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近况

2021-11-30 11:05谢汉兴莫灿婷唐红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火针西药痛风

谢汉兴,莫灿婷,唐 霁,唐红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1],其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习惯、体质因素密切相关,风、寒、湿、痰浊、瘀毒停于体内,流注四肢关节,经脉失养,是其基本病机[2],临床表现为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刀割或噬样疼痛,难以忍受,伴随局部红、肿、发热反复发作以及功能受限[3]。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近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内治疗法

1.1 自拟方或经方治疗 汪金华等[4]认为痛风反复发作,日久导致肝肾亏虚,应治以滋补肾阴、利湿祛毒之法,采用滋阴健肾方(熟地黄,山茱萸,牛膝,菟丝子,女贞子等)治疗48例痛风患者,对照组48例服用秋水仙碱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发现该方能够显著降低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傅科上等[5]报道运用清利活血解毒汤(土茯苓,威灵仙,车前子,萆薢,忍冬藤,秦皮,泽泻等)治疗痛风,方中车前子为引经药,萆薢、威灵仙通经络、祛湿热、通气血,发挥抗炎镇痛的效果,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患者血清SUA、CRP水平明显下降。李丹等[6]认为湿热瘀毒阻于经络,系痛风发病之标,其本在于脾虚盛痰湿,临床用自拟痛风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苍术,生薏苡仁等)治疗痛风35例,对照组35例口服秋水仙碱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4.3%,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沈维增等[7]认为,在治疗痛风时,应辨证准确,勿盲目清热利湿,其治疗该病在桂芍知母汤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患者70例,对照组35例采用秋水仙碱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8.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降低血中ESR等炎症指标水平。

1.2 中成药治疗 临床应用中成药治疗治疗痛风简便且疗效显著,易被患者接受。白小林等[8]认为,疾病病位在脾肾,湿热痰浊毒邪流注关节为痛风,采用清热利湿、健脾补肾的治法,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痛风56例,对照组56例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3.2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该方能够明显降尿酸,减少发作频次,改善长海痛尺评分,减轻患者痛苦。吴伊莹等[9]认为浊毒攻于手足,则掀热赤痛,故根据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原则,用四妙痛风颗粒治疗慢性痛风患者40例,总有效率达90.00%,同时发现该方可降低血清中IL-1β和NALP3等炎性因子水平。陈娜等[10]报道运用茵莲痛风颗粒(茵陈蒿、连钱草、伸筋草)治疗痛风49例,对照组45例口服苯溴马隆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茵莲痛风颗粒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在安全性方面,可以降低SCr水平,起到保护肾脏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尚新伟等[11]将8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予痛风定胶囊口服,治疗组予六高康颗粒(组成:土茯苓,百合,葛根,金钱草,玉米须,益母草等),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沉、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下降程度、复发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 中医外治疗法

2.1 刺血疗法《灵枢·九针十二原》道:“宛陈则除之”,痛风为痰浊湿热毒邪郁于关节,刺血疗法通过针刺引“恶血”外出,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缓解疼痛的目的。邱明亮等[12]将186例痛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穴选太冲、行间、内庭、陷谷穴周围红肿处)疗法,并加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主穴选取足三里、阴陵泉等穴),并取阿是穴进行围刺,采用泻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6%,对照组为5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朱艳等[13]应用刺血加艾灸治疗痛风20例,主穴选取疼痛关节最痛点,用一次性针头刺入穴位,然后用湿棉球擦拭放血处,待血液自行凝固时,并加用艾灸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赖春等[14]应用刺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痛风40例,对照组4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翌等[15]用刺络放血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痛风30例,主穴选取阿是穴、膝阳关、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周围取脉络瘀阻处,用三棱针进行放血,并加用火罐;温针灸主穴选取内、外膝眼,阳陵泉等穴。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刺络放血疗法。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针刺疗法 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安全、效果显著等优点。黎思财等[16]用针刺结合中药外洗疗法治疗痛风,主穴选取三阴交、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配穴随证加减,并口服中药治疗,每日1次,经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93.33%。曲晓华等[17]将8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甲组口服嘌呤片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主穴选取足三里穴、曲池穴和阴陵泉穴,针刺次数动态调整,经治疗30 d,乙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甲组的72.50%(P<0.05)。何建平[18]将8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4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进行针刺(内庭穴、阿是穴、阴陵泉、内庭、足三里、支沟、三阴交穴等)治疗,临证加减配穴,1天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殷红才[19]将102例痛风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针灸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进行针灸治疗,选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和曲池穴为主穴,治疗30 d,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4.12%,优于西药组的78.4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均P<0.05)。

