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背景下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21-11-30 15:06张景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块茎品类马铃薯

张景艳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都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诸城 262200)

马铃薯又称为洋芋、洋芋头、山洋芋,在我国常被称为土豆,属于茄科,主要可食用部分是马铃薯块茎,被人们评为全球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迪斯山区,其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随后种子被人们带往并栽培于世界各地。而中国便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之一,也是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马铃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内部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糖分,营养结构均衡,可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同时对于种植条件要求不高,常年稳定高产,带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阶段我国部分农业工作者在运用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仍然有诸多的不足,如选地选种不合理、种植时间密度不正确、环境因素控制不到位等。农业工作人员要认真面对和处理马铃薯栽培的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应用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探索提高马铃薯产品和成品质量的有效路径。

1 马铃薯种植选地和整地

1.1 选地

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对于种植土地的环境条件要求是不同的。想要获取到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成品就必须要选择适宜马铃薯生产的土壤。农业工作人员要事先对马铃薯的预种区域土壤进行全面勘察,掌握目标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壤颗粒缝隙大小、土壤营养成分构成、土壤酸碱度等各项指标,严格按照马铃薯种植物对于土壤的要求进行选地。马铃薯喜酸,适应在微酸性土壤中种植生长。如果马铃薯被种植在碱性土壤中或者在施肥过程中选择增加土壤碱性的化肥,其碱性环境将为病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很容易引发马铃薯疮痂病产生。与此同时,马铃薯种植还应选取较为松散、通气性较好的土壤。块茎大是优质马铃薯的特点之一,当马铃薯在土壤中成长时,其块茎会随着内部养分的囤积不断膨大,如果土壤过于密实,会在马铃薯的块茎表面形成较大的压力,限制马铃薯的膨大空间,从而严重影响马铃薯成品块茎大小。土壤松散肥沃还有另一项优势,那便是方便排灌。肥料和水分都需要透过土层缝隙渗入土壤内部,最后浸透马铃薯作物,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可以加快肥料和水分的渗入速度,使得马铃薯根部充分接触、吸收肥料养分和水分,从而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养分充沛。此外,马铃薯选地面积也是具有一定考究的,马铃薯是有名的高产粮食作物,需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种植,再加上部分地区在马铃薯种植期间需要覆盖地膜,其土壤选择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和计划种植规模选择合适面积的马铃薯种植土壤。当今时代,智慧农业的兴起使得农业工作人员的马铃薯种植选地环节变得更加直观。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做到对目标土地的肥力、水分情况、有机物质类别等进行精准检测,筛选出符合马铃薯种植要求的土地。

1.2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指在同一片土地上,以轮换的形式每年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以保证蔬菜高产稳产。轮作倒茬对于农作物栽培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有利于吸收土壤营养成分。不同农产品对于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农产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选择性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导致土壤内部的某些营养成分缺失。土壤内部的这些营养成分只能满足一年期限的农产品栽培所需。一旦不遵循轮作规律,连续在相邻年份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科属的农作物,那么第二年的农作物将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土壤营养成分,从而出现低产问题。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农业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二年选择所需营养成分与上一年农作物不完全重合的农作物种类,使得土壤能够休养生息,经过时间积累重新恢复原先的营养水平。其二,防止虫病害的连续危害。不同种类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种类是不同的。如马铃薯的疮痂病,番茄的早疫病。在第一年种植后,土壤中的该类农产物的病原菌和虫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在连作的情况下,即使第一年农作物没有遭受病害和虫害,第二年农作物的病害虫害发生概率也会得到很大增长,甚至出现连续病害虫害问题,给农业工作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工作人员在栽培马铃薯时要遵循轮作倒茬的原则,使用玉米、谷子这类谷类农作物品种进行轮作,切忌在两个种植周期内连续种植茄科作物或其他块根块茎类作品,从而保证马铃薯能够在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分,维持高产稳产水平。此外在进行土地种植规划时,农业工作人员也不宜在马铃薯培育土地的相邻位置种植黄花作物,黄花作物会吸引蚜虫,而马铃薯容易受到蚜虫侵害,会间接影响马铃薯的生产。

1.3 整地

整地是指在进行农作物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浅耕灭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等一系列土地耕作措施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内部环境的措施,同时还可以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热量、空气等各项环境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农产品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条件。在选取完马铃薯种植目标土块后,农业工作人员需要对该土地进行精细整地,有助于马铃薯根系下扎以及块茎的形成。遵循轮作倒茬的种植原则,农业工作人员在收割完前茬农作物后要开展秋季耕翻作业,耕翻深度保持在三十厘米以上,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等各类杂物,加速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促进土壤中营养成分的积累。在秋后时期,农业工作人员要实施浅耕灭茬工作,对地块进行推平处理,使得土壤表面尽量保持平整。待到冬后,农业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借助镇压器的重力作用对土壤表层进行数次压实操作。等到了春季土地解冻后,农业工作人员需进行耙地、耢地等浅耕处理,疏松表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肥力,提高土壤温度,最终完成整地处理。

2 马铃薯良种选择

2.1 品种选择

马铃薯种子品类的选择是决定马铃薯能否优质高产的关键。不同品类的马铃薯种子最后产出的马铃薯成品的质量都是不同的。现有的马铃薯种子都是农业研究人员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培育、筛选、淘汰,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获得的优秀品类。这些种子大多被推广到整个种子市场,以满足农业工作者的种植要求。但是许多农业工作者对马铃薯种类品类缺乏足够的重视,奉行经验和传统,喜欢种植以往成功的马铃薯品类,殊不知马铃薯种类的品类早已经更新换代。这些老品类的马铃薯种子如果不定期进行更换,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退化,导致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与以往有较大的出入。因此农业工作人员要多加关注种子市场的马铃薯种子流通品类变化,认真筛选符合适宜的当下土壤种植,且具有极强的抗逆性,高产量、高品质的马铃薯种子品类,从而在源头上提高马铃薯的栽培产量和质量。在智慧农业模式中,市面上的各类型马铃薯品种数据信息都存储在农业信息数据库中,农业工作人员可以在农业数据库中了解当下市场马铃薯各品类的特征,设置对应的条件,从而筛选满足自身需求的马铃薯品类。

