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教联盟的牧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2 15:17张涛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学徒畜牧

张涛

(辽宁职业学院 112099)

1 研究背景

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学徒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政策方向[1]。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职教集团的支持下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尝试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和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企融合度不深,企业岗位工作的连续性与学徒制教学工学交替要求矛盾,企业岗位工作的重复性与学徒制教学要求轮岗的矛盾,学校教学安排的计划性与企业生产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和学生的双重身份界定与评价等问题,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主要在工科专业试点,由于畜牧兽医专业与工科专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单个企业接纳学徒的数量比制造企业少很多,实施批量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的难度较大。而且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单一企业对人才需求少,但整个畜牧兽医行业人才需求总量大;单一企业对人才需求是暂时性,但整个地区人才需求具有持续性。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畜牧兽医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为消解现代学徒制学生批量培养量大的问题,集中职业教育集团内有合作意愿企业,将其共同的岗位需求统一在一起,聚少成多,根据岗位组成专班,以一个方向,迎合多家企业的需求,专向重点培养。通过校企“双主体” 育人的良性互动,使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中,实现“产” 愿主动融合“教”,产教双方共赢互利、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

2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2.1 构建“双元育人” 管理与运行机制

针对畜牧兽医企业存在的单一企业对人才需求少,但整个畜牧兽医行业人才需求总量大的现实问题,以职教联盟为桥梁,整合联盟内企业用人需求,将不同企业的共同岗位需求统一在一起,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职责共担、互惠互赢、共谋发展” 的理念,校企双方组织相关专家就组建畜牧兽医专班的方向、招生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授课方式等进行研讨,形成合作办班方案。

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企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2],负责制定现代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研究提出现代学徒制保障措施;校企配备双班主任,学生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由企业班主任负责,岗位技能培养由对接的师傅负责;学校教务处、企业和行业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学徒培养标准、学徒日常行为规范和学徒管理办法,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重视过程管理,保证学徒基本权益。

2.2 共建“双师型” 教学团队

选拔具有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企业优秀技术骨干和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技能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通过校企互聘、双向挂职,横向技术研发和国内外培训等方式,以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建立“双导师制” 管理机制,明确师傅责任和待遇,并纳入企业的年终考核;带学徒教师的企业实践纳入年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形成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

2.3 组建畜牧兽医专班

借鉴现代学徒制理念,整合职教联盟内企业用人需求,将不同企业的共同岗位需求统一在一起,分别与有合作意愿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班。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讨论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和学徒待遇等。在新生报到时进行宣传,学生经过自主报名、面试、到企业现场考察,签订三方协议,并与相关企业对接,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享受学徒待遇。学生毕业后没有试用期,提前入职,享受企业正式员工待遇。

2.4 制订双主体育人方案

畜牧兽医专班在现代学徒制协议下,实行“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参加相应的学习与实习活动。

第Ⅰ阶段:学徒职业见习,培养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进行文化基础知识、通用性理论知识和基础性实训、专业通用技能的学习;通过企业参观,认知畜牧兽医行业特点,体验专业能力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Ⅱ阶段:学训交替,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跟岗实习” 交替进行,“双主体” 培养。同时安排企业进校园活动,或带领学生走入企业,或邀请企业高管来校座谈,解决学生对企业缺少认知,学习积极性有限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企业认同感。

第Ⅲ阶段:顶岗实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顶岗工作,并进行岗前培训和入职考核,使学生具备“养、防、繁、管” 的能力,顺利实现学生从“学徒” 到技术技能型“员工” 的转变。

2.5 共建“校企互通” 的课程体系

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下,根据畜牧兽医相关企业生产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构建适合学徒制的课程体系[3]。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畜牧业认知实训、畜禽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临床兽医基础、畜牧业法规和畜禽环境卫生等,进行文化基础知识、通用性理论知识和基础性实训、专业通用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和相关行业规范。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按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将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生产过程进行整合。学生在学习通用知识和技能后,根据协议选择实践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专业实践在企业岗位的环境中,师傅和教师共同以实践的形式去完成教学,让学徒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获得知识,提升职业能力。

2.6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由学校教务处、企业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考评小组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一是企业对师傅的技能水平、对学徒培养计划的实施及对学徒学习过程的指导情况、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学校对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与企业师傅的沟通情况进行考核;三是学徒考核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主要考核学徒在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学习能力等。学校根据各方考核评价的结果确定其能否获得毕业证书,企业根据各方对学徒的综合评价作为其能否成为合格企业员工的重要依据。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现代学徒制培养动力不足。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有很多企业考虑自己在人力、经济投入较多,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小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大,企业担心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安心在本单位工作而跳槽,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为己所用,企业支出的成本会损失,进而削弱企业的积极性。

3.2 建议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 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省级政府要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定期跟踪、跟进服务、确保落地”。给予" 金融+财政+土地+信用" 的组合式激励。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中小型企业很难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高职院校可根据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参与动机和收益状况,筛选优质企业合作,协助企业争取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解决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金短缺等问题;政府针对学徒和师傅分别建立专项补助资金和专项工资补贴,减少企业由于承担现代学徒制培养而加大的运营成本;针对学徒留任争取一些优惠政策,降低学徒留任后的生活成本,提升工作稳定性。

3.3 渐进式立体渗透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稳定性

畜牧兽医专班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安排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走入企业或邀请企业高管与学生座谈,实施与企业接轨的教学与管理等渐进式立体渗透企业文化,解决学生对企业缺少认知,学习积极性有限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企业认同感,提高其实习与就业的稳定性。

现代学徒制政策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动态发展的过程,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就业、配合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制度保障、政策鼓励、财政支持是现代学徒制能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学徒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今日菜色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数读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