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水年型下云贵高原东南部小麦节水节药节肥生产技术

2021-12-01 15:07陈检锋付利波王志远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锈病出苗率底肥

陈 华,陈检锋,付利波,王 伟,王志远,尹 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3)

小麦是云贵高原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小春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1]。云贵高原地形多样地貌复杂,山地多,小麦大多种植于无灌溉条件的山地上[2]。山地小麦所需的水分来自于土壤中贮存的水分和自然降水,降水的多少成为影响云贵高原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3]。云贵高原东南部小麦生长和发育时间正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时期,过少的降水难于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山地小麦高产稳产主要是水肥协调,解决该问题的配套技术应该从保墒和抢墒播种入手,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氮磷钾配合提高肥料利用,[4]同时配上高效的防治病虫害方法。本文介绍了少雨年、平水年和丰水年3种不同降水年型下云贵高原东南部小麦节水节肥节药的生产技术,该技术可操作性强、实用简单、节本增效,介绍如下。

1 少雨年小麦节水节肥节药生产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云贵高原东南部山地栽培、抗旱性强、抗病虫害强(特别是抗蚜虫)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如:云麦42、云麦52、川麦107、靖麦17等。

1.2 整地施肥

上茬作物(一般为玉米烟草等)收获后,机械化收割或人工收割上茬作物秸秆并机械打碎待用(小麦播种后进行覆盖)。机械翻耕土壤1次,翻耕深度为10~15cm,避免搅动较深的土壤,引起不必要的水分散失。趁土壤墒情尚好,采用“一炮轰”的一次性集中施肥法,将肥料一次性底施,底肥中化肥的纯用量N为:6kg/667m2,P2O5为:3kg/667m2,K2O为:3kg/667m2,农家肥施入量为400g/667m2(在缺锌土壤中,可加入ZnO 1kg/667m2),施入底肥后进行旋耕,深度10cm,使底肥在土壤中混合均匀。

1.3 种子包衣处理

播种前,小麦裸种用种子包衣剂进行处理,有利于种子在干旱条件下正常萌发。同时,干旱年份云贵高原东南部小麦蚜虫危害较大,包衣剂中含有吡虫啉(类)可较好防治小麦蚜虫虫害,1g吡虫啉拌1kg小麦种子。

1.4 播种

土壤翻耕施底肥后,及时进行播种。一般采用机械播种机进行播种,行距20cm左右,深5cm,播种量为12kg/667m2,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少雨年条件下的基本苗数。同时,山地麦采用迎风向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麦苗生长。在少雨年,尽量早播种,充分利用秋初的降雨。播种后,用打碎的秸秆进行覆盖。

1.5 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观察出苗率,如果出苗率差,需进行补种,补种要趁早。

1.6 中期管理

小麦抽穗期后是病虫害高发期,主要是锈病和蚜虫危害,干旱条件下更容易受到蚜虫危害,应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出现蚜虫虫害,避开大风天和雨天,在上午9~11点,用吡虫啉对水后对麦地进行均匀喷雾。小麦发生锈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667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2.5g/667m2)对水45~60kg全麦地喷雾。

1.7 适时收获

干旱天气小麦成熟期略早,及时进行机械收获。

2 平水年小麦节水节肥节药生产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云贵高原东南部山地栽培、可高效利用水肥、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如:云麦52、云麦53、靖麦10、川麦107、靖麦17、文麦14等。

2.2 整地施肥

上茬作物(一般为玉米烟草等)收获后,将秸秆打碎待用。机械翻耕土壤2次,深度约20cm,趁土壤墒情尚好,将底肥施入,底肥纯用量N为:6kg/667m2,P2O5为:3kg/667m2,K2O为:4kg/667m2,农家肥施入量为400kg/667m2。最好选用功能性肥料(菌肥、腐殖酸肥、控失肥等),也可用一般粮食复合肥。施入底肥后,进行旋耕。

2.3 播种

平水年播种量为10~12kg/667m2,尽量早播种。采用迎风向种植。播种后,将打碎的秸秆均匀地覆盖在地块上。

2.4 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观察出苗率,若出苗率差,进行补种。

2.5 中期管理

小麦抽穗期后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应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若出现蚜虫虫害和锈病,防治方法参考少雨年。

在拔节、孕穗期,若遇到有适当的降雨,可追施尿素,施用量为纯N 2kg/667m2。

2.6 适时收获

小麦成熟后及时进行机械收获。

3 丰水年小麦节水节肥节药生产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云贵高原东南部山地栽培、抗病虫害强(特别是抗锈病强)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如:云麦53、川麦107、靖麦17、文麦14等。

3.2 整地施肥

上茬作物(一般为玉米、烟草等)收获后,秸秆打碎还田,机械翻耕土壤2~3次,深度约为20~30cm,翻耕过程中将打碎的上茬作物秸秆翻耕入耕地中。底肥纯用量N为:8kg/667m2,P2O5为:3kg/667m2,K2O为:4kg/667m2,最好选用功能性肥料,在有农家肥的条件下,施入400kg/667m2的农家肥。放完底肥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深度15cm,尽量使底肥在土壤中混合均匀。

3.3 播种

土壤翻耕施底肥后,及时进行播种。一般采用机械播种机进行播种;行距20cm左右,播深5cm,播种量为10kg/667m2,尽量早播种,晚播要适当加大播种量。

3.4 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观察出苗率,如果出苗率差,需进行补种。

3.5 中期管理

在拔节、孕穗期,遇到适当的降雨,可追施尿素,施用量为纯N 2kg/667m2。小麦抽穗期后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应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锈病和蚜虫的危害。防治方法参考少雨年。在高湿条件下小麦锈病危害较重,注意田间观察,在锈病病叶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就可以用药。

3.6 适时收获

小麦成熟后视天气情况及时机械收割。

猜你喜欢
锈病出苗率底肥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番茄“2+x”试验总结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