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发生腹泻性疾病防治措施

2021-12-02 15:17崔景山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性疾病细菌性病毒性

崔景山

(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271213)

在养猪生产中,由于环境条件较差、饲养营养不平衡、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疾病等,均会导致猪群体质变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诱发猪群感染腹泻性疾病。为了有效防治猪群发生腹泻性疾病,现将生产中常见的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要点总结如下。

1 发病原因

引起猪群发生腹泻性疾病的原因相对复杂且种类繁多,根据发病因素分为传染病病因和非传染病病因,其中传染病病因可以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等。非传染病病因引起的腹泻有消化机能障碍、营养因子缺乏和应激因素等。猪群发生腹泻性疾病一般不是由单纯的一种病因引起的,尤其是仔猪发生腹泻后往往因体质下降、抗病能力较差,会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不仅加重病情,还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1.1 仔猪发生腹泻性疾病的原因

仔猪体质弱小、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微生态体系,自身抗病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相对敏感。

哺乳期的仔猪经常发生传染性的腹泻,保育仔猪一般因为断奶、饲料更换、温度过低、转群等应激因素而发生非传染性的腹泻,这两种腹泻通常是相互关联的,能互相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在实际生产中仔猪发生腹泻后往往会发生混合感染和多重感染,因病程短和难以治愈,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这也是造成仔猪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1]。

1.2 中猪和大猪发生腹泻性疾病的原因

随着猪只日龄的增长,采食量和体重不断增加,对外界环境和病菌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强,往往由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和外界疾病流行引起的,由饲料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泻情况很少见,因为中猪和大猪消化功能已经完善,对饲料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即使突然更换饲料,也只能引起猪只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增重不足等,也不能引起猪群发生腹泻[1]。

2 防治措施

2.1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针对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防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疫苗,保证免疫效果,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猪群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和进行季节免疫接种。尤其在母猪分娩前后需要接种胃肠炎疫苗、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等疫苗,这样促使母猪产生较高的抗体,仔猪通过获取初乳中的母源抗体来获得很好的保护力,避免发生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一般因饲养环境中卫生消毒不严和条件太差造成的,需要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定期清除猪舍粪便,并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保证每周最少消毒2 次猪舍,每周最少消毒1 次舍外环境,这样杀灭和减少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猪群与病菌接触机会和猪群感染发病概率。同时猪场需要隔离饲养,严禁外来人员自由出入猪场,需要进场的人员和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在厂区门口设置消毒池,对进场的车辆严格消毒处理,这样可以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防止外界野毒传染给健康猪群[2]。

一旦猪群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应立即将病猪隔离起来单独饲养,及时清理粪便和分泌物,运输到远离厂区的地方进行集中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杀灭粪便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因为能够引起腹泻的病毒大多存在于病猪的消化道内,能够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进而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群。所以对粪便的及时清理和处理是防控腹泻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这样可以避免病原体进行扩散和蔓延。同时供给猪群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提高猪群整体体质和抗病能力,维护猪群处于健康状况。

猪群感染病毒后引起的腹泻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一旦猪群发病只能对症治疗和防治发生继发感染,建议使用收敛止泻药物和补充补液盐,来防治脱水和治疗腹泻。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来预防感染细菌性疾病。为了尽快帮助猪只恢复健康需要供给大量饮水来补充机体水分的散失,并且供给容易消化的饲料,来增加机体消化机能,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

2.2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能够引起猪群发生腹泻的细菌大多是大肠杆菌,如果猪场发生细菌性腹泻比较严重,建议兽医人员采集本场病死猪的肝脏,送到有关单位制作大肠杆菌自家苗,然后对全场猪群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对猪群具有较好的保护力。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母猪分娩前后的需要精细护理,对于新生仔猪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保证饲料和饮水干净卫生,防止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生腹泻病。

日常生产中可以根据猪群日龄和季节进行定期预防,一旦发现猪群有腹泻症状,确定为细菌性腹泻时可以及时投给硫酸庆大霉素、头孢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有条件的猪场应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以免延误病情和增加治疗成本[3]。

2.3 改善饲料营养水平

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来配制不同的饲料配方,保障饲料营养均衡。并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督促饲养人员定时定量饲喂猪群,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和体况良好。可以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来提高仔猪特异性抗体,还可以在饲料中使用黄芪多糖来增强猪群免疫力。供给母猪营养全面、容易消化的饲料,促使其生产更多更优的母乳,提高仔猪体质和健康水平,防治仔猪发生腹泻,降低仔猪死亡率。

3 小结

总之,引起猪群发生腹泻性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且种类繁多,一旦发生腹泻往往有几种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容易造成误诊和延误病情,所以管理者应根据丰富经验,结合猪群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尽快做出正确诊断,进行有效治疗,促使猪群尽快恢复健康。并在日常管理中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善饲料营养、选择优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等,能够有效防控猪群发生腹泻性疾病[3]。

猜你喜欢
性疾病细菌性病毒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