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高原藏绵羊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机制研究

2021-12-02 15:17吴锦波马月辉何世明余忠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绵羊遗传资源

吴锦波 马月辉 何世明 余忠华

(1,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 624402;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00193)

川西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面积约16.6 万km2,海拔3000~4700m,年均气温-2~5℃,年降水量500~800mm,以高寒草甸草地为主,辖区面积1630 多万公顷,占四川国土总面积的45%,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川西北地区藏绵羊生活在平均海拔3500m 以上,生态环境条件恶劣的川西北高原,是川西北地区广大农牧民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一,其特点是耐高寒、耐粗饲、适应性强,是川西北高原珍贵的遗传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1,2]。

1 藏绵羊遗传资源现状

1.1 群体分布及特点

2005 年[4]测定了川西北高原藏绵羊主要生产性能指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与1980 年的测定值对比发现,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测定值都有所增加,其中体重、胸围指标测定值差异显著,体高、体长、胸宽、胸深测定值差异不显著。2016 年笔者研究单位测定藏绵羊生产性能发现,各指标与2005 年所测定值有所下降,且差异性显著。

藏绵羊较为晚熟,生产性能较低。在阿坝州高原牧区,藏绵羊经人们长期的选育,并由于选育的方向不同,形成了以阿坝县贾洛和若尔盖辖曼为代表的两个不同的类群,其体格大小、生产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对两个类群在同一生产阶段随机抽样进行屠宰测定,从其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值比较分析发现,贾洛类群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值高于以若尔盖辖曼为代表的藏绵羊。在甘孜州,由于对藏绵羊群体的选育程度低下,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结构的羊群结构,分化程度不高,群体差异不大。

1.2 藏绵羊遗传资源的利用情况

1.2.1 出栏羊群的销售

川西北高原藏绵羊具有胴体重较小、屠宰率较低,但羊肉的总能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肌肉细嫩,风味好,肉质优良[5]。主要面对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市场和西北地区市场,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整个川西北高原每年共出栏羊120 余万只,出栏羊主要为成年羊。根据每年的市场需求和农畜产品价格的波动,大部分由个体商贩以每千克活羊9~15 元的价格收购后再进行销售,羊只供不应求,这种方式也是目前整个川西北高原地区藏绵羊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而羊群进行屠宰后胴体和进一步分割销售的方式很少,仅限于牧民自己屠宰食用和当地市场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才开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藏绵羊产业的发展。

1.2.2 附加产品的销售

藏绵羊无髓毛比例高,干死毛比例低,羊毛长度长,净毛率高,羊毛品质好,是较好的粗羊毛资源[6]。藏绵羊板皮厚实,耐磨防潮,在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用于制作皮褂子、睡垫等,也在物资交换中换取生活必需品。对其抗张强度、断裂强度、收缩温度、单位负荷伸长率和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指标测试结果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板皮品质优良[7]。

据调查每年川西北藏绵羊共生产羊毛约190 万kg,其中大部分由个体商贩以每千克6~8 元的价格收购后销往西北地区。板皮约20 万张,包括宰杀羊皮、死羊皮、流产羊皮等,大部分由个体商贩以每张皮40~50 元的价格收购后销往西北地区[3]。

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必须要遵循现有的城市化交通发展战略,顶层的设计是城市交通朝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顶层的设计是解决城市智能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4]。因此,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最新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综合感知和普适计算作为支撑基点,实现城市发展和城市智能交通的双面结合,对人群所需和其他活动于物流做出智能反应,保障城市平衡发展。另外,还要寻求理论与技术创新使用于一体,主要着眼于建设决策者、系统服务对象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设定,并且对各类主体参与者的特征和参与者的空间分布进行有效性研究,达到城市空间与智能交通运营相互关联。

1.3 藏绵羊遗传资源的保护情况

在川西北高原,当地部门也采取了部分措施对这一珍贵资源进行保护。在阿坝州内建立若尔盖县辖曼牧场藏绵羊种羊场和阿坝县贾洛类群的选育场,在甘孜州也建立藏绵羊选育场进行资源保护。还有就是藏绵羊养殖户在政府的指引下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对藏绵羊产业进行推广。但据调查情况看,由于种羊场和选育场成立时间久远,缺少现代育种技术和遗传资源评价技术,硬件条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不足,已经跟不上当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还有专业人才短缺,对藏绵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手段技术更新已迫在眉睫。

2 藏绵羊遗传资源面临的问题

2.1 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川西北高原的气候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暖化趋势,冻融侵蚀、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等现象有加剧趋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广大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资源依赖性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冰川逐年萎缩,众多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湿地面积较20 世纪80 年代萎缩10%以上,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的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

2.2 草地生产能力下降

川西高原等草地退化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分布范围大、类型多,盐渍化草地(黑土滩)、水土流失土地面积不断增大,草地生产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牧民大幅度地增加牲畜的存栏数,草畜矛盾尖锐,超载过牧严重,草场过度利用、严重破坏。

