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调查与改革路径
——以《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2021-12-01 11:49陈一静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思政课程

陈一静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调查

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担当着主体角色,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自身的认知与素养。[1]笔者在全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微信群投放问卷,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调查,共收集来自全国不同高校问卷87份。

(一)课程思政了解程度调查

把课程思政与教龄进行交叉分析,把教师个人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划分为“很了解,有过专门研究”“比较了解,但不透彻”“有一定了解,但不多”“不太了解”四个等级,对其进行分别赋值为“4、3、2、1”,根据作答结果,可知随着教龄的增加,对课程思政了解程度的得分也在增加,把教师的教龄分为5年以下、5—10年、10—20年、20—30年四个档,其得分分别是:2.0000、2.3532、2.7501、2.9398。各高校均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主持人有职称或学历有所要求,而高校职称的评定必定以相应的教龄积累为前提,因此,在“项目驱动”引导下,更高职称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教改研究更为透彻,年轻教师大多仅仅是了解了一些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推进文件。至于何谓课程思政,71.43%教师的理解能够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组织相结合,19.05% 教师的理解仅存在于表层化、理论化,缺乏个人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实施的深切感悟。

(二)教学过程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所有教师在授课中都有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师自我评价所授课程思政元素较多融入的占33.33%,52.38%的融入程度一般,14.29%的融入程度比较少。在课堂上融入的思政元素位列前三的是:爱岗敬业、职业素养(47.62%);创新精神、奋斗精神(47.62%);热爱祖国、四个自信(42.86%)。而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得分为3.524,在被调查教师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自我评价非常好的比例非常低,仅占4.76%,实施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占比42.86%。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与教师参与过的相关课程思政活动进行交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撰写课程思政建设大纲、撰写相关论文论著或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等活动对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学习课程思政相关文件或参与相关培训的活动则对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三)课程思政实施影响因素调查

课程思政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66.67%的教师课程思政的融入生硬而表面化,42.86%的教师则是因为教学科研压力大导致开展课程思政时间不足,33.33%的教师则是不知道课程思政的成效,28.57%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没有章法,不知道该怎么做,23.81%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占用专业知识讲授时间。

对于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因素:76.19%的教师首选“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和“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及教学功底”并列第二,占被调查教师的61.9%,另有“学校激励及思政实施条件提供”占比57.14%,“学生的配合度”占比38.1%。

利用不同渠道积累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方法至关重要,被调查教师利用“相关主题报告或研讨”“观摩学习示范课程”“其他网络平台”三种方式最多。

为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被调查教师期望能够改进的措施:①组织更多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训(80.9%);②开展课程思政教改教学研究课题(61.9%);③公布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的方案或指南,能够对教师发挥更明确的指导作用(57.1%);④通过课程群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进行专项研讨(42.8%)。

二、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

(一)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结合专业独特性、授课对象特点,顺应课程理论学习层次性、实践技能习得规律,立足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育与教学模块的无缝对接、自然融合。

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的整体思路是: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对授课内容进行梳理,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结合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调查结果,设计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训练模块及教学活动,撰写课程思政框架下的《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库,从而达成对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改革。

(二)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及行业发展

重大社会热点民众关注度高、社会反响强烈,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的关注点所在。[2]抽取其中与酒店行业、营销理论及实践发展紧密相关的事件,在授课过程中或者第二课堂及时进行引入,培养学生打开眼界、积极关注时事及行业发展,提升其行业及热点敏感度,锻炼其“理论分析——实践检验——理论总结与升华”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一家有品位、高品质、对顾客吸引力强的酒店必然是在其环境打造、硬件装修、服务流程、菜品菜式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酒店产品开发、酒店品牌塑造、中国古代酒店业竞争中的商业价值观中等都有体现。在酒店市场营销授课过程中,深挖中国酒店业自古至今在发展、扩张、竞争、传承中的典型营销案例,提炼其中思政元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融于授课过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如,通过观看中华百年老字号餐饮企业的视频,从餐饮企业命名中的中华古诗词及历史典故的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知情意行”的品格的精神;通过建国饭店发展及应对外来酒店品牌竞争的历史过程,让学生感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树立品牌强国的理念。

3.弘扬家国情怀

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针对“酒店市场营销环境”内容的讲述,组织学生对“2013年‘八项规定’对酒店行业的影响”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初衷,告诫学生不可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培养其大局观;组织对“2020年新冠疫情下的酒店困境及营销”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与祖国同命运、与社会同发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实现学以致行业用、社会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强化其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号召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经济因素讲解中,针对“收入”“支出”在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讲解之外,组织学生通过“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及地方统计局”等官方网站,查找最近三年中国国民经济收入及支出结构、河南省及学生生源地城镇居民的收入及支出结构,询问自己家庭的收入及支出结构,从而对比差距,使学生理解父母之不易,懂得感恩父母。在对酒店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炫耀型购买动机”讲解时,带领学生分析网络上各种酒店消费的“炫耀晒图”“只追潮流、不顾个体差异”“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等消费现象,使学生懂得炫耀型、攀比性消费不仅导致个人价值观扭曲甚至腐化堕落;站在酒店企业未来从业者、经营者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引导顾客合理消费、打造绿色酒店,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培养职业道德,养成职业情怀

