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不断探索中的伟大创造

2021-11-30 00:52金碚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金碚

【关键词】人类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共同价值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9.001

人类原本生存于各类主体和群体相容互利的文明生态系统之中,可以有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系统服务功能”之裨益,但却不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多元共生实质,即不知“生态”必为“多态”的基本常识和明显事实,而妄图做唯我独尊的“山巅”之王,强行造就一个同质化的“纯粹”世界。究其观念根源,历史上的许多悲剧正是诱发于此。那么,人类何时才能摆脱这样的信念偏执,创造可持续的长期繁荣文明形态?在数千年文明史上,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的觉悟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明确而深刻地表达了人类文明形态多元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精神升华和理论创造,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和人类文明价值。

伟大的彻悟:人类文明的多形态共存

在人类文明曾经的主观(信仰)世界中,各种意识形态观念,尤其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强势意识形态观念,大都具有“唯我独尊”“唯吾独真”的排他性“纯正”特征,即只承认自己所认同和主张的文明观念与意识形态具有最崇高的“真理性”和“正当性”,而反对或忽视其他文明形态的意识形态真理性和正当性。所以,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叙事,在大多数(特别是强势主流的)意识形态体系中,都倾向于坚信文明发展的“独尊观”和“归一观”,即坚信在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只有一种是明智的和进步的,而视其他为“愚昧”“野蛮”或“迷误”,因而,主张全人类的文明世界终将归于同质同一和唯一正道,从而可以达到文明冲突的“历史的终结”。即使是对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具有包容精神和多元价值的现代观念,也在“独尊观”和“归一观”的统治下,而变得强烈地倾向于唯我和强权,还冠以“普世”之名。反之,人类发展中较少有文明形态的“多态观”和“共处观”,即承认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态具有合理的或必然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也许这就是文明形态强弱间竞争博弈的一种“垄断”倾向,据此而形成所谓“政治正确”的强权,违者必诛。

总之,在人类的文明叙事中,虽然在常识层面不可否认历史进程和文化呈现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但却少有在“原理”意义上明确承认文明形态的多样性是文明叙事的本质特征,似乎如果承认文明形态在本质上具有多元性和异质性的真理价值,那就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的异端邪说,被强势者视为忤逆。也就是说,前者坚持将某种文明形态视为(或想象为)唯一“正确”和“正当”形态;而后者却相信或至少是尊重,人类文明是多种形态共存互动的丰富多彩过程,可以具有“多重均衡”状态。因而,从根本上说,前者主张命定性,后者主张包容性。但遗憾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者的强势及其对后者的压抑,是一个长期基本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新创造,产生了全球性的巨大影响,使世界面貌为此而改观。但与数十年前的世界观精神和意识形态观念不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清醒地认识和鲜明地告示世界: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但它并非可以适用于(模仿或移植于)所有民族国家的道路,也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而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实事求是创造。它是实实在在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叙事,其真理意义和正当价值集中体现为,让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民族复兴和建成小康社会,并继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也就是说,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中国式”和“中国特色”的域观特征。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新的历史性创造,而且确立了一个新的文明观念和新的叙事范式:人类文明并不是基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的抽象社会建构,而是在复杂过程中所创造的多形态域类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称得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努力和实践创新的结果;而且是因为它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有不同的文明形态,各民族国家都有历史责任,为其繁荣昌盛作出各自的成就和进行各自的创造性贡献,而使人类发展的文明进程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既是理论型政党,又是实践型政党,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以理论的自觉性引导实践的创新性,特别是在建党之初就坚持独立自主和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原则,具有强烈的历史创造性和首创精神。所以,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勇于面对现实矛盾,不断探索创造,百折不挠。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摆脱各种观念桎梏和教条约束,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坚持实事求是,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成为在世界主要文明形态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体系中,对过往意识形态教条和僵化模式崇拜的第一个彻悟者,即深刻认识并明确主张,价值观和历史文化各异的不同国度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做好自己的事,人类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和正当性主张,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现实世界中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巨大差异性,世界是多元化多样性的世界,而不可强求由唯一价值观体系和信仰執念所塑形的同质化模式。这实际上就是承认,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都会有各自的文明形态、制度特征和历史经历,只能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而难以进行文明形态间的模仿复制。这是一次真正的大胆思想解放。在勇敢突破意识形态教条桎梏,放弃万国归一的幻念上,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自觉先行。可以预见,鲜活现实终究强于僵化教条,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意识形态教条信仰者也终将主动或被动地“解放思想”,开眼看世界,改变强求各国制度和行为规范必须同质一律的固执,尊重人类社会的多元包容文明,接受世界的多边共治格局。也就是说,任何文明形态都不可幻想,自以为具“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教条,就可以自大地宣称某种文明形态具有唯一的正当性和完美性。人类发展的现实是,各文明形态的不断进步和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永远无终期,而时间流逝才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终本质;在时间流逝过程中,文明形态之间不是你死我活和不共戴天,而是相互交融共存,求同存异才是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因而,各类文明形态间只有在关于这一认识观念上取得共识或达成谅解(实质上就是承认文明具有时间流逝的本质,必须与时俱进),全人类才可能真正有持久的世界安全和人民安宁,而使“文明冲突”不再困扰人类。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表达了一个文明形态认同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1]确立这样的人类文明的形态多样化观念,在意识形态体系上,不仅具有根本性意义,也是国际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重大转变和历史性升华,是“英特纳雄耐尔”的时代新解。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境界

