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01 12:11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贾子高金梦迪
区域治理 2021年47期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科研工作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贾子高,金梦迪

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投入情况不仅反映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政府对科研事业发展的努力程度,进入“十三五”以来,四川省普通高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与之相反,科研拨款的投入力度却逐年缩小,这对普通高校的科研工作来说十分不利,因此,对科研拨款的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可以对四川省“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对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四川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良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当前教育支出是各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提高内生在劳动力中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储备基地,教育经费投入的规模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规模的扩大,其对教育和科研经费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决策等的影响,我国各省份地区的高校科研拨款规模存在差异性。张宝生等人在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和高校研发人员规模都会影响科研产出。王云多等人在讨论黑龙江省科研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影响科研投入的规模和结构,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培养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同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研活动对地区GDP增长的影响最大。周乐等人认为,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改变财政投入责任主体的同时,增加了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压力,也造成了高等教育投入和资源分布的不均,高等教育能够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等社会收益,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但相对于我国GDP的快速增长,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和科研经费拨款仍存在总量不足的显性问题。因此,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与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合理调配与优化高等院校投入结构,实现高等院校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型。

一、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现状分析

(一)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来源分析

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来自于国家资金投入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本文以2010年至201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四川省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中的科研拨款为研究对象。

(二)四川省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GDP三者占比分析

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来自其财政性教育经费,而财政性教育经费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分析四川省普通高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GDP就显得尤为重要(三者比重情况见表1)。

表1 四川省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GDP占比情况

由表1可知,四川省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GDP均逐年上升,四川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9年的6105390.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6850602.7万元,增长了176%,年增长率为10.69%,说明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努力;四川省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09年的1017860.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014198.8万元,增长了196%,年增长率为11.47%,均大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长率,说明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较为平稳,在18%左右波动,根据国际惯例,这一比重需要在20%以上,可见政府还要对高等教育加大支持力度;总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情况也较为平稳,在4%上下浮动。201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四川省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目标要求。

(三)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比重分析

通过查阅2010年至201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可以得出,四川省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主要来源渠道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09年至2018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四川省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规模在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76743.9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26121.4万元,达到规模顶点,之后的一些年份虽然有小范围回升,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126121.4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38225.9万元,下降了69.69%,年均下降率为12.42%。科研拨款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整体上也呈现下降态势,先从2009年的7.54%增加到2010年的9.69%,在此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直至下降到了2018年的1.27%。由此可见,政府对于普通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力度在逐渐走低,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拨款力度。

表2 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情况

二、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影响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规模的因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合理性地提高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投入力度。本文选取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作为代理变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用gdp规模代替)、研究人员数(mum,以硕博研究生加上普通高校教师数的总和代替)、科研设备规模(tfa,以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值代替)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研究这三个因素对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影响,样本则选择2009年至2018年十年的数据。一般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研究人员越多、科研设备规模越大,政府对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拨款额度就越高,反之则越小。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历年的数据,具体数据参考表3。

表3 2009年至2019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及各影响因素数据

(二)构建模型

为探求fin与gdp、mum、tfa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将表3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代入模型(1),方法为最小二乘方法,得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回归结果表

从表4可以看出,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 criterion)和施瓦茨信息准则(Schwarz criterion)的值分别为22.34866和22.46969,可决系数R2为0.9124,说明回归关系能够解释91.24%的变量变异,对应的调整可决系数R2为0.8686,与R2相距不大,可以得出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较高。模型整体的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20.83,其对应的P值为0.001,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显著。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地区经济发展程度(gdp)、研究人员数(mum)、科研设备规模(tfa)三个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这三个变量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表4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相应回归方程:

fint=-81289.11+0.001630gdpt+35871.59mumt+-0.522552tfat(2)

方程(2)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人员数量、科研设备规模是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人员数量对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规模的影响是正向的,科研设备规模对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规模的影响是负向的,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科研设备规模的增加会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从而节省科研拨款的投入。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将平均增加16.3元;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数量每增加1万人,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将平均增加35871.59万;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科研设备固定资产值每增加1万元,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将平均减少5225.52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政府对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规模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设备规模的影响。首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人员数量对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产生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越多,投入普通高校科研的资金才有保障。同时,科研人员数量越多,越会产生更多有关薪金、生活、实验等方面的开支,这必然会增加对科研拨款的投入。其次,科研设备规模对科研拨款的影响是负向的,充足质优的科研设备会大大减轻科研人员的工作繁琐程度,提高科研工作的运行效率,节省科研拨款开支,从而减少科研拨款的投入规模。

(2)政府对四川普通高校科研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根据国际惯例,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需要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20%,普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载实体,其财政性教育经费也需要满足这一标准,而四川省只有2011年达到这一标准,其余年份均在18%左右徘徊,说明四川省对普通高校的教育投入不够。其次,虽然四川省对普通高校的教育投入没有达到教育总投入的20%,但普通高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确实在逐年增加,科研拨款的投入却呈现缩水趋势,与此同时,科研拨款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也在总体走低。再次,四川省普通高校科研拨款占全国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5%左右下降到了1%左右。由此可见,四川省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不够,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弥补。

(二)建议

(1)大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科研经费规模的影响是正向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税收越高,对普通高校的科研拨款越多。因此,政府抓住机会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形成以科技产业规模增长带动科研拨款增加、科研拨款增加促进科技产业提升的良性经济循环。

(2)制定合理的科研拨款模式。由于缺乏一套完备的科研拨款模式,政府每年对科研工作的拨款缺少稳定性,这造成了有些年份拨款多、有些年份拨款少的情况。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拨款模式势在必行,政府可以制定科研拨款制度,用制度的形式详细规定每年至少应该投入的科研拨款数目,以及科研拨款数目必须达到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而让科研拨款更好地服务高校,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3)制定合理的科研人才政策。科研人才对科研拨款的投入有较大的拉大作用,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科研人才引进政策。首先,政府要考虑引进来的问题,可以考虑提供人才引进奖励、安排职位、提供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保障优秀研究人才入川通道畅通。其次,还需要考虑留得住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提供住房、安排子女入学等政策,以更好地留住入川人才,同时吸引本土人才留川。最后,政府可以考虑适当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提高科研人才的数量,提高四川省的科研竞争力。

(4)积极拓宽科研资金筹集渠道。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仅靠政府的科研拨款是不足以支撑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首先,政府需要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对普通高校科研拨款的投入力度。其次,高校应该广泛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全方位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最后,政府和高校应积极宣传科研成就,吸引个人或组织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捐款,以增加科研经费收入。

猜你喜欢
财政性教育经费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商业银行资金清算账户成为人民银行财政性资金监管盲区需引起关注
关于整合基层央行财政性缴存款管理职责的思考
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示范性基层电大为例
基层行财政性缴存款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公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