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优质生源流失原因与破解之策

2021-11-30 19:03杜晓利
教育家 2021年43期
关键词:生源民办普通高中

杜晓利

城镇化趋势下,县中生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优质生源往市区高中、民办高中单向流动的现象,导致县中生源素质每况愈下。优质生源大量流失成为困扰县中发展的突出难题。课题组于2020年12月实地调研了东中西部分省份,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现象。优质生源流失是县中发展过程中普遍会遭遇的问题。流失并不是从高中才开始,而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处于流失状态。典型的如X县,该县中考成绩前50名初中毕业生,入读该县高中的数量出现锐减,2017年的有20人,2020年只有2人;中考成绩前100名的初中毕业生,入读该县高中的人数2017年为53人,2020年也减少到16人。

县中优质生源流失的原因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招生秩序混乱,破坏高中生源生态。普通高中跨地市招生现象,扰乱正常招生秩序。据X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反映,每年中考结束后,“抢人大战”就开始上演,省、市的高中摩拳擦掌,纷纷投身争夺优质生源的大战中,名校高中以其自身的高升学率、优质师资等优势吸引着一大波来自各县区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有的市级中学派专人“深潜”县城,到田间地头做优等生家长的工作;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以免学费、奖学金、重点班、补贴生活费等噱头吸引优质初中毕业生。据Q市反映,2020年有近百名学生被市外高中跨地市招录。中考成績刚刚发布,高中录取工作尚未实施的时间段,省内个别地市高中学校就擅自对Q市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并进行了注册,以致这些学生无法报读本市高中学校。更有甚者,在学生电子档案已投档Q市高中后,仍私下联系考生,造成录取学生不注册,严重影响正常的招生秩序。民办高中招生由于缺乏监管,也致使高中招生生态恶化。据N县反映,从初中开始很多市里的民办学校就到各个学校考察,提前锁定优秀学生,给予免除学费、住宿费、发放奖学金等承诺,利用市场化方式吸纳县中优秀初中毕业生。

家长、学生渴望优质教育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家庭不再局限于县城最好的高中,在相同分数的情况下,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规模相对较大的周边城市上学,希望孩子能够受到更好教育的同时,也能开阔眼界。同时,市场化的办学也为学生的择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越来越多民办高中出现,过去那些分数达不到省市级高中的学生往往只能选择县城高中,但民办高中的兴起和较好的教育质量让很多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民办高中。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和市级学校读书,小学毕业送走一批,初中毕业又送走一批,导致县中的优质生源总量逐年减少。课题组面向东中西部部分省份县中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共计回收25386份。在回答“如果有机会去市区学校,我毫不犹豫去”问题时,高达32.9%的县中学生选择“完全符合”,24.4%选择“比较符合”,合计为57.3%。进一步将学生学业成绩自评情况与流失意向对比分析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流失意愿越强。

县中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对优质生源缺乏吸引力。笔者实地走访地处乡镇的L高中,发现学校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硬件配置落后。据校长反映,由于教育资源配置向重点高中和城区高中倾斜为主,乡镇高中所获得的硬件配置相对较少。从县中自身角度讲,学校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据S县中教师反映,学校常常用行政命令要求教师完成任务,行政化的管理方式难以凝聚人心,无法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内驱力和自主性。县中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也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有所反映。在回答“我感觉在这所学校读书前景不乐观”问题时,有9.1%的县中学生选择“完全符合”,11.3%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合计高达20.4%。进一步将学生学业成绩自评情况与对学校发展前景的信心对比分析,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对学校发展前景越缺乏信心。

破解县中优质生源流失的若干策略

虽然县中发展困境重重,但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很多地市和县级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任由不良事态发展,而是采取了积极干预政策,一些县中的优质生源流失的状况得到遏制,闯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规范招生秩序,遏制生源流动失序。招生秩序混乱的问题发生在学校,根源在于政府不作为。遏制生源的流动失序,修复高中招生生态,要求各级政府积极作为,严格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的要求,捋顺省、市、县各级高中之间关系,规范民办高中行为,落实阳光招生工作,加强学籍管理,从制度上堵住违规招生的漏洞,不留政策死角,维护良好招生秩序和区域教育生态。

