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对策建议

2021-12-01 15:07陈玉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居老百姓全县

陈玉娟

(四川省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四川 松潘 623300)

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农村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

1 松潘县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现状

松潘县地处川西北高原,位于阿坝州东北部,距省会成都335km,距州府马尔康400km,面积8486m2,辖7镇10乡、总人口7.6万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藏、羌、回、汉多民族聚居高原边陲小县城。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乡村的村容村貌、老百姓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1.1 收入渠道相对狭窄

松潘县远离成都等大中城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恶劣,地理环境较差,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有限;多数农民思维模式固化,没有长远的发展理念;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狭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

1.2 环保意识较弱

目前全县绝大多数村无垃圾处理厂、无专门环卫人员,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的“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垃圾怎么办”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炊事、取暖多以柴草为主,乱堆乱放严重,存在巨大安全隐患。部分畜禽养殖户未建规范化粪便堆积场,牲畜粪便直排,对周边河流水体、耕地土壤等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周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1.3 基础设施滞后

近年来,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全县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依然存在住房面积和住房格局不合理或不便使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受当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影响大,存在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工程质量难以把控、部分老百姓不支持等困难,使百姓受益慢。又因全县气候恶劣、农村山大人稀,受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等影响,教师、医生等农村需要的人才“留不住”,农村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很难跟上老百姓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

1.4 思想观念落后

农村的老百姓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思想严重,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往往不顾大局,影响着本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还有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精准扶贫、低保评定、厕所革命等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争做“贫困户”“低保户”。

2 农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在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是贯穿于农民的整个生产生活整个过程中,因此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松潘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聚居小县城,交通不便、气候条件恶劣,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经济财力弱,农村老百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靠政府投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足,影响乡村的经济发展。

2.2 村级组织主体作用乏力,未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部分村委会班子成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严重,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还有的村级领导班子成员没有大局意识,在工作上存在私心;老百姓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没有共同振兴家园的理想信念。没有真正形成村组共谋发展的合力,不能发挥引领农村发展的作用。

2.3 村民发展观念落后,短期难以转变

近年来,全县农村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受历史发展、生活习惯等原因影响,村民主人翁意识淡薄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破除,老百姓没有大局意识、小农意识浓厚,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意识,思想认识上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的转变。

2.4 农民生活习惯不易改变,人居环境难以改善

全县是少数民族聚的古老县城,老百姓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生活风俗,政府在开展“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改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时,需要改变老百姓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科学实施各项工作,协调好保留传统习俗和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

3 建议与对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它伴随着农村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农村人居环境要持续改善,就要充分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改善入手,逐步改善老百姓的思想意识,提高老百姓的思想素质,充分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变输血为造血,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3.1 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项政策深入乡村,松潘县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对政府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积极性也越来越强,政府部门要充分把握当前机遇,利用老百姓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同时,政府部门要用大力度引进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的加大对老百姓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村蔬果药种植、畜禽养殖等的培训学习,引导和帮助老百姓通过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

3.2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进行乡村振兴

提前做好乡村发展科学长远的规划,引导老百姓按照乡村的整体规划发家致富、建设家园;让商家企业在辖区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整体上做好人居环境治理的全面而长远的规划,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尊重当地老百姓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做足可行性研究,避免出现边做边规划、边建边改、只建不用等资源浪费的问题。

3.3 培育文明乡风,发挥农民主人翁作用

人居环境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需要培养文明的乡风,加强对老百姓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抓住老百姓身边的经典案例、成功做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把政策要求送进老百姓家中,装进老百姓脑袋里,落实到自觉行动中,真正做到让老百姓主动接受,主动改变,让农村变“脏乱差”为“绿富美”,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3.4 注重建管并举,做到赏罚分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位老百姓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实现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生活环境质量。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用老百姓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容易接受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把握好法治和德治的度,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真正融入到老百姓脱贫致富、综合素质提升的自觉行动中去。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注重奖惩分明、宽严相济,既要在老百姓中树好“风向标”,表扬奖励在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过程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个体或团体,又要加大对违纪违法人员的执法处罚力度,加大法治的影响力,使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就要管好农村的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使每一位农村老百姓都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引导让老百姓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过程,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成为每一个老百姓的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人居老百姓全县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赵红红 海珠创新湾具备城央优质资源 叠加稀缺生态环境,直击更高人居追求!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老百姓的微笑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