人类种群从封闭蔽塞,到相互争夺,进而逐步形成普遍交流融合的社会形态,走向命运共同体方向,是文明进步的长期趋势。其中,充满斗争、冲突、竞争、合作与融汇,直到现代世界,阶级阶层与民族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基本的利益格局。在这样的人类文明世界中,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为己任,爱国主义是其强有力的精神能量和文化归属,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其至高的奋斗目标;同时,作为以高举国际主义运动旗帜为鲜明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又始终信奉和坚持国际主义精神,高奏国际歌,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国家霸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家”会最终消亡,而归于“自由人联合体”未来)。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合是当代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特征。

纵观当今世界,与开始唱响“国际歌”的那个帝国主义时代相比,新时代为国际主义和“国际歌”赋予了新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共产党人,仍然坚持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愿意为全人类提供更多的公共品;但那不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而是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倡导各国相互借鉴吸纳文明因素,而绝不强求文明形态的归一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强行一致。中国所主张的国际主义,恰恰是国际平等和民族自决,明确主张不干预其他主权国家的内政和制度选择,即坚持主权平等是当代的国际主义原则精神。中国将全心全意致力于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实现中国自己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最崇高国际主义精神和国际合作共存境界,是努力通过大胆探索和自身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世界明示一个善治中国,而与人类各种文明形态和不同国家民族共享广泛包容的国际秩序。善治中国将努力成为各类合法经济活动主体的“投资乐土”和“安全净土”,并自觉承担起推动人类健康发展的“天地人和”国际责任,特别是当其他国家和人民迫切需要并提请中国援助时,中国遵循国际规则进行人道主义的国际互助,并在参与全球治理(例如,应对环境气候和公共卫生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發挥积极作用。

基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和基本原则,以及各民族国家的相互平等与和平共处原则,日渐强大的中国正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也不是封闭的孤芳自赏和我行我素地独步世界。中国不仅高度关切和坚决维护自己的民族与国家利益,而且也高度关切和尊重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合理权益。

人类已经历了数千年文明史,从远古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尊崇“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和文明成就。而我们所理解的“现代化”本意即为,各民族和各国家,对内对外充分开放和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而且应包括不同利益格局、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信仰的各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交流与互利合作。现代文明世界有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和国家关系,各民族国家的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格局,是其客观趋势。甚至“敌方”或“对手”之间,也不是绝对“脱钩”“对立”而完全没有共同关切和合作领域。在现代文明世界中,战争毁灭和零和博弈不再是解决问题与冲突的有效方式。以“竞争”和“对话”取代“战争”和“消灭”,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趋势,也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现代国家要创造现代世界可以接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来促进全人类的进步。人类世界在变化,文明形态必将维新。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要面对爱国权益和国际互利之间的平衡挑战,适应这个民族国家之间“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的现实世界。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必然要有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境界。

从世界历史的大趋势和现实世界的大逻辑看,这就可能产生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各国具有不同的文明形态和不同的国家性质,由于价值观不同、利益格局有异,就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主张和行为方式,因而,各国也就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秩序规则,却又共处于同一个世界;另一方面,处于同一个世界的人类,无法隔绝脱离,必然是利益攸关,朝夕相处,冲突难免,特别是对于观念意识,各有不同信仰和价值选择。