统一、同步招生。调研发现,Q市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按招生批次和投档录取流程进行操作,实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录取平台,统一招生进程。民办高中学校的投档、录取和备案工作在市中招平台进行,指定专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平台,对本校的投档考生数据进行相关的录、退档以及注册等操作。录取新生以考生的电子档案为依据,没有电子档案的不能录取,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私自接收档案不在本校的考生。G县实行民办高中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学校根据实际划定录取分数线,报县教育局备案后进行招生,原则上招收本县学生,跨县招生不超招生计划的20%。严禁在区域内提前或拔尖招生,严禁违规变相抢夺生源,学生学籍管理执行“人籍一致、籍随人走”的原则。严禁“人籍分离”,普通高中学校不得接收无本校学籍的学生实际在校就读,不得空挂学籍,切实维护了招生的公平公正。

大互通招生。S市自2016年起实施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大互通”工作,全市省一级以上公办高中各拿出招生计划的50%实现全市范围内招生生源互相开放,另外50%实行指标到校,县属学校面向县域招生,有效盘活了全市普通高中学位,实现了全市“一盘棋”招生工作。录取过程在电脑操作、大屏幕显示,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摇号招生。Z市实行高中摇号招生,将学生按照志愿学校进行划分,然后再根据志愿学校招生计划进行电脑随机摇号。如果报考的学生数低于招生数,则不用摇号全盘录取;如果报考的学生数超过招生数,则按照一定的程序由电脑摇号产生。

找准定位,实现分类发展与多样化发展。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发展高中教育的责任,坚持在更大范围内统筹高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高中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县域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同时,遵循县中学校办学条件和特色,支持县中错位发展。

分类发展。Y县面对优秀生源外流严重的困境,大胆改革,2017年县委县政府将两所公办普通高中分别定位为普通重点高中和特色重点高中,实现分类设置,一方面抓课堂改革,建高效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抓艺体发展,走特色之路,发展学生个性,拓宽学生的成才路径,让更多学生实现大学梦。三年来成效显著,吸引大批优秀学生就读。近年本地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明显减少,外地优秀生源回流就读现象明显增多。统计显示,2018年该县初中毕业生中有212人外出读高中,81人返乡读高中;2019年该县有113人外出读高中,88人返乡读高中;2020年情况进一步好转,有50人外出读高中,312人返乡读高中。

共享资源。S市通过建立普通高中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共享优质资源,切实提升县中教育质量。由政府牵线,促成市内重点高中与县中的携手,实现两校班级对应班级的优质资源共享模式。H县为所有的县中教师购买发达地区网络培训资源,扎实做好县中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工作;依托每月一次的高中大型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讲课、评课,提升县中教师授课能力;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短期培训,挂职研修,提升县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有效遏制了生源无序流动。

结对发展。Q市将域内优质高中与较薄弱的县中实行结对共同发展,分别签订结对发展协议,双方将在教师队伍、高效课堂、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强带弱整体推进高中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通过结对发展,原来较弱的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中心区域与县中校际间的差距有效缩减。

学校主动作为,找准突破口,提升管理和教育水平。縣中在发展上的确面临着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但遇到问题不能止步不前,应该积极寻找突破口、迎难而上。如何提升县中的吸引力,一些学校领导主动思考、积极谋划,成功实现突围。

精细化管理。如J校面临教育质量下滑,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缺少信任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作为,确立了“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农村学校振兴崛起”的战略思路,制定了“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的工作思路,把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予以高质量落实,重点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实干,下沉一线,调动了班主任、学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发展动力和自主性,最终赢得了社会、家长、学生的信任,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自主探究。X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人口47万,生源基数小,优质生源更少。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县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只有在学生实在难以解决而又迫切需要时,老师再讲解启发和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学习动力,课堂改革持续深入,教育管理精益求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培优补差。F学校针对生源是县域中等水平,学生大面积存在偏科现象,将培优补差工作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工作,确立了以“夯实基础,注重方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为主的培优补差指导思想,制定了“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培优补差,大面积提升薄弱学科成绩”的培优补差措施。各年级部设立各学科辅导班,班级设立辅导小组,做到精准帮扶、重点突破。整合各种力量,培优补差,补齐短板。

猜你喜欢
生源民办普通高中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