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发展导向

2021-12-01 23:2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格理想大学生

杨 雪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社会发展中女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女大学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能缺席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西方女性思潮和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一些新型社会问题的出现冲击着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使女大学生拥有理想人格,即使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依旧能够弘扬传统美德,有效发挥女性的社会功能,塑造现代女性主体意识。

一、女大学生人格发展现状调查设计

本次研究选择了吉林省五所高校的300名女大学生,在2020 年9 月到12 月期间,对其发放调查问卷,为了使受访者不受地域限制,同时在网络上发放网上问卷。本次调查一共回收500 份问卷,其中476 份为有效问卷,与此同时,还对5 名教师以及2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二、女大学生人格的总体情况

从问卷及面谈的结果来看,女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认知虽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整体上是向好的。

1.人生观

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对于未来有合理的规划和清晰的目标,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情绪波动强烈、人生理想以及生活方向不明确、心理压力较大、悲观消极迷茫、人际交往障碍等特征的女大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性别观

大多数女大学生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感较强,为自己身为女性感到自豪。但是女性社会角色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较男性更为复杂,这使得部分女大学生存在性别认知错位,认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婚后女性应该为家庭付出得更多,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家庭上来。

3.婚恋观和性观念

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显现出功利化的倾向。相对于其他女性群体,性观念较为开放的女大学生较多,她们在面对两性问题的时候比较理性,甚至有相当比例的女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或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她们反对束缚女性的传统贞操观念,也不会从伦理道德层面去否定同性恋。

4.消费观

女大学生的消费观普遍较为理性,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强,不过度消费等等。但也有部分女大学生存在奢侈消费、攀比消费、超出个人能力的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潮还存在,个别女大学生还会用违法行为或者是违背道德的行为来维持生活中的奢华消费。

5.职业观

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正视择业面临的困境,并且愿意通过努力学习、参加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日后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错误观念仍旧影响着部分人,一些女大学生害怕职场竞争带来的压力,为了逃避主动择业,对婚姻抱有过多期望,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6.法治观

大多数女大学生具有法治思维,遇到问题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可以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且法律素养优良。但法治观念较为淡薄、不尊重法律、带着侥幸心理去进行违法犯罪的女大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综合分析以上六个方面,能够看出当下女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大体是好的,其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基本一致,不仅如此,她们身上还体现出一定的独特的女性人格特征。但也有部分女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缺陷,甚至做出与女大学生这一身份角色不符且违背社会伦理标准的失范行为,在社会上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人格教育问题,使女大学生拥有健全人格。

三、女大学生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女大学生整体的人格状况显示为优良,但近些年来也存在一些女大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困境,导致其行为产生异变,最终致使其人格出现偏差的案例,因此,我们需对这类事件予以警惕。

1.女大学生的性别认知出现偏差

部分女大学生在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不能够准确认知自身的性别。如果当下的家庭环境或者是社会环境等,与自身的性别角色发生冲突,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为自身的性别,而不是从社会环境出发,探究产生这种认知偏差和刻板印象的历史性根源。再有,由于受到传统社会性别分工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也有相当比例的女大学生否定自身的女性角色,漠视存在于自身的性别价值,采取消极对抗或者对其置之不理的态度。还有一些女大学生不能坦然地接受作为女性的自己,将“男女平等”狭隘地理解为“男女等同”或“男女一样”,否认差别。

2.女大学生依赖心理较强

虽然当代女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她们面对困难常常出现畏难情绪,缺乏独立意识,有较强的依赖心理。这一问题在婚恋观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女大学生不考虑如何和伴侣一起奋斗来创造幸福生活,反而是在择偶的时候以男方的工作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实力作为挑选的首要条件。这种择偶标准会使女大学生丧失奋斗的意志以及创造的动力,在现实生活中,独立性也会由于过强的依附心理而丧失。

部分女大学生存在如下问题:遇到困难时,下意识地想要寻求父母或者是其他人,尤其是男孩子的帮助,而不是自己尝试解决,也会在生活中表现出需要保护或者是软弱的特质。大多数家长由于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是认为和男孩子相比,女孩子需要更加听话,更加有礼貌,更加愿意服从指令,这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在自主性和独立性方面较弱。这部分女大学生在对待事业或是职业方面不会主动要求自己有进步,只会对自己的气质以及修养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希望扮演成功男人背后的女性角色,对自己的未来也很少进行规划,而是将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完全寄托于他人。这部分女大学生对于就业,虽然在学校里也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对于自己就职的社会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却不愿意主动努力去寻找就业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女生来说,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找一个经济依靠或是情感上的依托,更应该看中的是事业共同进步。为了尽量避免女大学生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配偶身上,减少女大学生对于外力的依赖,需要对其进行更多更全面的教育。