那么,国际秩序体系是否会因此而令人担心地“碎片化”、“无序化”和“冲突化”?如果各有各的理,各吹各的号,那么,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的行为规则是否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标准“双重化”或“多重化”现象?如果是那样,那么,人类世界能否有可以相互理解的沟通语言,能否在复杂环境中共通共处,就取决于在不同的制度规则体系之间能否实现对话理解、妥协接轨和流动畅通。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最大挑战和艰巨工程,不仅是自我行为协调和中国自己的规则秩序现代化,即实现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要努力达到不同国家间的秩序规则相容和对接。要充分认识到,在各国之间,有些制度规则须相同,并一致遵守,避免双重规则或多重标准导致冲突、混乱和不公平;但有些制度规则却因各国主权原则或具体国情有异,区别客观存在,只能实行有差别的制度规则而不可能强求完全一致。那么,就必须相互协调,以保持和维护“和而不同”的全球秩序。总之,规则博弈和规则协调,将是人类世界新时代所面临的最深刻、最复杂的挑战。如前所述,中国的崛起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可以说,人类还从未遇见过不同文明形态并存博弈且寻求共荣的世界格局。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一方面,是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也将承受颠覆性创造的压力和肩负人类创新发展的伟大使命。

故而,在其深刻意义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创造文明新形态的宏大工程,中国现代化的深刻意义和机理创新,不仅将内涵化于中国经济社会与民族行为精神之中,而且要国际化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人类文明的组成因素。因此,在其实践意义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要实现中国的国家善治,而且要向世界明示中国善治之缘由,让不同文明形态和国家民族能够理解中国善治的文明意义。

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行为,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结晶,因此,理解和沟通是文明之源,也是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源。文明新形态须有民族自信基础,在当代,中国的民族自信特别体现为文明形态创造中的制度自信和改革自信,而所谓“自信”绝不只局限于自己相信自己和坚持己见;而且要充分相信,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形态和民族国家,虽然各具不同的价值体系,但也是能够理解、承认至少是尊重中国的新文明形态和国家制度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的体制改革必须和必然是充分对外開放和深度国际沟通的过程,封闭自傲就无法与世界沟通和相互接受。所以,与世界各国及各文明形态沟通交流、相互借鉴、畅通衔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条件下,国家才是真正强盛、安全的,人民的安居乐业、幸福自尊才是真正有保障和可持续的。这也才是中国现代文明形态中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境界,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新境界。

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对未来之梦的向往

马克思主义所向往的是人类社会的未来之梦,马克思所追崇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应是多种文明形态并存的世界。梦之向往就是实践之创造,伟大的梦想孕育了伟大的实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通向人类社会未来之梦的实践道路,虽然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而相信客观规律的决定性力量,但在马克思的理论观念深处,即在其理论体系的底层逻辑上,并没有将人类经济社会形态的演变理解为简单的线性路径,更没有把丰富多彩的人类发展历史描述为单一文明形态的单线条延展过程。恰恰相反,马克思完全承认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丰富性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动性,而且还深入研究了不同文明形态(如亚细亚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历史和异质现象。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世界观中,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确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规定性,因而,人类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以及由其所决定的历史大趋势,不是少数人凭其主观意志就可以任意改变的。但客观规律的内在质态及其现实表现,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发挥极大的积极主动精神,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不同文明形态。总之,马克思主义相信,人类发展是人民实践的创造性历史,而绝不是唯一形态的宿命论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这个精彩世界中的一个壮观情景。中国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不是对现成社会经济模式或“先进文明形态”的模仿,而是在文明互鉴中所进行的革新创造。中华民族以其亿万人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因此而巨变。如果说,直到二十世纪末,人们还可以相信世界上只有一种现代文明的进步模式,即“全盘西化”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可行道路,那么,到了21世纪20年代,如果仍然认为西方道路是世界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唯一成功的现代化方式,那就是对事实的严重无视。中国式发展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选择,创造了无可否认的现代化成就,使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或不得不相信),实现现代化完全可以走有别于西方化的新道路,现代化绝不是全盘西化一条路。人类可以创造出完全能够媲美西方道路和西方文明的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人类世界的文明瑰宝。从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得到了人类实践的最有力证明,成为经由实践检验的真理叙事。一个和而不同的文明世界,是人类可以向往和实现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可以告诉人类历史和世界未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人类发展真正的生命力彰显。

