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2021-12-02 15:17尚婷婷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牛场灌服小白鼠

尚婷婷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719000)

牛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肠毒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犊牛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一直是牛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3 日龄新生犊牛较易感染,特别是7 日龄以内且没有吮食母乳的犊牛最易感染,7 日龄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感染率逐渐下降,一般10 日龄以后的犊牛基本不感染[1,2]。犊牛感染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在1~3d 内即造成犊牛腹泻、脱水、消瘦至死亡,一般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即便有犊牛耐过,也会引起犊牛生长发育迟缓,生产能力低下,给广大养牛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4]。2019 年8 月,陕西榆林某牛场饲养的犊牛突然发病,为对疫病进行确诊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本研究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判定致病原为大肠杆菌病,通过及时采取系列综合性治疗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整个诊断与治疗过程汇报如下,仅供兽医同行及基层养殖场饲养员参考。

1 发病情况

该牛场位于陕西榆林榆阳区,母牛存栏量一直在100 余头,2019 年8 月,该牛场大量犊牛先后出现精神萎靡、严重腹泻、消瘦等症状,发病率已达到40%以上,且有3 头犊牛因腹泻、脱水至死亡。

2 临床症状

发病犊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禁食,体温升高至41~42℃,黏膜发白,严重腹泻,发病初期排淡黄色稀糊状粪样,后期排恶臭的白色稀粪,且稀粪中混有血丝,机体日渐消瘦,最后因腹泻、脱水至死亡。

3 剖检病变

解剖死亡犊牛可见体内肝脏出血、肿大,脾脏肿大,肾脏苍白、出血,胃内含有大量未被消化的凝乳块,胃黏膜具有出血点,肠内含有大量气泡、恶臭味,肠壁具有大量出血点,肠道表皮黏膜脱落。

4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犊牛的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作为临床病料样品。将临床病料样品依次接种于麦康凯、营养琼脂、营养肉汤等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h 后观察各种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麦康凯平板上的菌落呈粉红色、圆形、中间透明、边缘整齐,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灰白色、圆形、半透明,营养肉汤平板上的菌落颜色浑浊、形状均匀、培养基底部具有黏性沉淀。该结果说明分离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培养特征。

5 分离菌株形态特征观察

挑取单菌落经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结果如附图所示,分离菌株呈短、小、杆状,一般单个或多个散在排列,为革兰氏阴性菌。该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

6 分离菌株生化鉴定试验

将分离菌株依次接种于常用细菌生化反应管(生化鉴定管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够分解葡萄糖、乳糖、半乳糖、麦芽糖、蔗糖,并产生少量气体;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接触酶、苯丙氨酸脱氨酶、甲基红和吲哚试验反应均阳性,H2S 和枸橼酸盐试验反应均阴性。该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

7 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

将20 只体重为20 g 左右的健康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10 只小白鼠接种分离菌株,对照组的10 只小白鼠接种培养基,接种方式均为腹腔注射,接种剂量均为0.1ml/只。将试验组和对照组隔离饲养,但饲养与管理均完全一致,每隔1h 观察1 次小白鼠的食欲、精神状态等,结果表明在攻毒操作完成后的4h,试验组小白鼠即开始出现精神萎靡、厌食等临床症状,至攻毒后12h 试验组小白鼠开始出现死亡,至攻毒后24h 试验组10 只小白鼠已全部死亡。而对照组10 只小白鼠的精神、食欲等均完全正常,未表现出任何不适反应和死亡。该结果说明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

8 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用K-B 涂布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常见药物(药敏纸片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均高度敏感。

