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堂对话,引向深度学习

2021-12-01 23:23山东省聊城文轩初级中学朱祝萍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位线菱形四边形

山东省聊城文轩初级中学 朱祝萍

教师要关注课堂对话,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创生出新的观点。教师要优化对话过程,摆脱课堂控制的束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表达、反思,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实现有深度的数学学习。

一、创设异议情境,分享不同观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投入,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创设异议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借机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辨析,促进他们分析、推理能力的形成。教师将学生的观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对相似处进行分析,在不同处进行比较,共同挖掘观点之间的联系之处。如,在学习青岛版八下《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2》内容时,在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后,教师让学生画出函数y=x+2 的图像时,有学生分别取(1,3),(2、4)两点画图,也有学生取(0,2),(-2,0)两点画图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依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结论取两点即可,但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异,后者更具特殊性,这两个点分别是函数图像与y、x 轴的交点。教师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地回答。

二、转述学生话语,促进互动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交流,没有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提出问题,没有细细倾听学生的表达,没有为学生留有反应与理解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深入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改述、总结等,使学生的表达内容更为准确、语言结构更为完整。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立场,引导他们参与讨论交流,将不同观点进行比较联系,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肯定、或纠错,能抓住关键信息进行交流,能建立重要概念之间的关联。教师要通过复述,让学生获得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如,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一课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借助于折纸活动讨论、探究菱形的性质,让学生对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再竖着对折,将其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打开后发现是菱形,教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其实将直角三角形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表述为“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但很多学生在表述时出现语言不清晰、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在肯定他们回答中正确的部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与菱形联系起来,让他们准确地理解菱形的这一判定定理。教师再让学生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片交叉重叠在一起,并画出重叠的部分,说说这个重叠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操作,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同学展开交流,提出这样的四边形是菱形的结论,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概括,引导他们获得“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结论。

三、拆解深层回答,促进共同理解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提出大量简单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停留于浅层次的水平,或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将深层次的思维问题拆解开,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的错误思维无处遁形。问题的拆解,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回答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观点中提炼出关键问题,能确保每个同学至少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的拆解,能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真正的提升。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内容后,教师提出问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四边形?很多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连接对角线)通过反思性的追问“连接对角线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将这个问题与三角形的中位线关联起来,并让学生回答“中位线既存在数量关系,也存在位置关系”,增进学生对中位线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追问,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中位线知识去添辅助线,将原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再运用中位线定理去寻找数量关系。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拆解,帮助学生建立数量与位置的联系,促进了他们对中位线定理的深度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开展深度的对话交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位线菱形四边形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如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怎样数出图形的个数
巧构中位线解题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巧证几何题
四边形逆袭记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