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引导教师心理成长

2021-12-02 14:41北京市朝阳区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李春玲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崖童话戏剧

北京市朝阳区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 李春玲

通常,人们觉得童话是给孩子们阅读和使用的,因为孩子们最适合在想象的世界里发展身心,也会因为有了想象的空间而变得聪慧和美好。而心理童话将催眠概念以隐喻的形式融入故事和绘本中,通过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来教会他们以新的方式面对和解决身体及情绪问题。对此,我们将心理童话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成效显著并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而在心理童话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又发现它也适合大人,适合我们的教师。对此,本文如何以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引导教师心理成长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引导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实施者,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护航者……可以说,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被学生捕捉到;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生更容易依赖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人格发展。

随着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教师备感压力,时常感到身心疲惫,导致“幸福指数”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热情减退。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教育部对全国1万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水平。对于学校而言,对教师定期进行心理成长培训是激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对此,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更能疏导、缓解教师们的精神压力,帮助教师们放松身心。

二、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实施过程

《山崖与海岸》是无智创作的心理童话,刊发于《华夏教师》杂志上。故事通过讲述月亮为“边儿”缓解和排解因为家庭问题带来的苦恼,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东西会给人各种力量,比如,危险的山崖或蔚蓝色的海岸,但人们要学会将危险的情绪转变成积极的希望。该故事用“山崖”和“海岸”作为象征,隐喻了发生在我们人生的过程中很多柔软和坚硬的境遇,悲伤和光亮的时刻,爱和失望,等等。

我们邀请了无智老师和教师们一起,以心理童话为载体,用戏剧的方式,演绎了内心世界的历程。

第一,由无智老师进行童话故事展示,并对内容创作进行讲解,帮助教师理解故事内涵。

第二,引导教师回忆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恼火的”“愉悦的”“失望的”“幸福的”故事或片段。

第三,让教师参与戏剧表演,利用各种道具(如各种色彩的纱巾、面具,手鼓、沙子锤等乐器)演绎教师心中的“山崖”与“海岸”造型。

第四,引导教师利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转移教育教学中的负面情绪。

第五,释放压力,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无智老师引领教师们做“我记得……”活动,教师在阐述参加活动感受的过程中,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将看似惊悚的“山崖”转变为蔚蓝宽广的“海岸”。

三、通过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引导教师看到自身内在的世界

在很多时刻,我们看不到内心的世界,看到的是客观的外在世界。我们内心的世界隐藏着我们的力量和软弱,只有看到了它,我们才能改变和成长。《山崖与海岸》心理童话正是引导人们看到内心世界的素材,将其与戏剧融合的活动,带给了教师们深深的触动。

高原老师(任教语文学科)说:“这次的教育戏剧课堂,我了解了《山崖与海岸》的独特构想,这两种意象直抵内心的两种情绪感受,山崖与海岸是那么不同又那么自然地相互依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海岸和山崖,每个人都有走在山崖边缘的经历,海岸虽美,站在山崖的那刻却感觉无法抵达。

张雅玲老师(任教数学学科)说:“这次心理童话的培训非常有意思,很有创意。我体会了一次心灵的成长,心里的柔软被唤醒,被触动。作为教师,平时大多处理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问题。有时候会疲于应对,心里那些柔软的部分被磨平了,但这次课让我重新感受到了自己心里柔软的部分,学会用柔软的心理去理解学生、帮助自己。”

张玲老师(任教数学学科)说:“这则心理童话告诉我们,一个容器可以装走自己的烦恼,还有就是一面镜子让自己看到美好的事物……我们帮助自己想到美好的一面,来温暖自己的身心,愉悦自己。学习到了山崖与海岸的搭建,让内心的感受外化。”

四、通过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助力教师给生活创造柔软的童话意境

我们一直要求教师脱掉坚硬的外壳,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在心理童话的戏剧教学中,我们实现了。

刘瑶老师(任教数学学科)说:“借助戏剧形式,结合学情,改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板贴出黑色的山崖和蓝色的海岸,让学生写一写令人烦躁的事和温暖的事,将不好的事放在山崖板贴的后面,将好的事贴在海岸上美人鱼的身上。让学生要更多地感受美好的事物。”

汪培培老师(任教语文学科)说:“通过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我发散思维,自己想了一个叫作‘神奇药水’的小游戏,孩子们对自己的水杯许愿,释放魔法,可以拥有一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药水,如‘我希望拥有勇气水,喝下这口水我将变得更勇敢’。在音乐声中,学生很有仪式感地喝下自己水杯中的一口水。所有其他的同学齐声高呼‘你一定会更勇敢,你一定会更勇敢’进行魔法加持……”

五、通过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启发教师用柔软的方式解决心理困境

只要教师体验到内在世界的柔软,才能创造柔软的美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心理童话的戏剧教学刚好能助力和开启我们去实践。

高原老师说:“这则心理童话的学习,给我们请来了四位‘精灵’,那也是内心柔软时刻的我们自己,精灵们是一个滑翔伞,是一对美丽的翅膀,是一条凿在崖岸的石阶,轻轻松松不知不觉间把我们送到海滩。”

张宇老师(任教数学学科)说:“心理童话课上我忽然意识到,当我面对班内调皮的学生,怒发冲冠的时候,我可以用张老师讲过的心理童话的四种方式放下我的情绪,把坏情绪藏起来,而不是去怒吼……我可以结合一些内容到教育班级上。遇事冷静,这样才能把我从山崖拉回蔚蓝的海岸。”

六、通过心理童话的戏剧活动,激发教师对“自我世界”的主体性的觉察

我们一直是自我生命的主体,但我们往往忘却这个事实。我们责怪环境造就我们,放弃了自主的改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主体性的觉察是一门永远的功课,在高压的教育生活里,我们更呼唤主体性的觉察。

冯亚楠老师(任教数学学科)说:“借助《山崖与海岸》这一个案例,我清晰地感受到面对消极情绪,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情绪转移与转变,而所有的转变主体都是自己,自己需要积极面对消极情绪……”

汪培培老师(任教语文学科)说:“我个人特别喜欢最后一个环节,所有人手拉手,边念着神奇的咒语,边像海浪一样卷起来,所有人越来越近,我感到逐渐被温暖的身体包围,耳边环绕着同伴的声音,我由一个个体融入了一个集体。直到所有的手变成浪花,而我就是浪花的一朵。无须多言,这种体验就带给我许多对同伴的亲近与集体的容纳感。我想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借由恰当的肢体接触,确实会有意外的好处……我也要针对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通过开展相关主题心理活动课,创设合理的情境,发挥教师的聪明智慧,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能有所获得和体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们的感悟让我想起钟南山院士,在一次慢性疾病患者情绪管理公开科普讲座上的话,他提到“其实,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为了教师的身体健康,对于处于高压工作生活中的教师而言,心理童话与戏剧体验方式活动使得教师们沉浸其中,得到了疗愈……而这是一个较新的实践视角,我们会坚持探索和实践,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以享同行。

猜你喜欢
山崖童话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故乡槐花满山崖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孤独的麦田(外一首)
童话镇
戏剧类
午夜童话镇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