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晚熟柑橘发展策略初探

2021-12-01 15:07敏,王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晚熟柑橘业主

蹇 敏,王 宇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嘉陵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是全国柑橘区划认定的柑橘种植适宜区[1]。近年来,嘉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发展,紧紧抓住南充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这一契机,依托“一江三河三高速”的资源优势,整合资金,高标准建设晚熟柑橘基地。截止2020年底,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9000hm2,其中晚熟柑橘近5000hm2,目前正逐步投产,2020年产量将达2万t。

1 发展优势

1.1 地理优势

嘉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常年均温17.2℃左右,≥10℃年积温达5500℃,年日照1200~1500h,年降雨量1100mm左右,无霜期长达300~320d,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 6℃以上,冬季无严寒,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是杂柑类最适宜种植区域之一[2]。

1.2 品种优势

嘉陵区种植的晚熟柑橘品种主要有春见、大雅、沃柑等优质杂柑和晚熟血橙,上市时间长,成熟期可从当年12月持续至第二年6月。

1.3 市场优势

全国虽有20个省、市、自治区栽培柑橘,但95%左右主要集中在南方9个省市区。近年来,广西、广东等地黄龙病、溃疡病严重爆发,导致全国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急剧减少,而嘉陵区是近10年才大力发展的栽培新区,在发展之初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十分注重病害检疫和防控,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柑橘的检疫性病害发生。随着市场对晚熟柑橘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近2年来爱媛、春见、大雅、无核沃柑等价格都稳定在12~16元/kg,且产品供不应求,发展晚熟柑橘市场潜力巨大。

1.4 政策优势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晚熟柑橘的发展,近10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百加十”产业工程的意见》《关于印发<嘉陵区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嘉陵区“3+10+N”>贯彻落实方案》等促进柑橘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引进业主、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1.5 技术优势

嘉陵区从2010年引进业主规模化发展柑橘开始,在区院合作框架下,区农业农村局与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从柑橘发展的目标定位、种类品种选择、规划布局、建园、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决策咨询参考和技术指导,使嘉陵区柑橘产业得以平稳、健康、有序发展,也为引进业主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区柑橘90%以上都是业主经营,柑橘业主达到232家,为我区柑橘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配套差,生产成本高

柑橘园约80%以上产业基地水、电、路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建园时起垄高度不合理,以致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大量使用人工作业。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劳动力资源稀缺,而且对技术要求高的作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由于本地技术工人欠缺,每到修剪、疏果套袋的农事季节,大部分业主需从蒲江、眉山等地雇佣技术工人,这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投产率低、单产低的双“低”现象也十分突出。

2.2 土壤通透性差,影响品质和效益

嘉陵区柑橘主要栽培在水田放干以后的地块。有些业主为了赶进度,在水田没有干透和熟化,也没有开沟重压生物秸秆的情况下匆忙栽植,导致土壤板结严重,透水、透气性比较差,柑橘根系向下生长困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为了保证树体生长和足够的产量,只能通过大量施用化肥来弥补,这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影响果品安全,也不利于品质的提高。

2.3 经营主体散,龙头带动不强

截止2020年,全区共有6.7hm2以上柑橘新型经营主体232家,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联盟未真正形成,行业自律差,各自为阵,无法抱团抵御市场风险。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果品加工企业,均未与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品牌不响、产品质量不高,致使企业(专业合作社)影响力弱、带动力差。

2.4 品牌效应低,营销渠道狭窄

在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嘉陵区品牌建设一直滞后,没有叫得响的公共品牌,部分业主自己注册商标,如“嘉梓血橙”“九龙栖”“阳光果业”等,但由于宣传力度欠缺,影响力较小,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果品都被外地客商统货后贴牌销售。

2.5 采后商品化处理配套不完善

目前,全区没有集果品清洗、打蜡、分级、包装于一体的全套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仅有2家柠檬合作社建有冷藏库,物流配套服务处于起步阶段,90%的柑橘果品未经处理就直接销售,上市的果品大小不均、优劣混杂。

3 对策建议

3.1 强管增效

坚持政府引导、业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对已建成的产业基地实行“无偿培训、动态监管、项目配套、联盟节本”的管护机制。抓好现有果树的管理,保证栽植一片、见效一片、致富一方。大力提升管理水平,推广配方施肥、合理间(套)作、幼树免剪、病虫害绿色防控、延后栽培、果园地布覆盖、农机农艺配套等系列新技术;加大“两减一增”推广实施力度,通过深沟施压生物秸秆等措施,改良土壤通透性,大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为打造嘉陵柑橘品牌创造条件;逐年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核心园区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3.2 强化科技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与西南大学的院区合作,制定春见、大雅、沃柑等主要晚熟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并印发到种植户手中。定期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基地观摩、现场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方式,重点培养本地农民成为专业化的技术工人,熟练掌握晚熟柑橘修剪、疏果、套袋等实用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3.3 拓展营销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的思路,在柑橘产业培育上,坚持“选优品种、提高品质、提升品相、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新“三品一标”战略,提高果品竞价能力。做大做强南充“果城”品牌,根据不同品种,制定相应的技术生产标准,将符合标准的全区所有小众品牌产品,统一到“果城”品牌上来,对率先达到和使用“果城”品牌商标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专项奖励。按照“统一商标,共同宣传,联合营销”的原则,培育“中国农夫商城”等本土电商,借助中农联公司在我区建设有机农产品电商小镇的契机,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项目。

3.4 完善采后处理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配套完善产地初加工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力争在2022年前在主要基地乡(镇)和龙头企业,建设1处以上产地初加工基地,引进分拣、包装、运输和仓储保鲜的现代化商品处理生产线,在城区建设集加工、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柑橘产地集配中心[3],不断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果实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

3.5 加大融合发展

加大产业与乡村旅游等服务业的结合,举办赏花、品果等节会,以现代农业“三百工程”为契机,打造一批名副其实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产业节点,建设产业文化长廊墙,真正做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民变工人”。

猜你喜欢
晚熟柑橘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晚熟
晚熟
晚熟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柑橘家族
晚熟脐橙映峡江
柑橘的秘密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