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讨论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相关要素切实加强作战安全意识

2021-11-30 17:17杨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期

摘要:通过分析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心理特性,分析指战员在建筑物火灾中的个人安全性,并结合火场环境因素、装备效能,探讨指战员作战安全关键环节,不断提升队伍作战安全意识和科学施救水平,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关键词:火灾心理特性;火场环境因素;装备效能;消防员行为安全性分析

人的心理特征来源于客观的环境特征,在特定心理特征的作用下又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当处在火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在火焰、浓烟、毒气的刺激下,人将会产生特殊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在火场中的非理性心理,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产生非理智的错误行为。

一、火灾心理特性

1.从众及逆反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的表现行为是:随波逐流的盲目行动。发生火情,人群往哪个方向流动,自己就蒙头跟上,和大多数地震中的表现一样,轻微的余震,只要有人喊“地震了”后面一旦有人跟随,就会形成大范围的从众行为。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2.“安全感”及恐惧心理

“安全港”心理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寻求一个自我感觉安全的角落或者空间进行避难,比如说床下,狭小的卫生间等,这种心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最不利逃生,并且最不利消防员搜救的情况。其中“向地心理”也是“安全港”心理的一种,也是人们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火灾或者地震来临时,大家往往是从楼上跑到楼下,跑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火灾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形成大面积的规模燃烧也不是常见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有机会接触和体验,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就会慌张、不知所措,失去判断力和行动力,产生难以控制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心理素质查的人,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同时,这种恐惧心理会加强前面提到的“从众”、“逆反”、“安全港”非理性心理的作用,如果平时消防知识匮乏,对逃生概念一无所知,这种作用会特别明显。具体表现为:心慌、气短、手抖、晕眩、心跳加快、无法正常表达自我意愿等。

3.避害与趋光心理

避害心理很容易理解,趋利避害說的就是这个意思,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的保证。生物存在的两种充分的条件是:一、活着;二、避免死亡,从这一点延伸向尽量避免伤害。避害心理的具体表现为:火灾发生时,人往往是躲避火灾发生的场所,逃避烟雾弥漫的地方,但是,个别的救援案例中,被困群众就是因为避害心理,躲避在难以找寻的位置,延误了最佳的救援时机。

趋光性是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的习性,也是生物应激性的一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趋光心理是指火灾现场,烟雾弥漫,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人往往会把有光亮的地方作为安全的标志,比若说“安全出口”的指示灯,在黑暗中,人人都会向有光亮的地方行动,但是,这种行为也需要通过理智的判断,如果有亮光的方向是火势蔓延的方向,仅仅把逃生的希望寄托在亮光上,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火场环境因素

1.火场能见度

建筑内部发生火灾,如果空间密闭,供氧量不足,燃烧不充分,很容易产生大量微小的碳颗粒,通过火灾中高温空气的流动飘散在建筑物各个角落,并且悬浮在空中,长时间无法散去,形成浓烈的烟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排烟措施,集聚在建筑内部,能见度下降,极大地影响了消防指战员救援和人员逃生疏散,尤其是有阴燃的情况存在,伴随着阴燃会比普通火灾产生的烟雾量要大很多。浓烟中除了碳颗粒还夹杂着其他有毒的成分,不仅会刺激人的呼吸系统、裸露在外的粘膜,造成呼吸困难。同时,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很容易造成人员恐慌和无助,会加剧能见度下降的影响,使人员失去活动能力。同时,对于消防指战员在救援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也肯定是能见度的影响,能见度降低不仅会极大阻碍指战员灭火救援行动,侵袭消防指战员的呼吸系统,并且会造成短时间内无法判断起火点、火势蔓延方向及人员被困的情况出现。

通过数据分析,火场烟雾有一定的减光作用,必然会导致能见度的下降,前面我们也提到了这会极大阻碍人员逃生和疏散。根据常识,能见度越低,人员行动速度越慢,尤其是有毒烟气的影响,能见度低于1米时,基本上属于蒙着眼睛走路,看不见脚下,也看不清前方,很容易造成跌落和被前方尖刺物所伤的事故,也存在躲闪不及被空中掉落物砸伤的风险。

2.火灾热辐射

根据热强度准则,在瞬态火灾作用下,人员三度烧伤、二度烧伤、一度烧伤、引起皮肤疼痛所需的临界热强度分别是375KJ/m2,250KJ/m2,125KJ/m2,65KJ/m2。[1]根据查阅资料得出数据,粗略估算,人体在环境热辐射为0.6kj/m²以内时,可以长时间活动;当热辐射强度为1.0kj/m²时,人体可以承受的时间为5分钟;当热辐射强度为2.0kj/m²时,人体可承受50秒,随后就会产生疼痛感;热辐射强度上升为3.75kj/m²时,几秒的时间就会造成三度烧伤。

3.有毒烟气

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数是烧死者的4-5倍。在一些火灾中,很多被“烧死”的人实际上是先烟气中毒窒息死亡之后又被火烧的。浓烟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CO)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肺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血红蛋白与洋气的正常结合,导致身体器官缺氧,当CO与血液中一半以上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就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缺氧。根据数据研究,空气中CO浓度为0.01%以下时,人可以长时间生存;浓度为0.05%时,可以生存1小时左右;空气中浓度达到0.1%,超过1小时后会感觉头晕、恶心、呕吐;浓度达到0.5%,20~30分钟会后死亡的风险;人在CO浓度为1%的环境中,仅可生存1~2分钟。

4.火风压

建筑内部发生火灾后,由于高温烟气的影响,形成高气压,原本烟气是随着空气自然流动,但火势发生变化,进一步扩大后,建筑内部空气成分发生变化,随着温度升高形成风压,俗称“火风压”[2],这种现象容易导致高温烟气流动方向的变化,加速火势蔓延,一般情况下会造成安全区域突然起火、人员受到烟气和火势影响、封堵救援路线、排烟工作失去作用等影响,严重阻碍了消防指战员的作战行动,加剧了火势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对火场心理特性、火场关键因素分析及装备效能的研究,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充分考虑火场心理特性的影响,个人防护装备效能分析等因素,严格落实作战安全行动规程。在复杂火场环境中,要严格落实梯次进攻和交叉掩护的方式,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并按照理论安全时间和距离等要素进行作战,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构建合理的心理咨询平台,创建指战员心理健康档案,尤其是加强实战中烟热、恐怖、黑暗逃生等训练中心理防线的建设。同时,根据各类火灾特点,加强防护装备的学习和设备创新工作,尤其是在实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成果,以适应实战化的需求,发挥最大的装备效能,提高灭火救援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Risk analysis of six potentially hazardous industrial objects in the R ijnmondarea,apilotstudy.a report the R ijnmondPublic A utbority,D.Reidel. Doedrecht,1982

[2]张树枢,火风压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3(3)

作者简介

杨英(1981.03),男,汉族,山西祁县。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兼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本科,研究方向: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

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