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021-12-01 23:23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形数学知识概念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 薛 晴

如今,教育体系整体改革,数学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素质人才培养层面。相较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的吸收,如今更加倡导学生技能的提升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关乎整体教育质量,而且对于我国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体系的变革具有积极影响。

一、拓宽知识渠道,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

数学概念和公式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直接影响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根基,拓宽知识渠道,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其一,应准确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形成过程和背景;其二,能够精准表达数学概念的具体内容,包括文字表述方式、符号表达形式以及相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其三,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四,从数学概念中揭示数学规律,从而利用数学规律在解题中找到关键点。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这一概念时,首先,我们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开展直观教学,为学生展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数学概念。同时,引出以前学过的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度量方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直线与平面成角”这一定义,这样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和定义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最后,通过对比异面直线成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度量的本质含义,从而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时期,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学生的实况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学生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创设问题情境:铁人三项属于奥运会游泳项目的重要比赛项,运动员通过横跨规定区域到达对岸获得相应的分数,若某运动员静水游行速度为5500m/h,比赛期间的水流速度为4500m/h,如果运动员径直游向对岸,其运动轨迹是怎样的?游行速度是多少?请计算出最短游行距离的游行速度应为多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以问题驱动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一方面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

三、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将数学语言、图形、数量、位置等关系融为一体的解题思想。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具有积极作用。高中几何知识属于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所占分值也比较高,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几何知识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率,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几何轨迹属于几何类知识,方程属于代数类知识,解决解析几何轨迹方程必然会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数学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试卷中几乎每年都涉及此类的选择题或解答题,甚至有的地方作为压轴题出现。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为学生选取经典题型进行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方法,真正体会数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对于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拓宽知识渠道,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

猜你喜欢
数形数学知识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幾樣概念店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形结合的实践探索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