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措施

2021-11-30 15:06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产农业信息化

刘 红

(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山东 潍坊 262118)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人为调控,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一系列方式使得农业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活动效益已经难以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亟需改革创新。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便是解决传统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重要手段。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智慧农业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化、高效化、稳定化,引入各项信息化技术切实提高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然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如信息化建设人才稀缺、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农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研发速度较为缓慢等。相关部门要正视这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和考究其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1.1 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市场的不断开拓,农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市场信息量日渐增长,想要在农业生产上获得较高的利益就必须掌握充足的农业经济市场信息。农业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当下的农业经济市场形势,根据信息分析成果做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种植规模、种植范围等农业生产数据,从而使得自身的农业生产产品符合农业经济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多的销售渠道,达到更高的销售利润。而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处理设备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当前的农业经济市场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精准分析出市场信息成果,从而为农业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强大的农业经济市场信息支持。

1.2 农业领域科研教育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依赖于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以及农业相关科技的研发进步。因此,将培养兼备农业领域和信息领域知识技能的人才以及加大农业领域科技的研究投入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领域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往往带来的是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增长,如用农业生产机械替代传统的农业手工劳动可以极大减少当下农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必会使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知识技能结构发生改变,从某种形式而言提高了农业的门槛。在未来,传统的以经验或是感觉为生产原则的农业工作者可能会面临淘汰,农业从业者需要同时具备信息技术以及农业领域相关知识技能、才能,高效高质量地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1.3 农业生产相关要素管理

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农业生产相关要素管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调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的各类资源,协调各农业生产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土地集约化、种植规模化、农业作业科技化,降低其他外部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的干扰,不断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单位面积产能,从而生产和加工出高质量的农副产品。以智慧农业为例,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其中现代科技技术就包涵互联网信息相关技术。可以说,智慧农业是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集大成之作,应用物联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农业领域智慧知识,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可视化远程智能管理。智慧农业的生产模式可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便是将各农村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形态转变为智慧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后来居上,消除农村贫困,完成赶超战略目标。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颁布一系列政策和激励制度进行扶持,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稳步向好。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却并没有增加,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导致大量农用土地荒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发展差距过大。自我国推行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城市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朝着城市集中,这使得城市很快完成了经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出现大量的工作岗位,且多数岗位的薪资较为可观,进一步吸引了非城市地区的人才和其他资源进入城市,从而形成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两极化的僵局。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农业经济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突破口,改变农业经济结构,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吸引城市高端农业和信息人才入驻农村,提升农村整体知识水平,循序渐进,从文化和物质两方面入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 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相应的调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需要承担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我国人口众多,所需粮食的数量也极为庞大。虽然我国划有十八亿亩红线作为农业用地,但这十八亿亩地主要被用于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许多农副产品如大豆、玉米等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但大量引入国外农业经济作物会对本土的农业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经济发展,通过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预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和矛盾,从而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农业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3.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稀缺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稀缺是目前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当下,通晓信息技术的人才十分抢手。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地区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较差,薪资报酬更是都难以与城市中的其他行业相媲美,这导致多数的信息技术人才都会被城市吸纳。与此同时,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领域知识技能,这类双专业人才更是少之甚少。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在农业相关专业中设置信息课程,但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先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人才引入,缓解人才稀缺的问题。

3.2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无论是信息化的硬件设备采购,还是农业经济信息管理所需的软件开发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数的农业工作人员无法承担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费用。因此,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往往需要政府的资金扶持,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村地区的政府都有充足的资金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政府的财政资金量通常与当地的农村经济挂钩,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太良好,这就造成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匮乏,难以分拨出足够的专项资金用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3.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推广较慢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相较于部分发达西方国家仍然较低,这与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有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农业生产的门槛,难以被农村地区的传统农户快速应用。部分传统农户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时存在抵触情绪,更愿意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去进行农业生产,对信息技术缺乏足够的信任,这就造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难以在这些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与此同时,部分农业地区的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及时向当地农户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使得当地农户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了解,自身的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难以形成农业信息化意识,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缓慢。

3.4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不均衡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受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自身又处于平原地区,早早开始进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革,甚至完成了基础的智慧农业经济形态转型,后来居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而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和地理条件不足,当地居民文化水平较低,仍然沿用传统的耕种模式,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方面有所不足,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户收入较少,最终造成农业荒废。

4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4.1 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团队建设

人才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资源。要想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专业的人才团队。我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尤其是具有信息技术和农业领域知识的双专业人才。为了解决这类人才匮乏的问题,各高校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农业相关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使得学生接受信息技术和农业领域知识技能的双重教育,为国家输送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开展内部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扎实其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能力达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此外,地方政府需要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岗位的薪资报酬,从而吸引社会人才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

4.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由政府领头,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投入的公益性工作,其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了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相关部门可以与城市资本进行合作,鼓励城市资本进行投资,或为参与投资的运营商提供政策和福利扶持,吸引外部资金注入信息化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可以与大型的互联网信息企业进行合作,以较低的成本向合作企业采购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以合作企业为基准点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站点,将商务活动与农民服务紧密结合。

4.3 做好农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研发工作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依赖于高端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模式的进步。相关部门要加大农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融合,从农业生产和农户的需求出发进行技术创新,弥补传统农业生产上的不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切实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4.4 构建农业经济信息整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信息的利用率,相关部门可以收集整理各类农业信息,将其存在相应的信息数据库中,并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经济信息的高效传播分享。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向当地农户提供信息服务,从而使得农业工作人员能切实体会到信息化的便利,认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全面研究和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制约因素,落实好国家经济扶持政策,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普及工作,加大各类农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培养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同时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整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精确信息指导,全力发展智慧农业,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生产农业信息化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