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传承工匠精神探究

2021-11-30 15:55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工匠价值观精神

余 燕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职能部门党委, 云南 昆明 650033)

面对国际国内产业变革新趋势和新环境,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把“中国制造2025”作为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全面提升制造业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从2016年起连续4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并多次强调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代代相传,形成了包含工匠精神在内的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时代青年群体价值观培育是社会铸魂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

1 青年相关概念

1.1 关于青年观

青年的概念定义在不同社会有所不同,其外延亦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会产生变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青年,认为青年在推动社会变革中会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提出:青年群体由不同身份的群体构成,包括大学生、工人、农民等,并用阶级分析方法将不同职业的青年二元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视阈下,为青年群体的教育、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列宁的青年观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思想,并专门系统地论述青年问题,认为培育青年要从加强组织建设和青年教育入手,要理论联系实践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中国共产党几代总书记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青年工作实践和时代特点,形成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青年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都对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对青年工作进行重要论述和指示,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思想体系逐步完善、内容不断丰富。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从青年地位、青年理想信念、历史作用与时代使命、青年教育和成长成才等方面对新时代作出了理论回应,指明我国当代青年工作目标和方向,精辟揭示青年工作规律的科学认识。

1.2 关于青年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进而体现出人、事、物所存在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它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而得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要向度,提出价值作为人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人类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根源。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对当前复杂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青年价值观培育、如何培育和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给出了鲜明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青年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2 工匠精神研究概况

2.1 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对工匠定义、工匠分层次的标准、质量担保责任机制、“匠籍”管理制度和“德技兼求”工匠精神内涵都有文献记载。先秦百科全书《考工记》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工在籍谓之匠”。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有“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内容涵盖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记录。

日本的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萌芽于手工艺人,古代有虔诚的神佛信仰、特殊的社会身份、严格的技术等级制度和比较优厚的待遇。日本古代工匠精神内涵是“神赐之业,以业奉神”,受日本神道教人性相通、神业观念等宗教因素影响,把生产劳动视为修行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宗教仪式,称其为职人文化,认为“职人们不仅是技术员,还拥有镇魂的能力”。德国的工匠精神兴起与宗教神学密切相关,手工业群体是其工匠精神形成和延续的阶级基础。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马丁·路德提出的天职概念促使传统手工业阶级诞生,成立以从业人员身份为等级制度的手工行业联盟,制定相应的准则和职业规划,重视技艺精细有序,形成德国传统学徒制的雏形。美国的工匠精神在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的著作《匠人》一书中追溯历史至现代社会,从理论实践、技艺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包括光明时代巴黎印刷社到工业时代伦敦工厂,古罗马制砖工人、音乐家、作家、文艺复兴时期金匠等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工匠精神。其提出论述:“匠人始终能以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成熟技艺获得尊严”“匠艺本身是一种持久和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一种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我们每个人只要拥有一种纯粹,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就都是匠人”。

2.2 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世界文明进步和文化审美中,人类追求产品精益求精、服务极致完美的理想愿景,与工匠精神的基本涵义和主要表现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工匠精神表现为德艺双修、心传身教、强力而行。中国文化视阈下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等方面,更多追求真善美,是一种精神上的理想状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开始团结带领人民奋斗一百年,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6个字。工匠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加凸显其价值。

日本近世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町人伦理体系,以家业传承为核心,把诚实正直、精勤忍耐、信誉至上、俭约自律、知足安分视为要义,工匠精神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工匠群体,逐步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秋山木工”创始人秋山利辉所著《匠人精神》认为:好匠人必须有一流的心性(人品),有好心性才有一流技能(技术);并结合日本传统旧制,构建秋山学院八年育人学徒制度,即一年见习,四年学徒,三年工匠。西方文化视阈下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非利唯艺的纯粹精神、至善至美的目的追求和对神负责的敬业精神等方面,工作要对神负责的理念,更具有一种理想的追求。德国籍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倡导进行身体力行的工作和理性消费,认为“任何世俗工作都是为上帝服务,人们坚信,上帝安排的工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鼓励世人用虔诚的心将世俗工作视为神圣并做好之,重视合作并不计较工作形式与分工,安心本职工作并以职业精神回报之”。美国当代作家亚克力·福奇所著《工匠精神》提出:“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被称为工匠。工匠精神并不仅指手艺人,还包括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

3 新时代青年传承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

3.1 降低不良思想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即人们的意识,会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马克思认为,青年对价值观的选择通过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尊严相结合,但是曾被资本逻辑全面控制的社会和异化人的价值颠覆过,颠覆的价值观造成社会青年思想混乱。在当前虚拟网络环境及时性、开放性和隐蔽性兼有的情况下,有人用文字讨论、演唱歌曲、绘制图画、游戏接龙等方式,传播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和虚假信息,激化社会利益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青年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处于相对特殊时期,接受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难免会出现受到非主流思想侵蚀、动摇社会信任和社会认同感的情况。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品质,要让青年群体传承工匠精神,体会劳动光荣和精神魅力。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研究发现:纵观改革开放40余年来青年价值观变迁的轨迹,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经历屡次起伏和交替反复,青年价值观变迁与社会转型变革同步共振,并围绕主流价值观呈现上下波动现象。