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较强,为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在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对学生采取分组分工的形式进行,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案例知识点挖掘、分析、解析,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团队意识、塑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在“酒店市场营销环境调查与分析”部分,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其爱岗敬业、严谨负责、团结互助的职业精神;形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的职业素养。在“酒店企业营销战略规划”部分,通过国内外知名酒店企业案例的分析,学生明白企业的初心和使命,在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精神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惧困难、勇挑重任、报效祖国。

(三)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措施

1.立足信息化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推进课程思政的充分渗透,在引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时,可在课堂上直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进行展示,避免纯文字或教师语言陈述的乏味。教师对行业专家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讲、社会公众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的广泛关注与评论都应给予重视,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入,还应该利用雨课堂、企业微信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发布相应的讨论资料,既要有对问题讨论的热度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盘古七星酒店的“空中四合院”问题探讨、OYO酒店在中国的扩张等都能引发较好的思政讨论与引导。

对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中职业技能的训练,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构建OBE引导下的教学模块,根据大数据信息采集及分析,为学生发布工作任务场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战略决策、团队合作、集体意识等能力和素养。

基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酒店市场营销课程应该与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酒店公关与危机管理、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等邻近课程合作,共同打造教学“第二课堂”,利用雨课堂、微信群等平台发布教学案例探讨,组织学生到酒店行业进行岗位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综合应用,从而促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活动组织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抛开个人习惯,不能为图轻松而“满堂灌”或教条式宣读思政条文,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有效性。如,组织学生进行酒店营销案例分析辩论赛、酒店营销策划对抗赛,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尖峰时刻’酒店管理模拟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个人知识及实践的缺陷,激发其更加努力学习。在课堂上以项目为驱动,引入具有民族情怀或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酒店品牌,进行营销实践模块讲解,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思政教育元素能够更加自然地与授课内容进行碰撞和融合。

3.以“四方评价+过程考核”改革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成效应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课程任务、团队合作成果、酒店营销工作场景模拟、论述问答、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列入课程考核知识点,落实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程实训中。并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记录在案,形成课程思政过程性考核档案。

针对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采取四方评价模式:①学生德育获得感的自我评价。②授课教师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度的自我评价。③教学督导评价,重点是思政教师对课程教学资源中思政内容的审查与指导,促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④同行评价。组织开展酒店市场营销授课教师与邻近课程教师进行思政研讨,采取不定时听课及教学活动参与等方式,及时监督与评价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实施。

4.以“德育教育”为引导,重构教学资源

以思政教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为标尺,选择能够较好发挥德育教育效果的酒店市场营销教材。认真研读教育部思政教育指导要求,确立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在“德育教育”引导下,重建酒店市场营销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PPT、教学讲义、教学案例集、教学实训实习方案等。

三、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措施

(一)以课程为中心,组建课程思政团队

从学校层面,引导教师以课程群为中心,组建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团队。打破课程思政只紧盯一门课的局限,以学生德育素养高尚、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共建专业课课程思政资料库,避免典型案例在不同课程反复出现而学生只能“瞎子摸象”而无法窥其全貌的弊端。尤其是对工作岗位的实习实训或者模拟,更需要课程群拧成一股绳,利用同一实践活动设计或者信息化教学平台,使学生锻炼专业技能、强化思政意识,如此,既节省了教学经费投入,又能一定程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二)以项目为带动,促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教师除了教学,还需承担教科研任务。为促使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学校应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类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竞赛活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思政讲课大赛、教学设计大赛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

(三)以奖评为手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热情

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的课程、授课教师,应从教学效果认定、职称评定分值、职称职务晋升、教学工作量认定给予一定呈现;对于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思政竞赛、教师个人参与的思政相关赛事所取得的奖项,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教学工作量认定。整体来讲,学校通过各类奖评手段,引导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

(四)以制度为保障,扫清课程思政实施障碍

学校应出台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规定,包括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或指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认定等,从而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指明具体的操作方向,消除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时的迷茫。从制度上认可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打消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占用教学、科研时间的顾虑。

(五)以学校为平台,引入课程思政建设实战经验

从学校层面聘请课程思政建设丰富的专家对任课教师进行经验传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组织专业相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从而丰富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直观认识,促使其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作用上的发挥,必然要求专业课授课教师在较高政治觉悟及全面政治知识的同时,需对授课对象拥有更为精准的把握,进而能够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卓有成效的授课方式。通过对不同年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评价及需求的调查,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提升首先要求授课教师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系统化设计思政原理在不同授课环节的恰当体现,通过多方式、重参与、强互动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同时体会蕴含其内的思政教育。为营造课程思政实施的良好氛围,学校层面应该引导思政教育下课程组的组建、通过项目奖评激发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热情,制定制度和指导性文件为课程思政实施指明方向,搭建平台为课程思政实施经验学习与交流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思政课程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营销精细化管理在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差异化竞争为基础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