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艺课程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2021-12-02 14:59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培智智障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寇 学

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认为,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对加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智障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培养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如为他们提供陪伴机器人、陪伴服务等,这些举措最终都能取得不错的培养效果。然而,受限于当前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和资金现状,特殊教育急需一种有效且廉价的方式,以高效地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智能障碍及生活适应能力的概念

(一)智能障碍的概念界定

智能障碍通常具有三个共同的核心特征:第一,智力功能上的缺陷,例如推理、问题解决、判断和抽象思维;第二,适应性行为(概念、社会和实践)的缺陷,例如沟通、日常生活技能和自我保健;第三,在发育期间(即18 岁之前)发生。每个主要分类在其定义和分类方法中,都立足于智商和适应行为“双重缺陷”的两种分类标准。这些智障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无法学习、有人格方面的问题。适应能力不足等缺陷,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生活适应能力的概念

“生活适应能力”的概念由心理学家Schneider等人提出,并最终将其定义为“将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工具”。他们相信这个工具是用来开始和维持一段理想的关系的,这是一个社会生存十分重要的方面。“生活适应能力”是基于生活设计方法,将生活适应性和生活适应力作为积极资源,并促进智障学生的社会和工作参与度,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弹性,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在智障学生提高生活满意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生活适应能力”既可以作为帮助智障学生定义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工具,又有助于智障学生形成更好的自我形象,从而提高其自尊心。

二、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现状

(一)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必要

生活适应能力弱是培智学校中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根据以前的研究,生活适应能力影响着智障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生活适应能力缺陷会导致许多消极后果,包括引发智障学生恐惧、加强环境对智障学生的刺激、引发智障学生相互攻击、促使智障学生失去控制、引起智障学生的内疚感、导致智障学生感到孤独等,严重威胁智障学生的精神健康和社会生活。多芬巴赫等人已经证明,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对减少智障学生的愤怒及其消极表现和控制兴奋有积极的作用。一个人适应他人的能力以及进行可接受的社交活动的能力,决定了他在同龄人、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一个人的社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他的社会成长,并表现在他的社会可接受的行为中。培养他们理想的生活适应能力,有助于帮助智障学生被社会所接纳,也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不必要的生存烦恼,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并改善人际关系。因此,培智学校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存在问题

培智学校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缺乏一套实用的辅导教学方法,受限于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个人能力和资金支持的不足,培智学校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方式较单一。在许多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项目中,培智学校没有确立足够的特定任务和标准,或者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未能有效或自发地启发他们的潜在生活适应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许多已成型的生活能力适应培养项目的开展,仅针对有严重障碍的学生,而非广泛的智障学生;其次,尽管在小组层面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特殊教育工作者对智障学生个体从生活适应能力中获得的益处缺乏了解,因此,他们几乎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来推断为什么某些个体对培养活动做出了积极反应,而其他个体却没有;最后,虽然已有可靠的迁移效应和概括效应的报道,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培智学校情境中,促进智障学生的高水平策略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三、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方式

(一)陶艺课程培养生活适应能力的措施

对智障学生的教学必须考虑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与障碍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类似的基本教学方法可以用于有轻度和中度智障学生,但对有严重和深度智障学生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组的教学内容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教师应当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设立陶艺课程。此课程培养生活适应能力的措施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生活适应能力教学目标上,教师需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是课程能够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长期目标是课程通过陶艺制作,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乐于交往的态度与习惯。

其次,在生活适应能力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将智障学生的陶艺学习和普通学生的陶艺学习区分开来,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现阶段可以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朴实,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培智学校应追求教学方法的实效性,提高陶艺课程课堂教育的质量。

再次,在生活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产生行为和功能影响的经验,来培养智障学生必要的生活适应记忆,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和明显的行为影响。对他们而言,口头和视觉教学程序的相对价值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从经验的角度来看,证据表明这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任务类型和跨研究对象的特定能力的差异所致。因此,在陶艺教学过程中,具有视觉成分的指导性程序优于仅采用语言成分的过程。当陶艺教师采用视觉指导并分步骤下达任务时,智障学生的视觉能力与表现结果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最后,在生活适应能力的有效性上,教师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基本技能;特殊教育通过陶艺制作的过程,促进智障学生形成自主、自信、负责任、不怕困难和挫折的积极个性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陶艺课程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障学生通过陶艺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减少社会焦虑、常见抑郁、愤怒、社会失调、适应不良等消极行为,以及许多其他因生活适应能力缺陷所带来的情感和行为问题。智障学生通过陶艺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其生活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为他们提供与他人建立持续积极的相互关系的机会,在智障学生与同辈、家长、教师及整个社会建立良好关系方面,这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培智智障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雷鸟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
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路径探讨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