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1-11-30 11:05张雅馨冯茵怡梁健钦林忆龙罗伟生奉建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黄酮类黄酮纤维化

张雅馨,冯茵怡,梁健钦,林忆龙,罗伟生,奉建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的种子,别名荔仁、荔核、大荔核。荔枝核是一种常见中药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其性温,味微甘、苦、涩,无毒,归肝、肾经,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1],可用于寒病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2-4]。近年来,诸多研究机构对荔枝核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荔枝核化学成分和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荔枝核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甾体类、挥发类、油脂类、皂苷类、糖类及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多种成分[5]。

1.1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二氢黄酮类(2H-flavanones)、黄酮类(flavones)、异黄酮类(isoflavones)、黄酮醇类(flavonols)、黄烷醇类(flavanols)和花色素类(anthoyanidins)[6]。荔枝核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黄酮醇类、花色素类和黄烷酮类等[7]。黄凯文等[8]从荔枝核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徐多多等[9]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法对荔枝核各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分离出具有降糖活性的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金粉蕨素、槲皮素。屠鹏飞等[10]从荔枝核中分离出芦丁、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等黄酮类成分。

在荔枝核总黄酮含量测定方面,常用的方法有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正丁醇-盐酸铁盐催化比色法[11]。蒋琼凤等[12]以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法连续提取荔枝核中的总黄酮,经测定含量达8.20%。陆志科等[13]对荔枝核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妃子笑、灵山香荔和三月红三个品种荔枝核总黄酮含量在5.78%~6.80%之间。

1.2 甾体类 甾体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天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等。屠鹏飞等[10]采用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可从70%乙醇荔枝核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β-谷甾醇、豆甾醇、(24R)-5α-豆甾烷-3,6-二酮、豆甾醇-β-D-葡萄糖苷半乳糖醇、肌-肌醇等甾体类化合物。

1.3 皂苷类 荔枝核中含有胡萝卜苷、矢车菊素-3-芦丁糖苷、矢车菊素-3-芒丁粉苷、锦葵花素-3-乙酰葡萄糖苷等皂苷类化合物[14]。LU等[15]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不同品种荔枝核中总皂苷含量,结果总皂苷含量在1.30%~1.40%之间。

1.4 油脂类 文献报道,采用GC-MS技术对荔枝核油脂类、挥发油类成分进行检测,已鉴定出多种挥发油成分,包括:α-姜烯、2-苯基乙醇、1-甲基-4-(1-亚甲基-5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苧烯[16];1,3-丁二醇、1,1-二乙氧基丙烷、4-甲基-4-羟基-2-戊酮、苯乙醇、α-羟基苯甲醇、β-绿叶烯、异斯巴醇、金刚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7];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油酸乙酯、二氢苹婆酸乙酯、顺式-7,8-亚甲基十六烷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环丙基脂肪酸(CPFA)乙酯类化合物[10,18-19]。

1.5 氨基酸和蛋白质 黄雪松等[20]测定荔枝核中的游离氨基酸,发现荔枝核中含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王洋等[21]采用离子色谱法从荔枝核提取液中检测出精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经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苏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的纯度大幅增加;通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50 000的陶瓷超滤膜能有效地将荔枝核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开,得蛋白质截留率为98.1%。汤建萍等[22]采用酶-膜法提取纯化荔枝核中氨基酸,结果氨基酸得率为1.16%,与水提法得率(0.4%)和酸提法得率(0.92%)相比,酶解法得率更高。吴国宏等[23]对荔枝核淀粉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测出荔枝核中蛋白质含量为7.38%。

1.6 糖类和其他类 CHEN等[24]研究发现,荔枝核中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荔枝核多糖物质,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种类荔枝核中多糖成分,可得到不同种类荔枝核多糖含量为2.85%~3.34%。此外,荔枝核中还含有钙、磷、锌、钠、钾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25-26],以及棕色素、蒜质、脂肪、萜类[27-30]、鞣质[31]等其他成分。

2 荔枝核治疗肝脏疾病的作用和机制

2.1 抗肝癌 近年来,荔枝核及其相关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熊爱华等[32]研究荔枝核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核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陈泳晖等[33]对荔枝核及其含药血清进行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荔枝核含药血清能抑制HepG2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减少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

2.2 抑制乙肝病毒 潘竟锵等[34]对荔枝核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发现荔枝核水提物(TFL)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V DNA。徐庆等[35]通过建立先天性感染乙肝病毒麻鸭模型,研究荔枝核总黄酮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FL小剂量组[1 g/(kg·d)]不能降低鸭血清中DHBV-DNA滴度,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实验鸭肝细胞中出现的点灶坏死、纤维化和间质炎细胞浸润现象;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FL大剂量组[2 g/(kg·d)]既能降低鸭血清中DHBV-DNA滴度,又能明显减轻实验鸭肝细胞变性,故认为大剂量TFL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徐庆等[36]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HepG 2.2.15细胞系中,荔枝核提取物可抑制HBsAg与HBeAg表达,使HBV DNA转阴,说明荔枝核提取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2.3 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指在多种外部或内部致病因子下所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现象。肝纤维化不仅会破坏肝组织结构、影响肝细胞血液供应,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有可能会造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肝星状细胞(HSC)受各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可发生表型转变,近年来国内外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主要以诱导HSC凋亡,减少胶原分泌,促进胶原降解为主,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标[3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启动邻近静息态HSC激活和转化的初始信号之一,可促使HSC激活并分泌胶原纤维,通过Smad信号通路激活活化的HSC增殖[38]。肝纤维化程度还与肝脏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中传导分子TGF-β、Smad3、Smad7有关。覃浩等[39]研究表明,荔枝核总黄酮能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水平,促使HSC凋亡,改善肝纤维化程度。荔枝核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包括:①通过减少肝脏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上调PPARγ、c-Ski蛋白表达来完成[40];②通过抑制TGF-β1、Smad3 mRNA的表达,上调Smad7 mRNA表达,改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程度[41];③抑制TLR4通路,降低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有关[42-43]。

2.4 抗肝损伤 韦朋海[44]通过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评价荔枝核总皂苷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荔枝核总皂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伤。肖柳英等[45]研究荔枝核颗粒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荔枝核提取物制成的颗粒可降低CCl4和TAA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ST水平,说明荔枝核颗粒能增强肝解毒能力,恢复肝功能。

3 小结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国之一,荔枝核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荔枝核中含有黄酮类、皂苷类、甾体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保肝、护肝、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荔枝核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对荔枝核单体药效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还较少[46]。今后应进一步对荔枝核单体成分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单体成分的作用及机制,确定不同的有效部位群,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还可以通过合理配伍研发出不同的荔枝核中药制剂,为临床治疗和康复保健提供新方法和新药物。

猜你喜欢
黄酮类黄酮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超声辅助提取藜麦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
银杏叶片中5种银杏双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响应面优化百香果果皮黄酮提取工艺
枇杷糖中总黄酮检测前处理条件的研究
大豆黄酮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探寻
一种黄酮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用于肼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