如果人类文明只可能有排他的唯一形态,历史进程只能是单行线和独轨道,那么,凡不同质于这一形态,或不愿归顺于这一形态,就是不能容忍的异端另类,必须除之而后快;那就意味着,只有同类才能共存,甚至同类之间也会相互残杀,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唯我独尊的霸道秩序和单一规则体系。迄今为止,强权国家仍将“以规则为基础”理解为单行线和独轨道的世界秩序和行为规范体系,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文明只可能具有唯一“合理”“正当”形态的观念意识,而且强求所有民族国家都必须承认和服从这种观念意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不可否认,由于文明是发展中的人类现象,在世界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明形态,确会有“落后”“先进”之分,原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走向全球化。但数百年的全球化却是遵循这样的“优胜劣汰”逻辑:强权者要么消灭异己,将其殖民地化;要么改变异己,使其西方化,从而实现以强势文化所归一的全球化。如果按照这样的历史逻辑和叙事惯性,那么,全球化实际上就必然会导致文明冲突和国家间战争,因为,既然是求和必同,那么就只能是党同伐异,世界永无宁日。相信人类文明的力量,文明本身就具有丰富多彩的本性,世界终将明白,和而不同才是文明世界可以向往和值得追求的人类发展未来之梦;中国人所梦想的“大同世界”是大度包容的同享天下之世界。

各民族国家都会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深刻特质,尤其是中华民族,有这样的漫长历史和悠久文化,加之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独特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极为显著的民族心理,因而,必须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与之相适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即使十分适应于他们的国家,也不可能简单移植而适应于中国。不同文明形态间的简单模仿和强行移植,绝非人类发展的善途。

中国的改革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形成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善治天下。有鉴于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善治中国不仅要探索适合国情的国家制度,而且要力求形成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或者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包含了社会组织能力的增强,要让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强大国家,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冲击和灾难。这是中国文明新形态所强烈认同的国家进步方向和治理体系特征,当然,这属于“中国特色”,并不是其他文明形态的民族国家都必须模仿的治理体系构建方向。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有自己的文明形态特征,中国以适应自己的国家善治成效向世界明示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前途,但并不期望成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样板”和示范。中国可以给予世界的重要启示是:人类各民族国家的文明形态和现代化道路,可以多元殊途,世界文明因此而丰富多彩。其中,中国有中国的民族文明价值观,其他民族国家也可以有自己的文明价值观;中国有“中国特色”,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其实就是存在的价值。在生命世界中,唯有人类具有抽象思维的独特能力和对幸福与痛苦的感受,即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和追求,也只有人类能够知道,现实世界绝非同质一律,而且同质一律也非人类幸福美好的抽象境界。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包容共存,才体现人类发展的鲜活世界和壮美景象,人类因此才成为具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增添新光彩和新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并以其创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艰难探寻,体现了对人类未来之梦的向往。

优秀而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人类文明形态,不会妄图蛮横地消灭其他文明形态,而是在不断进化中努力发展和改善自己的文明形态,努力创造人类文明形态的新鲜血液和活力;在人类发展的万年演化史上,妄图消灭其他文明形态是野蛮时代的主要特征,而使文明形态不断完善则是文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各文明形态演化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愚昧走向新慧,是人类文明形态多元共存的发展历史进程,共生性和互鉴性本身就是优秀文明形态的生命力标志,不同文明形态间的基因交织,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动力。

正是由于以上两节中所讨论的不同文明形态共存现象,必然导致不同制度的共存,特别是由于人类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全球协同,这就需要通过全球范围的“制度配置”和国际合作(谈判和妥协)来适应于文化多元和利益交织条件下的人类文明进程。这将成为全球文明创造和文明协同的“最顶层”问题。

文明创造和文明进化是人类发展的“千辛万苦”并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今世界这样的一个鲜活叙事。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使人类世界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并且告诉世界:各国人民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适合自己国情的文明创新和文明进步,摆脱苦难,获得辉煌。当然,中国也以其文明叙事告诉世界,迄今为止,中国虽然已经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还在为应对各种挑战和化解各种困难而进行艰难的创新探索,并且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准备:改革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人类文明的历史没有终点,世界各国和各族人民都要有在磨难中前行的意志,探索适合自己的文明形态道路,为此,人类还必须协调解决不同文明形态的共存共荣问题,其中也会有各种挑战和难题。这可能注定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另一种“宿命”:人类发展的未来之梦是协同创造一个多元而和谐的可持续文明世界。

注释

[1]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月26日,第2版。

责 编/肖晗题

猜你喜欢
人类文明新形态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
中华民族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四个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意蕴和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