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树园林苗木培育与黄芩间作经营技术

2021-12-01 20:13白光远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间作黄芩行距

白光远

(凌源市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凌源 122500)

1 辽西地区自然气候特点

辽西地区包括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阜新市和盘锦市5座城市,位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部蒙古高原干燥冷空气影响,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的气候特点。辽西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全年降水偏少且不均衡,年降水量为450.0~580.0 mm,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干燥,年均蒸发量为1 974.3 mm,气温在-30.5~40.5℃,无霜期140 d左右。

2 流苏树与黄芩的生物学特性

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Lindl.et Paxt.),又名茶叶树、萝卜丝花、牛筋子等,是木犀科流苏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喜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零星分布于辽西地区南部,是当地的乡土树种。成年流苏树高大优美、花叶繁茂,花开时节满树银白,如覆霜盖雪,花瓣纤细,气味芳香,是辽西地区特有的一种珍贵园林观赏乔木或灌木。流苏树花、嫩叶等可加工制作成茶叶或饮料。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肉质肥厚,直径达2 cm;基部多分枝,呈钝四棱形,具有细条纹;叶坚纸质,为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小坚果卵球形,直径1.0~1.5 mm,黑褐色,具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黄芩喜温暖,耐严寒,耐旱怕涝,忌连作。黄芩为直根系,前3 a其主根正常生长,第4年以后主根生长速度逐渐减慢,部分主根开始出现枯心,导致其品质下降。

3 间作经营的生态机理

辽西地区光照充足,自然气候干旱,降雨集中。流苏树和黄芩均为辽西地区乡土植物,不必经过驯化适应即可良好生长[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格流苏树等园林苗木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黄芩的医药应用价值较高,其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有效利用两种经济作物生态特性的互补性[2],相关种植人员需掌握其关键的种植经营技术,以培育流苏树园林苗木为主,在林间空隙种植黄芩。流苏树喜阳、深根系,而黄芩浅根系、耐阴湿、植株小,合理设计间作密度,使流苏树幼树根系不影响黄芩正常生长,并且使其树冠为黄芩提供相对稳定的遮阴条件,能促进黄芩更好生长。同时,在间作过程中,统一进行灌溉、除草、追肥等经营管理,能减少人工支出,达到理想的经营目的,提升经济效益。

4 流苏树园林苗木培育技术

4.1 选地与整地

流苏树幼苗繁殖与其他园林苗木培育时选取地块的原则基本一致,一般选择具备灌溉条件的平整耕地,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沙壤土、轻黏土为宜,忌选择低洼易涝地块。旋耕宜在秋季或早春进行,旋耕深度为35 cm。旋耕前需做好圃地区划,如整修灌水渠、简易作业路等。育苗畦长度视灌溉水量而定,一般在15 m左右。旋耕前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将腐熟的有机肥撒于地表,通过旋耕使肥料均匀拌入土壤中。

4.2 幼苗繁育、移植

4.2.1 种子处理及播种繁殖。流苏树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为提高种子出芽率,需采集成熟种子,并提前进行冬储催芽处理[3]。开始储藏的时间为12月下旬,将种子与湿沙混拌,放置于室外预先挖好的坑内冷冻,避免播种前处理的种子化冻、升温、霉变,至翌年3月下旬取出种子,转存于低温冷库,播种前再取出播种。