3.2 重视中国风格工匠精神的典范价值和文化自信

国内外学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为主的多学科介入,在历史演化、解析经典、民族性格、社会变迁、文化影响、实践教育、思想嬗变、国家特色等方面对青年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展开研究。工匠在农耕经济时代是借助双手和劳动工具,掌握加工改造创制材料,并赖以谋生的手工技艺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用图文围绕民生日用之需进行设计造作和详细论述,还出现了技术哲学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协调、人力与自然力配合。此书内容从17世纪起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国,18—20世纪在英、法、德、意、俄、美等欧美国家传播。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工匠则泛指在人类漫长的造物活动中积淀,受到不同国别文化文明长期熏陶浸润、训练而培育的专门人才。精神则是人的意识、思维等,其作为文化的核心是事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回望历史工匠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国、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工匠精神。

3.3 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是社会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基础,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和财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劳动可以发现广阔天地,体现人生价值,展现快乐风采。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是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工匠精神体现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的生产者、服务者职业精神的崇高境界,折射出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同时存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同样需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更多有志者的人生出彩。高等职业教育肩负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要站在关乎国家未来兴衰存亡的高度,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讲奉献敢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更多新时代青年传承工匠精神,推动更多新时代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支撑和服务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4 新时代青年传承工匠精神的建议

4.1 关注不同国家工匠精神的特色,有效引导青年传承

世界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会在不同国家、地区显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工匠精神。世界制造强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多个驱动因素具有明显优势:在标准化方面,德国强于制定技术和产品标准,美国优于制定行业标准,日本则精于制定管理标准。德国在最近1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觉醒反思,勇于面对本国商品曾经发生假冒质劣价廉的历史,才使“德国制造”诞生 2 300 个世界知名品牌,成为世界高品质的代名词。美国当代著名发明家迪恩·卡门的研究认为:“工匠的本质是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者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创造财富,这不仅是国家的一部分,更是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日本工匠精神极致追求对产品的精益求精,采取渐进性创新方式,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完善细节功能,更注重满足消费者对人性化产品的精细需求。以伟大实践作为现实土壤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促使具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工匠精神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有志青年代代接续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传承中国工匠的勤奋学习、专注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富于创造、攀登高峰等优秀品质。

4.2 研究不同时期工匠精神特点,了解中国历史根脉

我国工匠精神历史悠久,千年底蕴厚实,古代技术文明领先。言传身教的师徒传承制度,特别重视互动与领悟,言辞多有赞誉为“德艺双修、至善尽美、全神贯注、出神入化、一丝不苟、独具匠心、炉火纯青”等等,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对人类社会文明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日本工匠精神在伴随经济走向现代化、科技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从精益求精、町人伦理要义进一步演变传承,以企业永续为核心目标,把遵纪守法的基本理念、危机意识下的奋发图强精神,诚信至上的理念和反哺社会的责任意识等视为要义,并作为普遍适用的价值观,以影响民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工匠精神不再局限于传统工匠,还影响所有行业专心谋事乐业并略有成就的人,出现“泛职人文化”热潮和多样化传承,体现日本独特的“重职文化”。德国工匠精神在发达的哲学思想浸润影响下,养成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与刨根问底的思维方式,严谨、求真、务实的理念成为德意志民族群体品质,工匠精神呈现出精益求精、诚实守信、专注专业、敬业稳健、技艺娴熟等特征。美国工匠精神在多元开放的社会价值,和崇尚自由与开放的民族性格影响下,思想不羁绊于固化思维,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突破常规和善于创新,工匠精神呈现出突破原有空间界限的颠覆性创新,更倾向于打破旧标准,建立新标准。美国工匠精神执着于探索新生事物,注重科技和制度方面颠覆式的创新,并享有这种创新带来的先发优势和标准优势。

4.3 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培养更多精品人才

工匠精神的起源是尊师重道,基础是爱岗敬业,表现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内涵划分为守、求、创、合等维度;工匠精神社会化传承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并获得和创生新的文化。我国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大致分为人物故事简单描述阶段、社会机构反思工匠精神缺失阶段、多样化研究国内外工匠精神内涵较快增长阶段。李小鲁教授曾针对某一时期表浅化理解工匠精神问题,提出观点:“工匠精神是与工匠匹配的独特精神境界,是个体的职业行为的表现和价值取向,体现在专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人文性和职业性等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群体是最富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理应走在社会上创新创造的前列”“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职业教育要注重就业导向、培养学生技能、挑战创新创业,更要重视师生共同成长、塑造新时代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职业教育的理想追求和人文价值。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长远激励师生尊崇工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更多新时代有高尚职业理想、有较高技术技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匠精神传承者和践行者。

5 结 语

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社会经济格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需要全球经济科技和思想文化共同发力。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也需要几代人持续进行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工匠精神的新内涵已经超越工匠群体,延伸到更加广泛的行业和群体;青年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新时代青年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工匠价值观精神
90后大工匠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