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优化

2021-12-02 14:41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祥和中心小学邵花文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手段艺术语文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祥和中心小学 邵花文

艺术通俗地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进而表达创造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具有这种艺术特点,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提倡教学艺术,并且要不断优化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按照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一系列手段,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这个过程的运用就显示出教学者的教学艺术。

首先,语文教学中,艺术是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才是其终极目的。如“读”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现代学生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较少,而往往许多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比如,《黄河颂》《开学的日子》等,这就需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段为学生搭建体验时代、感受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在不断的心神体验中感受时代的背景,深入领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虽采用了诸多的艺术手段,但它并不是各种手段的堆叠和盲目的引用,而往往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有选择地运用。

其次,与其他艺术不同,教学艺术的根本在于育人,需要给每个学生以学习的能力。所谓教学的艺术化,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一整套教学手段和方法、技巧,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其不是为了谈艺术而谈艺术,而是为了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追求最高的课堂效率。

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优化措施

如要做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就需要语文教师及时学习,补充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从国家新教育方针政策中敏锐捕捉课堂需要的内容,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立足实际,因“实”施教

第一,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这些内容往往不仅具有知识性,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力。

第二,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最忌讳的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做出正确判断,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还要尽可能兼顾所有。教师还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详细准备。例如,我们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课文时,学校处在农村,有学生家正在收花生的,经请示后教师把学生们带去实地上一节采摘课,把花生地当作课堂,当学生们从地里拔出花生,陈述花生的用途,就能够体会到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再引申到像花生一样的人们。

第三,立足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还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特长,使课堂艺术性与知识性有机融合,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四,立足实际的教育环境。教育还应契合教师所在地区、学校的实际环境,例如,中心城区、乡镇中心学校和乡村教学点的差距都要考虑。

(二)“活”化课堂

第一,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选用最佳的艺术手段。

第二,教师应具有善于捕捉并活化意外的能力。教学设计得再周密,也会有意外的发生,这些意外多半是来自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

我曾见过这样一个课例:在七年级《咏雪》的一节观摩课上,一个学生对“公大笑乐”中的“大笑”与“乐”提出了疑问,而教师的回答是:这两个词语是相同的,属于重复强调。但事实上,这两个词语存在很大的区别,“乐”是发自内心的笑,从内容来看,其中也包含着对人物的一种由衷的赞赏。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意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无疑是一次提高,也可以更好地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意图。

第三,教师也要学会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活化。例如,我们学过法布尔的《松鼠》后,让学生也写一篇动物文章,有一位学生就仿照《松鼠》围绕动物的外形、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用途等写了一篇作文,活学活用,结构合理,说明清楚。

(三)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与艺术能够相结合,正是通过艺术给学生以美感,使其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来增强教学效果。艺术氛围能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在感受美的同时获得求知的乐趣。由此看来,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绿》一文时,我没有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观察点的变化,而是带领学生分析水波、水色、水光,使学生领会到梅雨潭那醉人的绿和美,以及文章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紧接着,与学生一起欣赏西湖美景视频,并展开“赞西湖”的片段写作,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上,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妙处,要求学生对所写片段加以修改完善。一番下来,学生不仅深切体会到了“绿”的内涵,也学会了如何写景抒情。又如学习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时,我先播放一段白鹭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结合散文诗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白鹭的外形、颜色和身段等来欣赏它的美。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之上的,是审美情趣得以激发的结果。

(四)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曾说,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因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实现教学艺术优化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观察,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们年龄特点,初步预知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在一节学习作文拟题的课堂上,我首先为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厨师因引用了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分别为他的四道菜命名而远近闻名。同时我还配以菜的图片,学生边赏诗边看图片,兴趣大涨,从中也领悟了作文拟题的重要性。我又出示了几组题目让学生选择好的并解释原因,通过分析,学生也掌握了作文拟题的一些技巧。正是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才得以实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表演来激趣。在讲授《小橘灯》时,我要求学生课后仔细阅读小姑娘制作小橘灯这一段落,并试着亲手做一盏小橘灯。然后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并现场表演,这样眼动、心动、手动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以教学目的为根基,在课堂上开展绘画、配乐朗诵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获取知识。

(五)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在课堂教学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是教师的创新,如对常规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对教学内容的新的把握和体会,对课堂结构的独特的设置等。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能没有新意,到哪儿都照搬。因为艺术也会随之时间和受众的改变,就像七八十年代的人看《地道战》津津有味,而00后就兴趣索然。

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我们进行以月亮为主题的作文教学时,一个学生很有创意:嫦娥和白兔正在月宫中悠闲地散步,忽然听到了啜泣声,循声望去,看到了另一位女子,她名叫短娥。与嫦娥相同的是,她也有只随身的兔子,然而却叫黑兔。他们原本在人间快乐生活。可是,人类无尽地向自然索取并不断给自然以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因躲到月亮上才得以幸存。这样,主题不仅鲜明也富有趣味性。诚然,引导学生创新是教师必须做到且极其重要的。但是,学生的认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教师就必须给以正确价值观的创新引导。否则再现类似“认为美国空气就是香甜”的学生就得不偿失了。

将艺术融于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可以激发兴趣,培养审美,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语文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艺术手段的使用终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实现课堂教学艺术的优化,要把握好“度”,不能本末倒置,要时刻牢记艺术手段为语文课堂服务,尽可能地追求教学效益才是根本。让我们在实践中推陈出新,不断总结、不断进取。

猜你喜欢
手段艺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纸的艺术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