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代价

2021-12-02 12:14李计军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马蜂窝马蜂冯骥才

【美文导读】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年少的我们,有时真的难以抑制那股冲动。作家冯骥才年少时就是这样,因为“难以抑制的冲动”,把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捅了!结果如何?我们一起带着疑问来读《捅马蜂窝》这篇文章。

【美文呈现】

捅马蜂窝(节选)

冯骥才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美文欣赏】

冯骥才不愧是大师,捅马蜂窝的故事紧紧抓着读者的心,从作者内心的渴望、冲动到捅下马蜂窝那一刻的惊呆、惧怕,再到生病后的心有余悸,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让人读罢如临其境。文章最精彩的是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突出捅马蜂窝的欲望;动作,突出捅马蜂窝的过程。描写细致真实。

【写法借鉴】

“别有用心”的语言描写。节选部分开头的语言描写甚为精彩,爷爷奶奶针锋相对的对话,是激发我内心捅马蜂窝欲望的根源所在,为后文作者捅马蜂窝埋下伏笔。语言描写在形式上提示语一律在后面,更突出双方语言的“激烈”。

“干脆利索”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比如:捅马蜂窝前“溜到”小门口,一个“溜”字表明是偷偷在做;“脱下褂子”“遮盖下半张脸”“把竹竿接绑”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我捅马蜂窝的急切。动作干脆利索,捅马蜂窝的决心“不容置疑”。

“生动传神”的心理描写。本文作者的心理时刻在变:一开始捅马蜂窝的欲望“难以抑制”;接着感觉行为有点冒险后有些“迟疑”再到战胜“胆怯”;捅马蜂窝后看到马蜂向我扑来的“惊呆”;最后生病后的心有余悸。整个心理变化非常符合儿童本性,细腻真实,如临其境。

【牛刀小试】

你有没有因为冲动而做过一件事呢?可以借鉴本文写法,把过程写下来。

猜你喜欢
马蜂窝马蜂冯骥才
失踪的暑假作业
马蜂窝捅不得
新年快乐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逛超市
“强项令”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