2.3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具有驱除寒邪、攻邪外出的功效,是传统针刺和灸法结合疗法,通过以热引热,达到祛瘀通络的功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谢丽琴等[20]用火针法治疗急性痛风患者60例,治疗组取阿是穴及病变四周,操作方法:将火针烧至红白后,快速、稳定、准确地刺入相应穴位0.2~0.3 cm,每天1次,共治疗7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口服西药组)的总有效率(86.7%)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火针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李银花等[21]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火针组、腹针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火针组主穴取阿是穴(关节红肿处)、大椎、足三里、阴陵泉、委中等穴,腹针组主穴为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大横(患侧)、水分穴,并配穴随证加减,均1次/天,持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9%,疗效优于火针组(92.2%)及腹针组(91.1%)(P<0.05),且尿酸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石丽香等[22]用火针(阿是穴为主穴,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内庭为配穴)联合苗药药酒涂擦治疗急性痛风102例,火针治疗后1 h予苗药药酒涂抹,治疗7 d后,总有效率为90.2%,且IL-6、IL-18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P<0.05)。

3 内外治结合疗法

中医内外结合疗法从整体出发,使用外治法可缓解局部症状,内服可改善机体患病状态,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肖伟等[23]用新癀片外敷联合口服西药治疗痛风患者82例,将新癀片研成粉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其药物组成为三七、牛黄、肖梵天花等,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5%。刘宜峰等[24]将观察组以口服美洛昔康薏苡仁汤加减治疗,并外敷药粉(成分:薏苡仁汤加减方),用水和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2次/天;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并外涂双氯芬酸钠凝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且血清中COX-2、PGE2、TXB2水平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李秀娟等[25]用刺络放血结合二妙散口服疗法治疗痛风,认为痛风的发生是相应脏腑湿热导致,故不能仅进行局部普通刺络拔罐,应选取相应部位经脉的郄穴,例如足厥阴经选中都、足少阴选水泉、足太阳选金门等。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赵刚健等[26]报道治疗组30例予口服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邱振南等[27]应用蠲痹历节清方(苍术、土茯苓、黄芩、防己、茵陈蒿、当归等)内服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痛风31例,主穴选取委中、阿是穴、脾俞、阳陵泉等穴,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15 min,1天1次,经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0.33%。

4 中西医结合疗法

近年来中西药结合治疗痛风较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减少,且复发几率明显下降。李建国[2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8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忍冬藤颗粒配合别嘌醇片口服疗法,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口服别嘌醇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5.6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谢兴文等[29]用忍冬藤痛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痛风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孙益等[30]将痛风7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观察组予循经论治的理论配伍相应的引经药口服汤药治疗,对照组予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关节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活动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姚琦等[31]将12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四妙散结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1.6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结束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闵存云等[32]用土精方治疗痛风150例,对照组68例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土精方(土茯苓、黄精、车前子、珍珠草)并随证加减;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85例总有效率为85.29%,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肌酐、血尿酸、尿尿酸等指标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5 讨 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痛风有独特优势,对缓解疾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对人体机体修复及免疫力的提高亦有帮助,但在以下方面仍需努力:如形成更加规范合理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加强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使科研设计合理化,提高疗效的安全性;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形成大样本及横向比较的实验数据;加大对治疗痛风长期疗效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为患者提高后期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火针西药痛风
中药、西药一起吃,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关节僵硬、红肿、疼痛,不一定就是痛风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