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2021-12-02 14:41安徽省宣城市奋飞学校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生命

安徽省宣城市奋飞学校 汪 荣

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是学生的必修课。生物学科是学生认识生物和了解生物生存规律的主要途径,因此将生命教育融于初中生物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同步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习具有涉及知识面广、教学过程开放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进行详细、深入、全面的讲解,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拉近学生与大自然间的距离。同时,《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还能帮助学生就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展开。

(二)利用生命教育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生发展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方面,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而初中总体教学中生物教学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个课时内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生物知识。同时,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多,任务重,所以学生很难在课后全面复习生物学习内容,进而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理念中,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生命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抓住生物教学的本质,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质,使学生更容易正确掌握生物学习的核心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生命观,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方法更加灵活,从而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三)利用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春期),他们的生理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而越来越成熟,但学生的心理仍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对自己周围的所有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极易被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阻碍他们正常的身心成长。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

二、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基础设备不完善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初中生物不参与中考成绩,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都处于忽视状态。同时,大多数学校为生物分配的教学资源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教学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从未接触和了解的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但是目前多数学校的试验设备不能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设备数量少或者只是摆设,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生物的深层次的理解。

(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依旧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大多数的生物课堂中,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下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理论知识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没有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导致无法获得更加高效的教学质量。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课堂渗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同时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想要促进生命教育在课堂中的有机渗透,教师就必须立足于实际学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已有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设计精巧有趣的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生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所讲的内容,如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相关知识与生命教育的主体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为了生存,对环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适应,感受生命的坚强,形成初步的生命观念,养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

(二)运用实验渗透,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教师的必然选择。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同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是源自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有效的实验方式,尽可能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操作全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历程,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历程,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例如,在学生学习“细胞”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显微镜开展实验设计,分组、分阶段地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分裂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身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细胞在为我们的生命活动做出贡献,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抽象知识,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文字和图片、视频等结合在一起,教师能够更直观、形象地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问题。

例如在“健康地生活”这一课时时,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长期吸烟人群的肺与正常人的肺、长期睡眠不足人群的身体状况、吸毒人群的精神面貌等,这样就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么重要,引起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从诞生到成长、从年轻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

(四)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

大多数时候,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仅仅考虑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初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上都采用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和掌握。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科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生物学知识,又可以感受生命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份手抄报,主题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历程。这样,学生可以学习知识,也能感受到命的厚重与延续,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总而言之,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既有利于教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生命
生物多样性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