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化在加速 骨质疏松已成健康严重问题

2021-12-01 09:42撰稿毛圆圆
自我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脆性知晓率髋部

撰稿·毛圆圆

指导专家·章振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医师、教授)

“强健骨骼 远离骨折”公民健康素养提示发布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

为使公众了解和重视关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了《“强健骨骼,远离骨折”联合提示》。主要内容如下:

提示一

珍爱骨骼健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通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的全生命周期都应关注骨骼健康。

摄入足量钙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食物是人体摄入钙的重要来源,平衡膳食以及选择富含钙的食物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推荐18~49岁成年人每天摄入800毫克元素钙,50岁以上的人每天摄入1000毫克元素钙。

充足光照光照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

坚持适量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预防骨质疏松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足量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有2天或以上的抗阻练习,并锻炼全身主要肌肉群。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影响钙在体内代谢的因素。

提示二

预防跌倒:增强平衡力,改善老年人居家环境。

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跌倒,如放慢转身、转头、起身、下床速度,避免登高取物,不走过陡的楼梯、台阶和坡道,避免去人多及地面湿滑的场所等。穿合身的衣服,穿合脚、防滑的鞋;根据身体条件适时选用拐杖、助行器、髋关节保护器等辅助工具。

改善居家环境,如安置必要的扶手,去除门槛,地面防滑,改善室内光照,选择高度合适的家具等,以防止滑倒、绊倒或高处跌落导致的伤害。

运动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控制,但应视个人情况适当锻炼,避免运动损伤。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例如太极拳、平衡操等。

提示三

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危害严重,但可防可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

脆性骨折可导致残疾,进而影响生活、劳动能力,甚至导致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

脆性骨折可以提早预防和在医生指导下药物干预、控制,建议公众提升对脆性骨折及其危害、防治的认识水平,保障公共健康。

提示四

中老年女性为脆性骨折高危人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测。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患病知晓率极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我国首个骨质疏松流调结果显示,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0.7%。公众认知程度远低于疾病影响程度。

我国中老年女性为脆性骨折超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尤为严重。

专业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仪)是公认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建议40岁以上人群开始进行首次专业的骨密度检测,并在之后的人生阶段维持定期骨密度监测,及时了解自身骨骼情况。定期检查骨密度是早发现和早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高危人群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应遵医嘱进行药物干预。

提示五

脆性骨折患者: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警惕二次骨折的发生。

脆性骨折患者是未来再发骨折的极高危人群。初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妇女中26%会再发骨折,其中23%发生于初次骨折后第1年,54%发生在5年内。髋部骨折者再发髋部骨折风险将增加2.5倍。椎体骨折可增加近5倍的再发椎体骨折风险和2~3倍的其他部位骨折风险。而再骨折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5年内病死率。

建议脆性骨折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应开展骨健康状况评估,并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和减少骨折危险因素,要重视防范二次骨折的发生。

猜你喜欢
脆性知晓率髋部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脆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分析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