通常在4月下旬播种。播种前三四天将圃地浇一次透水。垄播行距为50.0 cm,开沟深度为2.5~3.5 cm,每667 m2播种量为15 kg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入土壤后及时覆土,轻轻镇压。为保证出苗期土壤墒情良好,镇压后需立即覆膜,薄膜幅宽1 m,每2垄覆盖一幅,在薄膜周边压土盖严。首先,覆膜能有效减缓土壤内的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湿度适宜,使种子在萌芽与生根后不会出现生理干旱;其次,覆膜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种子萌发、生根与生长;最后,地表覆膜后,杂草生长受限,不会形成草荒,进而降低除草开支。一般播种25 d左右幼苗出土,此时应及时划开出苗处的塑料薄膜,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4.2.2 后期田间管理。幼苗出齐后,需及时锄草、追肥、灌溉并进行病虫害防治。由于地块覆盖了塑料薄膜,所以不会形成草荒。但种植人员需随时清除薄膜苗眼处的零星杂草,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苗木长至5~8 cm时,需进行间苗作业,将株距控制在7~10 cm。在7月上中旬(雨季前),需将圃地松土1次,松土时需避免伤及幼苗根系。流苏树喜肥,在7月上旬需追施1次尿素或磷酸二铵,每667 m2施20 kg左右为宜,将肥料撒至根系附近。追肥后需立即浇透水,使化肥随水分溶入土壤,避免幼苗根系失水,出现“烧苗”现象。同时,需视自然降雨状况,适时浇水。一般播种前进行第1次浇水,5月下旬至雨季前浇水两三次,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再浇水一两次即可。苗圃地因施入有机肥,容易出现金龟子等害虫(金龟子会咬断幼苗根部),因此,6月进行灌溉时每667 m2兑入辛硫磷1.0~1.5 kg,均匀施入田间以有效防治金龟子[4]。

4.2.3 幼苗移栽。流苏树生长速度较慢,而园林绿化应用中多为大型苗木,为节约用地,提高育苗效率,应在育苗第2年春季移植幼苗。移栽时,采用垄作方式,行距为50~80 cm,株距为50 cm,移栽生长2 a后再移植培育大径级园林苗木。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苗木生长情况,适当保留苗木密度,直接用于培育大苗。在每年6—7月,需根据培育目的最少修剪苗木2次,如培育乔木时应及时剪除其主干以外的其他枝芽,主干分枝点在1.7~2.2 m,修剪时要求与分枝点高度一致,需保留位置匀称的3个主干一级分枝,其余侧枝应及早剪除,之后二级分枝可随意生长;培育灌木时,栽植后需沿地表剪除主干,待其萌芽以后,保留理想的主干分枝数量。

4.3 培育大苗

流苏树园林苗木培育宜南北成行,以利于行内间作和通风透光。4月上旬移栽三年生苗木,栽植株行距为2 m×3 m,栽植穴直径和深度均为40 cm。起苗时,土球直径需大于0.5 m,避免将主根劈裂,挖出后用剪刀截断根部,保留适宜长度的根系,减少劈裂受伤面积。当天起苗、栽植、灌溉一次性完成,不可拖延至次日,林间空地3 d后间作种植黄芩,之后定期统一进行抹芽、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

5 黄芩间作种植技术

5.1 播种

每667 m2黄芩的播种量为1 kg。黄芩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是播种前3 d将种子放置于40~45℃温水中浸泡5 h,之后捞出、稍晾,拌入3倍湿沙,在20℃室温下覆盖塑料薄膜催芽,每24 h拌两三次,用手一挤有芽并分开瓣,即可播种。流苏树种植行距为3.0 m,中间种植3组(即9垄)黄芩,每组内行距0.2 m,每两组间行距0.6 m,兼为作业路。种植黄芩时开沟深度控制在1.5~2.0 cm,均匀撒入种子、耧平,覆土1.0 cm左右,轻轻镇压、覆膜,周边用土压实,6~10 d出苗。

5.2 田间管理

苗高5.0 cm时需留定植苗,株距控制在1.5 cm即可。6月中旬,在浇水前需及时追肥,每667 m2施尿素40 kg,将肥料直接均匀撒在流苏根部及间作垄间即可;秋施肥在10月末前完成,每667 m2施入有机肥1 000㎏,均匀撒在垄间树下,之后浇上冻水,并于3月下旬浇返青水。每年除草3次,除草时需做到“除小、除净”,注意保护黄芩幼苗,使其根系不受破坏;黄芩生长第2年后,如果不留种子,在其现蕾期需及时剪除花枝,避免消耗过多营养物质[5]。

6 流苏树与黄芩间作的培育效果

流苏树与黄芩间作经营3 a后,流苏树冠幅圆满,直径大于6.0 cm,既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也可继续留植,以提升价值;黄芩直播于林下生长3 a后,于春季采挖,去掉茎叶、抖净泥土、晾晒,避免淋雨或水洗导致药材等级降低,采挖出的黄芩每667 m2可产干药材300 kg以上,经济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间作黄芩行距
不同密度椰林间作荫蔽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