9 治疗措施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临床诊断结果,结合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分离菌株生化鉴定试验、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为此次疫病的致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牛场发生了犊牛大肠杆菌病。致病源确定后,该牛场迅速采取了灌服硫酸钠溶液、灌服止泻剂、注射庆大霉素、补液、加强饲养管理等系列综合性治疗措施。(1)灌服硫酸钠溶液,对于腹泻比较严重且粪便中含有黏液的发病牛灌服硫酸钠溶液,将30g 硫酸钠溶解于水,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利用药物将犊牛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对于腹泻症状较轻的发病牛不用灌服硫酸钠溶液。(2)灌服止泻剂,将4 g 鞣酸蛋白、4g 小苏打依次溶解于水中,混合均匀后1 次性灌服,鞣酸蛋白可有效保护胃肠道黏膜,小苏打可调节犊牛体内的酸碱平衡,对所有发生腹泻的牛群均要灌服。(3)注射庆大霉素,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为重庆市先锋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作为治疗药物,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4mg/kg 体重,每日2 次,连续注射5d,对所有发生腹泻的牛群均要注射。(4)补液,对于腹泻比较严重的发病牛进行补液,在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添加少量维生素进行静脉注射,每日2 次,连续注射3d。(5)加强饲养管理,对场内环境、器具、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加强整个牛场的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增加饲料营养成分,保证饲料营养物质均衡。(6)服用微生态制剂,用药结束后适当饲喂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落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健康。经过上述综合性治疗措施后,没出现新发病例,已发病牛逐步得到康复,全场牛群重新恢复健康。

10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产业的快速发展,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引起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原因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母牛妊娠期间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疫病,母牛在妊娠期间由于运动少、饲料霉变、营养不均衡、环境潮湿等,造成母牛的抗病力降低,犊牛出生后机体的抵抗力差、胃肠消化功能降低,致使大肠杆菌入侵,导致犊牛发生大肠杆菌病[5]。第二,由于犊牛出生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疫病,刚出生的犊牛身体机能虚弱,如果此时没有得到精心照顾,卫生较差、环境温度低、通风不良等都易诱发大肠杆菌快速生长,导致犊牛发生大肠杆菌病[5]。故针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应采取以加强妊娠期母牛和出生犊牛饲养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避免饲养环境潮湿,提高牛舍温度,保持牛舍通风,避免牛群拥挤,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染物,定期消毒并轮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严禁饲喂霉变饲料,保证饲料营养物质均衡,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车辆和人员进出牛场均要严格消毒,引入外来牛群应先隔离一段时间后方可混群,如果日常中坚持做到以上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由于大肠杆菌为一种传染性致病源,其经过粪便、饲料、饮水、器具、养殖人员等均可发生快速传播,一旦有犊牛感染大肠杆菌后可快速传播至整个牛舍,故一旦疑似发生犊牛大肠杆菌病后应快速诊断和治疗,降低由于发生疫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大肠杆菌对多类抗生素均敏感,故临床中对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存在非常严重的药物滥用情况,抗菌药物的大量滥用必然导致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牛场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犊牛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6-8],故本研究在确诊致病源大肠杆菌后没有滥用药物,而是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了针对此次分离菌株非常敏感的庆大霉素作为治疗药物,避免了药物滥用也节约了用药成本,及时快速地控制了疫病的进一步蔓延。由于犊牛刚出生后肠道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又打破了犊牛肠道微生物菌落平衡,并对肠道黏膜产生了较大损害,致使经过药物治疗后,恢复健康的犊牛肠道消化功能仍然十分微弱,故本研究在经过药物治疗后,对康复犊牛饲喂了微生态制剂,有效调节了康复犊牛的肠道菌落微生态平衡,恢复了犊牛肠道健康,增加了犊牛肠道消化功能。总之,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源,对其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日常饲养管理中坚持做到加强母牛和犊牛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有效避免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而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犊牛大肠杆菌病后应及时治疗,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敏感性药物,避免抗生素的大量滥用,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确保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牛场灌服小白鼠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小白鼠观察记
我们是遍布全球的微塑料实验的小白鼠
小白鼠会排队
青蒿治畜禽病有特效
鸡中毒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