导坚强、团结统一,才能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领导坚强,就是党的领导坚强,特别是党中央的领导坚强;团结统一,就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引下,在共同理想和正确路线的基础上,全党同志紧密团结起来,达到思想、政治、组织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性。遵义会议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日臻成熟,并且经过确定民主集中制规定的六届六中全会、贯彻维护中央权威的“增强党性”决定、克服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的整风运动、高举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旗帜的七大以及建立向党中央和中央主席的报告制度,不断加强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党的高度团结统一,凝聚起革命斗争不可战胜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特别是汲取“文革”惨痛教训之后,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决了影响党内团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十八大以来,确立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制定和遵循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极大地加强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全党的团结统一,从而成为打赢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集中统一领导,全党的团结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决定性条件和最重要法宝。

信仰坚定、勇敢斗争,实事求是、路线正确,理论创新、思想指引,为民谋利、赢得人民,党员带头、英模辈出,领导坚强、团结统一,这六个方面的经验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而以党中央的领导坚强和全党的团结统一为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些看似并不新颖的词语,蕴藏着挖掘不尽的历史富矿,浓缩着百年积淀的历史精华,其重要价值必然超越时空、影响未来。

三、建党百年之际传承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历史经验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常常呈现不同样态的紧要关头。建党百年之际,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处在又一个“接近胜利”的时刻。这次“接近胜利”,就是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的启示是:“接近胜利”的阶段,往往是爬陡坡、冲险境、决胜败的阶段。因而,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就更需要传承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历史经验。

(一)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如前所述,领导坚强、团结统一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决定性条件、最重要法宝和最重要经验。而党的领导是否坚强,全党及党和人民能否团结起来,则取决于党中央的领导是否成熟和坚强,核心领袖人物是否睿智和英明。因此,当前传承这个经验,首先就要体现在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当前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是经过底层磨砺、各层历练的核心领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其真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卓越的领导智慧、非凡的理论勇气,已为实践所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由建党百年、执政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所锻造、经受十八大以来各种严峻考验的更加成熟的党中央,既善于治党治国治军、又善于外交工作和外交斗争,既善于实行民主、又善于高度集中,既善于加强党的领导、又善于依法治国和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深得全党信赖和人民拥戴。只要全党同志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和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压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滚滚车轮。

(二)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

如前所述,理论创新、思想指引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根本思想保证。而思想指引,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思想指引。因此,当前传承这个经验,就要体现在更加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我们必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加明确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前进方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其历史根基扎实,理论基础深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而又接地气、合实际,是十八大以来攻克新难关、创造新辉煌的社会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思想的指导而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全党同志带领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论什么样的矛盾、难题都可以破解,什么样的挑战、困难都可以征服,什么样的辉煌、奇迹都可以创造。

(三)更加自觉地根据新时代新阶段的实际情况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如前所述,实事求是、路线正确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坚实政治基础。而基于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的内涵是丰富发展的,贯彻基本路线的大政方针更是要与时俱进。因此,当前传承这个经验,就要体现在更加自觉地根据新时代新阶段的实际情况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其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在给我国发展造成新机遇的同时,还可能带来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般的大挑战。在这种新情况下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在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根”和“魂”,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是攻坚克难甚至关乎国家命运的一个根本大计。只要全党同志带领人民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新发展理念下做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篇大文章,即使遭遇极端性的挑战和困难,也可以从容应对、战而胜之,更能够抓住和创造新机遇,胜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更加自觉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如前所述,为民谋利、赢得人民,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牢固社会根基。而为民谋利是人民拥护的前提条件,广大群众是否听党话、跟党走,关键在于他们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重视和实现。因此,当前传承这个经验,就要体现在更加自觉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我们必须懂得: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要全党同志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带领人民群众不断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接续奋斗、艰苦奋斗,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特别是根据新的条件更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更有效地化解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切实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必然赢得人民群众更加贴心的拥护和更加鼎力的支持,就必然聚集更加坚固和更加强大的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力量。

(五)更加自觉地营造崇尚英雄、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社会风尚

如前所述,党员带头、英模辈出,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巨大牵引力量。而党员带头、英模辈出,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当前传承这个经验,就要更加自觉地营造崇尚英雄、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社会风尚。我们必须明确:英雄模范是国家的脊梁,英模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既然是一个机遇前所未有而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时代,就必然是一个更加需要英雄模范、弘扬英模精神的时代,也必定成为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宣传革命英烈、国家功勋、优秀党员、人民英雄、劳动模范、先进分子的生动事迹,让那些在关键时刻敢上刀山、敢下火海的英雄壮举感化人,让那些在各条战线勤奋工作、争先创优的带头行为鼓舞人,让那些在特殊行业舍己效国、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激励人,让那些在平凡岗位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引导人,使崇尚英模、学习模范、争当先进在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只要全党同志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扬英勇献身、顽强拼搏、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等英模精神,就必然使正气更张扬,文明更提高,力量更增强,使一切事业、一切工作都能在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和奇迹。

(六)更加自觉地坚定党的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如前所述,信仰坚定、勇敢斗争是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勇敢斗争源自于信仰坚定,攻坚克难、创造辉煌的一切动因都在于崇高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因此,当前传承这个经验,就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的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我们必须认知: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磨砺百年、执政70多年、经验十分丰富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是得到14亿人民拥护的任何力量不可战胜的强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70多年探索成熟的社会主义,是传承5000年中华优秀文化、承继500年社会主义思想精华、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是让14亿人民当家作主、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社会主义,是让古老中国焕发青春活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上的任何力量改变不了的社会主义。对于这样一个千锤百炼、无比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这样一个实践成功、走向发达的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理由不自信,而有一万个理由要自信。有了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就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只要全党同志带领人民群众坚定党的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无论自然界引发的困难有多么严重,国际敌对势力的挑战有多么严峻,海峡对岸“台独”势力掀起的恶浪有多么巨大,都将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征服。

1947年党中央转战陕北的艰难时刻,革命事业反而进入“接近胜利”的阶段。用毛泽东的话说,可以讲“胜利到手”了。而这个阶段恰恰又是爬陡坡即战略进攻、登高峰即战略决战的攻坚克难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严格“一切行动听指挥”[2]1241的纪律,矫正贯彻基本路线工作中的偏向。全党同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带领革命战士和革命人民,坚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2]1237的必胜信念,不怕牺牲,英勇善战,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大量涌现,从而爬上了陡坡,登上了高峰,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近胜利”的新阶段,只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营造崇尚英雄、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社会风尚,万众一心,发愤图强,就一定能在大变局中创造新机遇,在大挑战中干出新伟业,爬上新陡坡,登上新高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攻坚克难党中央中国共产党
勇于善于攻坚克难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赓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