2.2 催芽

催芽是指能引起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提前发芽、生长的措施。其操作原理是使得农产品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将自身内部的养分迅速分解用以供给农产品幼胚生长。催芽有助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以及抗病能力,促进马铃薯早熟。具体操作为:首先农业工作人员将病薯、烂薯、畸形薯等不具备优质特征的马铃薯种子块茎淘汰,用厚度为三到四层的沙土分层隔离剩下的块茎,控制内部环境温度保持20摄氏度左右,并定期进行润湿处理,经过大致10天功夫,第一批块茎就会出现萌芽现象。完成萌芽步骤后,农业工作人员可以将已经萌芽马铃薯块茎浸入合适浓度的赤霉素液或高锰酸钾溶液中,等待20分钟后就能达到催芽的效果。

2.3 切块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防病能力和成品品质,农业工作人员需要挑选出品质优异的块茎进行切块处理。在进行切块操作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切块的场地和切块的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其中切刀是马铃薯病害原菌传播的主要媒介,许多马铃薯的病害原菌会附着在种薯上越冬,当切刀切入到附有病原菌的块茎时,其上面的病原菌会由块茎转移到切刀表面,如果不进行二次消毒,病原菌会通过切刀感染每个切块。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会事先准备酒精、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将三把切刀浸泡在消毒液中轮番使用,杜绝切刀传播病原菌的可能性。在切块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打破顶端优势,从顶芽中心点纵向切入块茎,将其切成两半再进行分切,最终切成重量不小于30克,大小适中、具有芽眼的芽块。

2.4 拌种

拌种的目的是防止地下病虫害。农业工作人员可以将草木灰撒在已经切好的块茎上,上下来回翻腾,使草木灰均匀附着在块茎表面,既能有效隔绝虫病害的侵扰,又能起到种肥的作用。

3 马铃薯播种

3.1 播种时间

马铃薯栽培并没有一个准确播种时间点。如果播种过早,环境温度达不到马铃薯生长条件,还容易受到冻害;播种时间过晚,高温和长日光又会影响苗株生长。原则上马铃薯的适宜生产温度是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因此农业工作人员会根据当地地区的气候状况来决定是否播种。

3.2 种植方式

马铃薯种植方式是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决定的。在土壤湿润,且周遭有灌溉水源的地区,种植人员通常采用起垄种植的方式。而干旱环境下,种植人员会选用平作的方式。无论是起垄种植还是平作都必须保证土壤的湿润,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水分充足,才能使块茎长成整齐、强壮的苗株。

3.3 种植密度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与马铃薯的产量关系曲线为“上U”型,过稀和过密的种植方式都无法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马铃薯的品类、土壤肥力状况、栽培方式等信息,计算出最佳的种植密度,在保证每一个马铃薯植株都能吸收到足够养分的基础上,提高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从而达到扩大马铃薯产量的目的。

4 马铃薯种植的田间管理

4.1 控制水分

马铃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水分量是不同的。在苗期,马铃薯所需水分量较少,工作人员不宜进行灌溉。出苗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干燥程度进行适当灌溉,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到了块茎膨大期,此时是马铃薯生长所需水分最多的时期,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土壤状况,适当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水分充足。进入成熟期后,工作人员要回归正常灌溉流程,并做好排水工作,提高土壤透气度,避免烂薯问题发生。在智慧农业生产工作中,传统的人工水分控制工作已经可以由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替代。检测装置会实时更新土壤水分含量信息,结合预先设置的马铃薯生长所需水分要求,控制灌溉装置开启或关闭状态,提高了水分把控的精准度。

4.2 合理施肥

块茎类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为氮、磷、钾三种元素。工作人员要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调配合理比例的肥料,坚持“头肥重施、中肥足施、尾肥控施”原则,适当进行追肥,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养分充足,但要避免马铃薯根部与肥料接触,防止伤苗。

4.3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和马铃薯种植前的整地环节目的相同,都是松散土壤,清除土壤杂物,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马铃薯吸收养分的速率,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从而促进马铃薯生长。与整地不同的是,中耕培土是在马铃薯生长阶段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在马铃薯的苗期、现蕾前、现蕾时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一次培土,使得土壤条件达到马铃薯的适宜生长要求。

4.4 病虫害防治

与其他农作物一样,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遭受各类病虫害,农业工作人员需要时刻注意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病虫害损害马铃薯生长。以炭疽病为例,炭疽病原体侵害马铃薯时会在马铃薯植株的叶片上形成赤褐色近圆形死斑点,随着病害加重,这些斑点会不断扩大,逐渐将叶片染成灰褐色,破坏马铃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在病害发生前,工作人员可以在播种前用甲基托布津可湿药液浸泡种子,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工作人员可以向田间喷洒一定浓度的敌菌灵可湿粉剂用以消除病原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马铃薯的经济价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农业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马铃薯的市场价值,精准把握马铃薯种植特点,不断了解和学习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知识和技术,结合种植地区特点选择优质的马铃薯种子品类,从马铃薯种植选地、整地、种植方法、种植密度、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出发,不断优化马铃薯的栽培细节,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成品,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于马铃薯的需求。

猜你喜欢
块茎品类马铃薯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定边马铃薯
2016年1~6月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