3.女大学生责任意识与成就意识缺乏

对社会的责任、对自身的责任,构成了人的责任意识,部分女大学生生活随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比如,婚前性行为导致怀孕,一部分人往往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有的人将自己的责任忽略掉,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近年来引发社会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感染艾滋病的问题,其原因多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性知识,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从这一问题可以看出,一些女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道德修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成就需要,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部分女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和规划,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不强烈。当下,部分女大学生的需要层次较低,还未达到如此高度,表现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很多女大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嫁个好丈夫,相夫教子。

4.女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

新时代要求新青年具有创新精神。同样,女大学生身为知识分子阶层,为使自身的价值更好实现,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大部分女大学生认为“科学界、各阶层的精英没有几个是女性”“女性天生没有男性聪明”,这些观点正是由于受到了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女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女大学生不能够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在性别判断方面,有一定的错误认知。实际上女大学生创新精神意识不强不是因为女大学生本身就不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而是认识问题。

从女性自身进行分析,部分女性在主观意识上,只将生活、家庭或者婚姻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将自己置于从属地位,这些女性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地位的认识非常片面而模糊。从社会环境方面进行分析,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传统的落后的性别观念仍然存在,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思想还深深影响着部分女大学生,使她们的主体意识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女大学生依附性个性特征,导致她们对自我的期望值较低,创新创造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5.部分女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淡薄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个人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同程度增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对部分个体影响加大等等。这些思想相互碰撞,冲击着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笑贫不笑娼”的危险思想出现。甚至有个别女大学生不惜以自己的裸照作为抵押条件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可见当代中国女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问题,其中涉及法治观教育、伦理道德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性。

四、女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的系统方法

“从人格塑造的方式方法上看,要多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多元化教育。人类的本性是多元性的,与此相适应,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也应采取多元化形式。”理想人格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品格。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以及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塑造、培养理想人格。女大学理想人格的构建,需要形成完整的体系。

1.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与传统的理论灌输法不同,其主体主要是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进行教育。这种方法对于女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疏导的方式,让女大学生对存在于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可以保持比较正面的态度;其次,与女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细心,增强女大学生形成理想人格的主动性,增强对于理想人格的认同感;再次,为了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能够及时得到疏解,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特别是针对家庭环境特殊的女大学生,为了促进她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能够以更加积极且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及时克服心理障碍,需要给予她们更多关注。

2.榜样示范法

模仿他人行为是人的天性,他人的优秀行为、高尚品德以及美好思想都会对周围人产生影响。榜样示范法是指宣传先进的观念和行为,特别是伟人、名人和一些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等,通过榜样的作用促使其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为了使榜样身上的高尚品质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质,使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有一定的提升,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榜样教育,使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趋近榜样的境界,甚至达到或超越榜样本身。在女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激发新时代女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自觉,崇拜和尊重女性模范,进而达到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格观念,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警示教育法

在形成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举一些负面的案例有时也非常有必要,警示教育就是使用这些负面案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我们可以针对发生于女大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对女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使用这些反面教材来加以提醒警示,提示女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锤炼道德品质,追求理想人格。

4.实践养成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参与频率,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救助活动、志愿活动以及一些公益活动等等。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使他们自身的优势得以发挥,还能够使大学生早日了解社会,为今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一些大学生会主动地去参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活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形成,从人文的角度对他人进行关怀,从道德的层面去接触社会,这本身就是理想人格的一部分,在活动中让大学生明确提倡什么,抵制什么,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5.文化熏陶法

继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多数中国古代思想家都表示,修身养性、奋发向上、切磋践履对于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10日与北师大师生一起过教师节的时候表示,我不赞成将古典诗词以及散文在课本中去掉,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嵌入经典。9 月11 日总书记在出访塔吉克斯坦的专机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全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思想风貌,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比如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责任奉献、修齐治平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和衷共济的思想等,这些传统美德不断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既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道德难题提供了重要典范,同时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精神营养。女大学生更要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努力塑造理想人格。

本文立足于加强新时代女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的理念,关注女大学生的人格问题。新时代女大学生人格问题引发的性别认知错误、主体意识缺乏、荣辱观念淡薄等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使新时代的女大学生生活得健康快乐,积极地帮助她们培养理想人格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为女大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培育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素质,成就出彩人生。

猜你喜欢
人格理想大学生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2021款理想ONE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