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2 14:41北京市第十七中学赵超群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警觉性居家分层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赵超群

一、实践背景

(一)新形势面临的新挑战

《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线上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形式,通过在线教育教学平台,发挥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作用,建立网上教学和师生互动通道。在教育部要求学校做好预案,开展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各类媒体也推出了适宜居家练习的活动内容。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的课程;是学生体验运动兴趣的课程;是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课程。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理解,突出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价值实现?这给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二)小学体育混合式教学的“现在”特点

混合式教学可以理解为现场学习与网络学习的结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结合现场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与以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略有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体育混合式教学从以学校课堂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转变成了以家庭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混合式教学。

二、实践过程

(一)确定教学方式,拟定教学策略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场地的有限、资源(器材)的有限、教学指导的延迟性、反馈评价的复杂性、家长参与的必然性。因此,充分考虑居家环境、资源利用、器材准备、学生及家长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设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疫情期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自制力和意志力较差,居家学习需要家长的充分参与。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选定为形式灵活多样、器材便于准备、内容简单易学的“居家亲子游戏”,即在居家环境下,以游戏为基础,父母或家人共同参与,能够达到娱乐健身效果的项目。本课程内容具有游戏性、合作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带动家庭健身的作用,调动家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学生线下自主学习、教师线上分层指导、课后拓展评价三个阶段逐层推进的游戏化教学模式。

(二)选择学习平台,做好课前准备

为保证课程顺利开展,及时联系各班级学生,我及时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提示学生家长提前下载腾讯会议APP,并统计家长邮箱。在推送课程之前,提醒家长保证网络畅通,和家长、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楚授课方式,提示学生提前做好线下自主学习和线上课程准备,保证按时上课。

(三)精准推进实施,确保学习效果

线上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环节。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线下自主学习、教师线上分层指导、课后评价拓展三个阶段开展教学。根据课程大纲,设计相应的内容,教师提前录制微课,要求微课时长不能超过10分钟,强调内容丰富、讲解精练、画面清晰、示范规范。

1.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阶段的安排包括:教师提前推送微课—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家长监督并完成学习反馈。

每周日晚,按时将微课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推送给家长。提示动作学习的重、难点,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提醒学生记录练习中的问题。基于课程内容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爱和陪伴,懂得孝敬父母。

学生预习课程内容,根据其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资源(器材)情况等自主选择练习项目,并按照练习中的提示,提前准备好器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居家资源实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视频中的内容,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练习,记录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3.2 警觉性 警觉性属于注意稳定性,失眠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警觉性障碍,患者通常在较为简单的警觉性任务中可表现出较快反应,而在相对复杂的警觉性任务中则表现出较慢反应。梁学军等[19]研究指出,严重的失眠可导致警觉性下降、记忆力、分辨力减退。张奉明等[20]研究中通过睡眠剥夺实验发现,睡眠障碍将导致警觉性降低。

家长是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监督、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指导纠正动作;另一方面,协助录制练习视频,拍摄练习照片,将学习视频和照片传送给教师,做好学习反馈。

2.教师分层指导阶段

线上指导阶段的安排包括:教师分层指导纠正—学生分享评价—教师提出改进练习要求。

运动技能的习得需要经过正确身体感知的不断“强化”才能实现,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分层指导,做到精准对标,有效解决问题。教师收到反馈视频后,总结练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突出问题,录制视频,配合讲解,纠正动作。对练习中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练习要求,实现问题的深层解决。并留出时间,请学生分享评价。

学生在教师纠正讲解之后,回顾观看自主练习视频,结合教师的纠正视频和提出的改进要求,反思练习。在评价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练习视频,从技术学习、器材准备等方面做出评价。家长做好监督帮助,将练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

3.课后评价拓展阶段

与线下课程的即时评价不同,线上教学的评价具有延迟性,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好在线教学时间,提升在线教学效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首先,采用分组评价。教师根据选择不同项目的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优秀作品展示,小组之间讨论发言,分享练习体验。其次,采用分层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纵向评价学生的成长,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最后,采用自主评价。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展学习、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后拓展阶段,依据让学生“会学”“会练”的理念,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游戏,结合家庭环境、居家物品,创编新的“居家亲子游戏”,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小视频,录制后跟教师沟通,进行完善,分享在班级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做自主创编游戏的“讲解员”,可以当同学们的“小老师”,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三、深度思考

回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围绕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表现,结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深度解析,我提炼形成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同行分享。

(一)教师应树立课程意识

作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师,要树立鲜明的课程意识,深化社会即课堂的教学观念,通过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将每一节的体育课有机串联起来,以凸显体育课的系统化、结构化特征,并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合理设置单元教学计划,使得每一节的体育课都能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并借助多媒体平台,使得课程设置方式呈现更多样态,让不同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我训练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学会健身方法,养成健身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通过体育锻炼,收益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上的良好适应,甚至还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社会整体的意识提升。体育是一种实践行为,要教育学生把身体健康强壮、参加体育锻炼与社会主义祖国兴旺发达联系起来。

(三)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由于线上学习缺乏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优势,因此,需要利用好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意识。注重学生自主评价、教师分层、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协助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持续性,过程评价和终极评价相结合。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互联网+教育”更加真实而具体地走进了课堂,这给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提出了新挑战,但同时也给育人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化危为机,抓住危中之机,优化教育模式,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思考。

猜你喜欢
警觉性居家分层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睡眠剥夺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简要机制
颜色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情绪以及警觉性的作用
staycation居家假期
雨林的分层
微生高的往事
夕惕若厉:编校警觉性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