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 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研究

2021-11-30 12:17安思杰
智慧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质胰岛素血糖

安思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1 西医关于2型糖尿病前期研究

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因为血糖调节受损,导致血糖不能控制在一个正常范围内,但尚未达至糖尿病诊断标准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1999年WHO 标准规定空腹血糖受损(IFG):6.1 ≤空腹血糖<7.0 且糖负荷(OGTT)后2h 血糖小于7.8。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7 且7.8 ≤糖负荷(OGTT)后2h 血糖<11.1。病人初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情况,但体重在逐渐减轻。糖尿病发展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胰岛素抵抗但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在这里第一阶段的原因可能由于先天遗传原因或后天获得原因所导致的,在这一时期胰岛β 细胞增加自身的分泌来要克服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抵抗,此时血糖稳态还得以保持。第二阶段:其中包含空腹血糖与糖耐量两项受损,其临床表现胰岛素抵抗和餐后血糖有所增加,在空腹状态(即为基础状态下)维持血糖水平只需少量的胰岛素,当进餐后胰岛素的分泌与胰岛素抵抗不相匹配或β 细胞分泌模式发生改变,使得胰岛素对餐后血糖无法有效的控制以致餐后血糖水平上升。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病人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已经不能将机体的血糖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在这个情况下的病人并没有达到该疾病的确诊标准。该疾病前期是这一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在这个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变成糖尿病[1]。研究结果证实有70%的IFG 和IGT 病人最终会变成糖尿病,但这一过程是可以阻止其发展下去的,所以,在糖尿病前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病情发展成为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的手段包含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健康教育、合理用药等[2]。

2 中医关于2型糖尿病前期的研究

中医学领域将糖尿病当作“消渴病”“消瘅”“膈消”等范围,将该病划分成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主要在临床中表现为口渴多饮,在中消体现在消谷善饥,下消多为多尿。中医关于对于该疾病的记录第一次出现在《素问·奇病论》一书中。之后在中医领域中逐渐对该疾病的病因有一定的解读,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观察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导致这一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灵枢·五变》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阴虚体质人群易患病。《素问·奇病论》说对该疾病有这样的叙述,喜欢甜食的人群,会将食物中的糖分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人体内,进而导致了肥胖,肥胖让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以导致了气上溢,转为消渴的出现。进一步说明长时间的饮食没有规律,就会导致脾胃功能受到损伤,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等一些病理变化,最终出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主要关注了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失调的表现,比如说肝气郁结等原因导致郁久化火,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出现了消渴的症状。《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导致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这就说明了劳欲过度,性生活过于频繁,导致肾精亏虚的情况出现,从而致虚火内结,肾虚肺燥胃热在临床有所表现,最终产生了消渴的临床症状。消渴临床中出现病理改变的脏器包括肺、胃、肾,这三个脏器彼此影响。在该疾病的中医辨证诊治过程中,通常都以阴虚燥热方面进行考虑的,将阴虚作该疾病的根本变化,燥热作为表象,二者互相影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现代化,其病机也在不断演化。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协作组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糖尿病整个病变过程中,除了反映其病机特点的阴虚、燥热、气虚、阳虚四种证候外,还客观存在着血瘀、气滞、痰湿、湿热、热毒等兼挟证候,尤其是血瘀,不仅广泛存在于糖尿病患者之中,而且是该疾病微血管病理改变的基础所在。病变脏腑不仅在肺、胃、肾,还涉及心肝脾乃至整个五脏六腑,说明传统的三消辨证及阴阳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局限性[3]。

3 中医关于体质的研究

体质这一概念最初在《内经》中提及,并且《黄帝内经·灵枢》一书对体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前者对不同人群的体质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不同体质的特征、差异性和相关养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概括形成了最初的较全面的中医体质理论。目前在临床研究上,中医按体质主要将2 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质、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等九种,据统计,其中分布频率最高的为阴虚质,最低的为特禀质。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疾病的发生程度以及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这对临床采取的治疗思路和具体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显示,其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了体质的相关知识,同时将体质与中医的脏腑学说进行结合,分别从盛、衰、虚、实等角度来归纳疾病的发展规律,并构建了体质的完整理论体系,使体质的含义在临床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随后至明清时期,中医体质相关方面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进展,将体质和温病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张不同人群体质存在差异会导致其外感温热病的种类不同,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最终将这一理论应用在了临床治疗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医学主张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体质是在逐渐发生变化的,并且会经历“稚阴稚阳”、“阴阳充盛”以及“五脏衰弱”等多个时期,提示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体质,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体质会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次,由于个体间先天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其随后的生长发育阶段,体质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男性和女性随着生长发育,会呈现出不同的体质特征。再如某些先天生理缺陷也会影响体质的发展进程。王琦[4]认为体质表示的是个体机体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先天以及后天因素影响,在形态变化、心理与生理等方面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中医当中所说的体质不同即我们所说的特质不同,这和遗传背景以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2 型糖尿病和中医体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该疾病在各个时期的中医学领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中医体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09 年4 月9 日发布一则标准,这一标准作为国内第一部规范中医体质研究相关文献,目的是为了可以辨别体质和与防止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为养生保健、健康监管提供一定的建议,按照这一标准的体质划分将更加的科学化与规范化[5]。

4 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前期的关系

糖尿病前期是表示机体血糖增加但是并没有达到所规定的该疾病诊断标准的阶段,其临床表现为IFG 或IGT。该疾病前期的血糖水平已经出现了代谢异常的情况,导致器官出现了病理损伤,尤其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病理损伤。目前中医体质学已经得到了重视,中医体质比较重视整体机能调节作用,让机体之间的区别可以更加清楚的分辨。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6]。再如随着病程的发展,体质偏颇也有所改变,如2 型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微血管病变时血瘀证型比重偏多。由文献可知,在中医体质判定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调节手段对2型糖尿病前期的防控及2型糖尿病、合并他病的患者进行中医指导,包括起居调摄、精神调摄、运动锻炼、膳食指导、药物调理、药浴、按摩、针灸,对于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增加病人的自我监管能力以及与医护人员的交流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7-8]。

5 展望

通过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体质干预来实行“因体质而异”的中医调控方法,看是否能降低糖尿病前期转化为糖尿病的概率,达到治未病的诊疗理念。对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不仅具有中医学传统特色和优点,还具有现代医学要求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这更容易被现代医学理念所认同,更有助于我国传统中医学的推广和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9-10]。

猜你喜欢
体质胰岛素血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