2.3 藏绵羊的生产能力下降,商品率低

羊群的初生重小、生长速度慢,生产性能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草地产草量减少,牧草质量下降;二是超载过牧严重和草原沙化,羊群采食时间不足,影响了其生长发育,限制了生产潜力的发挥;三是品种选育水平低,多年以来未进行选育,近亲繁殖严重。

落后的传统放牧方式一般是饲养到3 岁以上才出栏,同时羊群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导致川西北高原藏绵羊存栏羊产肉量低、饲养成本高、饲料报酬低、商品率低。

2.4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由于条件不具备、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疫苗总量不足、免疫密度不高、免疫预防不到位等情况仍然存在,人畜共患病、重大畜禽疫病有抬头趋势,部分传染病出现局部传染或零星散发。还有就是寄生虫病长期以来不被养殖人员(畜主)重视,逐步成为影响藏绵羊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藏绵羊的健康及生产,还威胁人类健康。

2.5 藏绵羊产业发展问题

牧民缺乏商品生产概念,成本核算意识;藏绵羊养殖业依然是靠天养畜的自由放牧状态,养殖生产、屠宰加工、市场营销各成一体;羊肉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仍然很低,市场发育不良,主要以活畜或胴体上市,加工增值附加值低;商品量少,产业重视不够,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

3 保护和利用机制的创新

3.1 统筹藏绵羊遗传资源保护与选育

将川西北高原藏区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大局思维,统筹考虑区域内阿坝主、甘孜州的藏绵羊遗传资源保护,集中优势力量,有序开展藏绵羊的选育保种工作。以藏绵羊遗传资源分布特点为依据,合理布局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及选育场、选育区,开展藏绵羊遗传资源保护与选育,满足区域藏羊产业发展所需种羊供给;认真总结已探索藏绵羊引进与交换制度和经验,科学分析、合理测算,制定区域藏绵羊种牛引进与交换制度,避免长期封闭繁育养殖、近亲繁殖,推行良种化,稳定个体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保障藏绵羊养殖生产效益;规范建立藏绵羊种羊档案,严格藏绵羊种羊生产管理,规范开展种羊饲养、繁育、鉴定、评级等工作,保障种羊质量。

3.2 加强遗传多样性评价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核心,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对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包括形态学评价、细胞遗传学评价蛋白水平评价、分子生物学水平评价等方面[8]。加强科技手段对藏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从中可以分析出藏绵羊群体具有的遗传变异性,对政府部门制定藏绵羊资源保护决策及育种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分子理论依据。

3.3 产业发展

3.3.1 培育市场化主体,提高藏绵羊生产组织水平

对遗传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就是对遗传资源最好的保护。坚持国家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科技组建一个利益紧密联结的区域藏绵羊养殖业合作联社,涵盖川西北地区藏绵羊遗传资源保护场、选育场、繁育场,养殖场、家庭牧场、合作社等经营机构;藏绵羊羊肉等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经营管理,优化市场主体,完善分配制度。

3.3.2 推行标准化技术,提升藏绵羊产业生产科技含量

建立一系列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藏绵羊遗传资源保护、选育繁育、羊肉生产、饲草料生产、用药生产、羊肉加工、强化推广应用,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藏绵羊产业生产科技含量。

3.3.3 实施专业化生产,达到藏绵羊产业生产科学布局

尊重区域生态条件、草原类型、草地生产能力等特点,科学布局川西北藏绵羊遗传资源保护场、选育场、繁育场、合作社等;牧草、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兽药、生药生产企业,牧草、饲料、兽药、生药经营机构,藏绵羊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有计划组织生产,提高藏绵羊养殖经济效益。

3.3.4 控制产业化规模,保障藏绵羊产业生产综合效益

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严格控制藏绵羊生产规模,既能合理利用牧草资源,保证藏绵羊乳肉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藏绵羊乳肉产品,切实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障藏绵羊产业生产综合效益。

3.3.5 建设区域生态文明,实现藏绵羊产业生产持续发展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切实推行生态保护政策、制度,有效保护川西北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生产良性循环,实现藏绵羊产业生产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草原沙化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奖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的中央财政投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认真总结生态补偿试点经验,充分考虑地域差异,调整国家生态补奖标准;推进下游受益区域对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使上游人群直接体验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

4 小结

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评价和利用进行研究是对畜禽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提,伴随着物种多样化和种质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任何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机制成为发展该资源产业的重要手段。川西北高原地区地处于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藏绵羊作为该地区最重要的畜禽资源之一,也是打造草原现代畜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种质基础,需要加强保护评价和开发利用。从而能提高该产业的生产水平,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单位个体生产性能,提高养殖生产效益;遏制区域草地超载过牧、草地退化、生态恶化趋势;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川西北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绵羊遗传资源
冬末春初 注意防治绵羊痘病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我给资源分分类
绵羊和小鸟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