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密度过高引发的疾病

2021-12-02 15:17李晓娥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牛群犊牛病菌

李晓娥

(辽宁省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23000 )

奶牛日常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饮水、采食、泌乳、休息和活动。只要合理安排奶牛的日常生活,促使其获取充足的作息时间,才能保证机体健康,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饲养密度过大,生活环境过于拥挤,奶牛在采食和挤奶过程中均需要排队,会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长期下来会影响机体体质和健康状况,严重时会诱发疾病[1]。

奶牛饲养密度过大,采食位置和饮水位置不足,个体大小不齐,不仅影响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不能适时发情和配种,降低繁殖能力,而且奶牛产犊后也会因管理不善或营养不良引起产奶量下降。最重要的是牛群过于拥挤会诱发奶牛产生酮病等多谢疾病,严重危害奶牛的身体健康,无法保障繁殖力和泌乳能力。

1 饲养密度过高的原因

1.1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养牛生产中,饲养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如人工授精率和妊娠率的提高,增加了小犊牛的出生数量,母牛乳房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降低了母牛淘汰率,牛群的饲养数量在不知不觉中会增加许多,牛群饲养密度也在发生着渐进性的增长,进而超出了牛群正常生长活动范围,无法保证机体正常生活。

1.2 生产设施先进、价格昂贵

随着奶牛场现代化发展,生产设施越来越先进,购进价格相对昂贵,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减少生产成本或占地面积,管理者也在无形中养成了增加饲养密度的习惯。想进一步降低饲养密度,最好的方案是扩建厂房,但目前奶牛场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困难,致使牛群饲养密度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2 密度过大引起的疾病

2.1 感染乳房炎

奶牛饲养密度过大时粪便和污物积聚,难以维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牛体接触病菌的机会。同时饲养密度大时,牛群拥挤、呼出大量潮气,同时尿液和奶液等致使牛床会变得比较潮湿或脏乱不堪,引起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尤其是一些真菌和绿藻滋生迅速,并且奶液和尿液为细菌增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也是奶牛乳房炎发生的首要条件,因为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前提是保证环境清洁和干燥。

同时饲养密度过大时,牛床卧位占用过度,粪便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引起牛床污染或潮湿,致使奶牛乳头开始皲裂,给病菌的入侵提供方便之门,从而细菌长驱直入侵害乳房,奶牛发生乳房炎症。

现代生产中为了有效防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建议使用精沙作为无机牛床,这样可以保持牛床干燥性,切断细菌增殖的食物来源。但一定要定期更换精沙,一旦沙子内的有机物质增多,会给细菌繁殖提供良好的食物,促使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迅速繁殖,增加了奶牛与病菌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2]。

2.2 犊牛消化不良

饲养过于密集时,舍内环境卫生不达标,奶牛躺在污水或粪便较多的地面上,腹部着凉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奶牛体表容易沾染病菌,尤其是乳房不干净时,哺乳犊牛病菌会随着乳汁进入体内,致使消化系统菌群失去平衡,且犊牛体质弱小,对外界各种条件适应性较差,如果管理不善,不仅能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还会继发感染病菌发生肠道炎症,甚至感染其他肠道疾病。

2.3 发生呼吸道疾病

奶牛饲养密集时,不仅没有足够的站立空间,而且饲养环境相对潮湿和污浊,这样病原微生物可以附着在潮湿的空气中,随着奶牛呼吸定植在上呼吸道内,如巴斯德菌就是寄生在牛上呼吸道的菌群,从而引起奶牛发生呼吸道疾病。并且环境潮湿污浊,奶牛舍内空气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刺激牛体呼吸道,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发炎,加重呼吸道症状。

2.4 感染沙门氏菌病

牛群过度拥挤时容易引起粪便积聚,因为每平方米内粪便总量相对增加,如果清理不及时,许多随粪便排出的病菌会大量蓄积在饲养环境中,尤其是沙门氏菌基本是靠粪便途径传播的,致使牛群感染病菌而发生疾病。另外,饲养密度过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舍内堆积的粪便及时清理出去,会增加粪便溅入饲料和饮水的概率,并且在没有完善的废弃物处理时,尿液也能进入饲料和饮水中,从而增加奶牛感染致病菌的危险。如钩端螺旋体常常寄存在牛体尿液中,这样病菌不仅能对奶牛生殖系统造成损害,还会引起奶牛发生慢性肾炎。由于钩端螺旋体能定植在尿道中,还可通过交配传播给其他牛只,给牛群造成很大的影响[3]。

2.5 发生寄生虫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进行传播,饲养密集时,环境中寄生虫的存在数量增加,奶牛业容易发生寄生虫病,给奶牛带来严重危害。虽然成年奶牛已对寄生虫产生较高的免疫功能,能抵抗一些寄生虫的攻击,但隐孢子虫和双孢子球虫等这些单细胞寄生虫还是可以在奶牛肠道内隐性寄生,并且可以传染给哺乳期犊牛和青牛小牛。同时虱子和疥螨这些体外寄生在饲养密度过大时,牛体之间亲密接触机会增加,也给体外寄生虫病的传播增加感染概率。

2.6 应激反应

奶牛饲养过度拥挤时,不仅给许多疾病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并且大量病菌存活于环境中,加剧了病菌感染奶牛的概率和牛群发病机会。同时饲养密集时,料位和水位不足,个体之间不断争抢食物和饮水,加剧奶牛应激状态,致使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免疫功能,甚至抑制免疫功能或引起免疫崩溃的状况,从而奶牛抗病能力迅速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

牛群在应激情况下,刺激机体产生的皮质醇类激素增加,这类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同时采食量不足,营养缺乏还会引起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或亚临床酮病等营养性疾病,更加显著加剧免疫系统的抑制状态。因为机体要想建立完善的免疫应答系统,需要大量的氨基酸、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硒等营养物质作为基础,在机体营养缺乏时,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很容易供给不足,这样牛群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攻击,更加容易感染病菌发生疾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奶牛饲养密度增加一些,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并且节约一些养殖成本,但我们应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其他设施和条件没有变化,而是一味地增加饲养密度,不仅不会增加奶牛泌乳量和繁殖能力,还会引起应激反应,降低奶牛体质和抗病能力,引发奶牛发生乳房炎、消化不良、呼吸道疾病、寄生虫病等。

猜你喜欢
牛群犊牛病菌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与牛共眠
牛群成和牛的故事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